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春风吧
关注: 3 贴子: 103

  • 目录:
  • 农林牧渔业
  • 0
    改革开展城市共享水廊建设,位于柯塘村、七步村交界处;打造农耕文化展示体验中心、田园餐厅、绿心游客服务中心等田园特色设施。
    抱朴之木 12-30
  • 0
    吴江村、柯塘村、七步村相交的大片农田区域,也是绿心北洋片区的农田集中区域。
    抱朴之木 12-30
  • 0
    沿已有绿道,增加7个主要驿站,每隔800m左右布置,包含信息咨询亭、休憩点、售票、自动贩卖、卫生间、消防点、医疗点、充电点、自行车租赁、紧急联络等功能;布局多个一般性驿站,包含休憩点、售卖点、公共厕所。
    抱朴之木 12-30
  • 0
    充分调查绿心内闲置房屋情况,对接已有的福建省传统村落建筑海峡租养平台,促进民众对闲置乡村建筑的利用,以用促保。
    抱朴之木 12-30
  • 0
    进行辖区内农房包括绿心内农房建筑设计图集的编制,对绿心未来新建改建房屋进行引导。
    抱朴之木 12-30
  • 0
    开展绿心内“危旧房”翻建审批实施细则编制。
    抱朴之木 12-30
  • 0
    村庄消防水池、消防栓等设施建设。
    抱朴之木 12-30
  • 0
    对村庄供水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与改造。
    抱朴之木 12-30
  • 0
    开展绿心范围内农村污水官网“投、建、运、管”一体化规划编制、建设工作。
    抱朴之木 12-30
  • 0
    开通水上巴士东墩-东阳-张镇-玉湖段,打造网红文旅线路。
    抱朴之木 12-30
  • 0
    总体布局“一张净化网、三条观光廊”,主要包括河道原位修复、生态种养结合、河道护岸整治、河道清淤、村塘生态修复、鱼塘生态提升、休闲农业建设、生态护岸等。
    抱朴之木 12-30
  • 0
    结合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升开展绿心水生态修复。
    抱朴之木 12-30
  • 0
    开展北洋旅游片区停车设施建设。
    抱朴之木 12-30
  • 0
    按照规划方案依托村道逐步完成旅游路网建设。重点提升北大村“荔林水乡”公园片区景观及交通条件,在周边片区依托道路及建筑设置标识系统,打造绿心“主入口”。
    抱朴之木 12-30
  • 0
    滨溪北路建设项目优化线型、保障用地,形成施工方案,完成道路建设。
    抱朴之木 12-30
  • 0
    将绿心内集中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
    抱朴之木 12-30
  • 0
    开展古树名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提升工作,按片区对接农艺、园艺专业人员定期管护。
    抱朴之木 12-30
  • 0
    开展绿心北洋平原河岸荔枝林带的补植补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荔林水乡”景观。
    抱朴之木 12-30
  • 0
    依托现有荔林景观资源和临镇区的区位优势,发展以“文化丰富、浪漫水乡”为主题的休闲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以文化创意为主导的绿心北洋门户。基于现状荔枝、蔬菜、米粮及花卉种植基础,引进特色农业种植项目,发展亲子研学、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
  • 0
    一产为主,蔬菜种植规模化(花菜、西红柿、包菜等),手工业受阻(石雕工业)。农业产业升级,建立无公害蔬菜加工基地。以冷冻或速冻菜、保鲜菜及蔬菜罐头为主的特色产品,石雕根雕文创工坊,农业+文创+旅游,重点驱动以田园、民俗为主线的乡村文创旅游。
  • 0
    依托现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莆仙风格古民居建筑,发展以“文旅游学、侨乡古韵”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展现片区的独特风貌;发展以文化旅游的第三产业为主导,现代传统农业、草莓、西红柿、莲雾、火龙果、时令蔬菜、龙眼等特色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的第二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强三产的融合发展。
  • 0
    以滨海田园风光为基础,发展休闲文旅为主线的乡村旅游产业,体验“田园+海滨”的特色旅游空间以及民俗文化。依托优越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发展种植业,建立无公害蔬菜加工基地,发展以冷冻或速冻菜、保鲜菜及蔬菜罐头为主的特色产品,推动以海鲜美食、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为主题的乡村文创旅游发展。
  • 0
    以山水田园为基础,依托开阔的景观视野,发展以“壶山兰水、农耕景观”为主题的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塑造独具特色的农耕平原风貌。在现状种植基础上,建立无公害蔬菜加工基地,发展米粉、花卉及蔬菜水果罐头等特色产品,以非遗、民俗文化和生态体验观光为品牌,通过古厝活化和绿道串联,形成集“吃住行游娱”的乡村旅游新体验,实现三产融合,全面升级。
