-
-
38为什么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的出家人,相对较少? 一、用原始经典的出家人,往往多在热带地区; “乞食制的日中一食”,虽然比较省事,但是,难以做到“素食的日中一食”。 二、在非热带地区,“乞食制”往往行不通。虽然“乞食制的日中一食”,与佛陀“苦行、梵行得解脱”的教法相应,但是,原始经典的说法是:“苦行、梵行得解脱”,而不是“乞食得解脱”。 三、然而,“五堂功课、素食制”消耗较多的体力,因此,往往
-
810
-
3
-
2读书后的阶段性体悟 我今年35岁四月初 一个很偶然的事件让我开始了读书 目前个人所认为的读书是出除娱乐性质以外的所有书籍和者音频或者视频再次开始读书没有几天,我就有了一些体悟,我并不确定这些体悟是不是我前半生一切的凝聚 言归正传 通过读书最先体会到的一个境界是知的第一个精神境界很难讲清楚明白这句大家能够用一句话来形容,当然他并不能够体现出这个境界 那就是想到了一句话,那就是同样的一句话,你能读出自己的想法,
-
2
-
1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害人?
-
37开悟的体验本是不可以用言语表达的,因为一旦用言语表达,就会引起人的思维,一旦引起人的思维,此人就无法开悟。而且开悟后,也不会牵挂世间,但凡在乎别人的看法,起争辩,分别念,一定未开悟。所以,这个文章本是不用写,不可写,不能写的。但是,我因为刚刚开悟的喜悦(2023-11-5),还没有彻底摆脱我分享乃至炫耀的习气,所以我急切地写下。 也许它未来是一个别人的助缘。尤其是我以前觉得,古代宗师开悟后往往就用一首诗,一句
-
9看看知呼上都是怎么说他的—— 1.谛深大师的自我介绍令人百转千回,他的网站赫然写着“净土获证,禅宗传承”,这是与正琺相反的理论。无论是什么人都不应自称贤圣,显然是学佛人的基础常识。
-
0
-
4(《答善因问(九则)》)选录
-
10《观经疏妙宗钞》:“彼经散善力弱,故逆谤不生。”说的就是散善难转定业。
-
6谛深何止攻击净土宗祖师言教,其它大乘经,他也常底毁
-
5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释真君合十
-
6
-
1
-
1阿弥陀佛,我开组了
-
2学佛小感悟 一切都是我们的知觉感觉体验感受而已啊,而过去现在未来会出现什么感受全是注定的啊,或者是不是注定的,或者是有的是注定的,有的不是注定的。
-
10无念为宗,是禅宗的教法。 无,无妄想。我们的思想就是一组脑电波,就是虚幻的。 所以思想就像灰尘一样是虚幻的。所以叫妄想。禅宗的祖师 让我们放下虚幻的思想意识的念头。那么意识念头放下了,念什么呢? 就是念真如本性。我们的佛性是寂灭的大涅槃光明。我们念寂灭大光明。 即是菩萨,佛。这个寂灭的大光明就是真如本性。 所以禅宗的教法就是,无--无妄想,念--念真如本性。 就像心经里讲的,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
-
6成佛第一步,持戒也好,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就是让自己的执念放下,放下执念,五蕴的阴暗没有了,就见到寂灭大涅槃了。 而放下执念的方法,有持戒,念佛,持咒,六度等等。 那天你入过光明定,你就可以观那个光明了。 依凭观照那个光明的照耀,然后你见到阿赖耶神识的大涅槃寂灭。 你就成佛了。
-
0你在想什么是佛的时候,这个想就是佛。 想是动态,静态的就是佛性。见到静态的佛性叫做觉。 你觉悟了佛性。这时候用觉再想。就可以心想事成。 你想有个宇宙,也是可以的。 所以五蕴对应的就是五个妄想。 色,坚固妄想、受,虚明妄想、想,融通妄想、行,幽隐妄想、识,颠倒妄想。 其实妄想也是佛,只不过说凡夫妄想,是因为凡夫没有觉佛性。 如果觉悟了佛性,这些妄想就是智慧事业。
-
2给你一个玉女,你就会执着于和女人的淫乐。 佛教说玉女是假的,淫乐的感觉是假的。是为了让你放下对 这些欲乐的执着。为什么要放下执着?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是因为 自己的精神的执着。当精神的执着放下了,大光明的佛性就显现了。 你就成佛了。成了佛,那些欲乐,对佛来讲,就是方便。方便为究竟。 所以给凡夫讲世界是假的,是方便说,为了让凡夫,放下对世界的执着。 你执着,就陷在这个世界宇宙三界里,出不去了。一直在轮回。 所
-
16我不敢妄言开悟,尝试理解一下,分享给大家。开悟即在当下,无心生心,不执于相,精进而行,随缘而应,慈悲众生,无二无别。
-
1你们是如何看待男女平等的?
-
1《佛教律学入门》节录: 犯妄语的过失: ‘妄语’本是口业之一,义含两舌怒骂绮语的口过!现在但说妄语的人,他是虚诞捏造,谣言惑众,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知言不知,不知言知等,这种过失,今生人不信心!成为王琺捕治,将来墮絡三途! (一)大宝积经云:妄语之人,口气常臭,入苦怨道,无螚救者,当知妄语为诸恶本,毁清净戒,死入三途! (二)地藏经说: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
-
15开悟就是打破一切假象,进入一个空无寂静的状态,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如如不动。 首先:要忍清自我(这个自我就是本体,也就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无痛苦、无烦恼、无挂碍、无量、无边的),从此开始在心中念念的都没有任何计较,处处要认可自己的因果,外在一切痛苦、纠结、诽谤、恶意都是自己应该承受的因果报应,而非他人的错误。 第二个必须认清:自己此生的所作所为都是自己自作自受的结果,跟任何人没有任何关系,自己
-
1???为啥没人建群???
-
0
-
05太上老君内观经 老君曰: 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 承其宿业,分灵道一。 父母和合,人受其生。 始, 一月为胞,精血凝也。 二月成胎,形兆胚也。 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 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 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 十月气足,万象成也。 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头, 曰泥丸君,总众神也。 照生021021众生无明,迷在认知。 为破除认知窠𦥑,大乘佛法的修证,有“开悟”一环。 云何认知:无始劫来的业识染垢,构成认知,即所谓阿赖耶识。 众生迷,即迷于认知,称无明众生。 有迷,就有不迷。 破开迷障,即不迷,故有开悟破迷一说。 破迷,即破无明。 一切认知,皆起于妄心。 妄心不了,认知迷障的业力陷无明众生于生死苦海不得出。 开悟一刹,体悟体证离妄归真 ,知见脱落,再不受认知困惑,打破知见桎梏。 开悟,破无明,必断无明惑。02若国谤,国无宁日!若人谤,必受地狱之灾难!8010110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7此人以佛自居,乱说佛法。让大众误会佛教,从而抹黑佛教,用心太噁!000谛深大师开示:念佛关口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 今天是阿弥陀佛圣诞,日子吉祥。 如何念阿弥陀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十方众生之当知、当学、当应。 何故是说,善知识,因诸多邪魔外道皆因自己罪孽深重故,愚痴虚妄,于大众不知念佛关口因缘处,嫁接自己执见,令大众于念佛途中受诸等罪侵,丧失念佛信心,断灭阿弥陀佛愿力佛种,令佛法断灭。 是故,善知识,吾今为说念佛关口,善思念之。 善知识,所谓念佛关口,乃念佛往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