  • 0
    以七境文化原点和丰富的农田景观资源为基础,依托比邻高铁新城区位优势,拓展“田园农旅”项目,推进农业、文化、休闲产业共同发展。在现状种植基础上,推进绿色果蔬、生态林果、粮油作物的生产加工以及优质花卉培育和盆栽制作工艺发展,与乡村旅游结合,促进三产互补融合发展。
  • 0
    以水稻、蔬菜种植、泗粉加工为主。有宁海桥、工业展示馆及发达的水系,旅游业基础较好。依托桥兜村的发达环状水系与游船文化,创新开展游船体验活动。
  • 0
    主要收入依靠种植水稻、玉石加工及外出务工,石雕。产业发展以生态农业、苗圃种植等为主。创新发展保留原有以种植水稻、龙眼为主的传统种植,适当增加旅游季节性水果种植。
  • 0
    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创新发展以生态种植业为主,以旅游(水上娱乐、古建筑观光)为辅的改造型新农村。
  • 0
    创新分单元打造“一片一品”,引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以七境文化原点和丰富的农田景观资源为基础,依托比邻高铁新城区位优势,拓展“田园农旅”项目,推进农业、文化、休闲产业共同发展。在现状种植基础上,推进绿色果蔬、生态林果、粮油作物的生产加工以及优质花卉培育和盆栽制作工艺发展,与乡村旅游结合,促进三产互补融合发展。
  • 0
    创新分单元打造“一片一品”,引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现状已有一些草莓采摘园等瓜果采摘园。依托村内发达的农业种植和丰富的宗庙资源及水系资源,结合江东村旅游资源,打造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以旅游(水上娱乐)为辅的集聚提升精品旅游村。
  • 0
    创新分单元打造“一片一品”,引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片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有特色种植基础,可依托“梅妃”文化和其他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教育产业、生态农业,打造具有独特人文内涵、水村交融的产业融合发展区,带动南洋片区整体发展。
  • 0
    创新分单元打造“一片一品”,引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成为以生态蔬菜种植业为主,休闲生态旅游为辅的、居住环境宜人的三生融合片区。
  • 0
    创新打造“一片一品”的特色发展方向,引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以村内农田、园地资源为基础,发展滨水休闲度假、民俗观光体验,智鞋小镇、市民果园产业。融入城镇发展组团,将片区发展成为城市近郊滨水休闲旅游、高品质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的三产融合示范片区
  • 0
    分单元创新打造“一片一品”,引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片区紧邻玉湖的区位优势,互联互通的景观水系,深厚的科举状元文化历史,打造集水上观光、田园休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型城郊村。同时,融入网红餐饮、民宿、油画等业态,打造莆田夜经济的休闲去处。
  • 0
    绿心开发建设应改革运营前置理念,重点项目先行,多级联动,共编共谋——生态绿心的规划工作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主体的“社会协作过程”,结合运营前置理念,统筹绿心的文旅发展目标和近期资金筹措情况,建立集合民生、保护、发展等多类型项目库,并合理安排各类项目的建设时序。
  • 0
    与国空三区三线充分衔接,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统筹安排城镇开发边界内外设施布局——绿心作为环绿都市的中央休闲田园,改革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区域视野统筹安排功能组织与设施布局,在耕地保护的基础前提下积极探索多元化种植、田园综合体等发展模式,发展城乡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业态,在服务设施的配置上充分衔接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安排,实现设施的共享和互补。
  • 0
    绿心文旅发展充分利用已有项目的实施成效,优化空间格局,持续拓展绿心文旅影响力——目前“莆阳开春”“莆阳爽夏” “莆阳赏秋”等活动已经陆续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初步激发了绿心的城市价值,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文旅发展格局。后期将改革形成明确的发展目标与配套策略,进一步深挖文旅价值,激发产业活力,逐步形成品牌,打造市域和省域知名的文旅目的地。
  • 0
    生态绿心内一户多宅情况较多,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出台相关安置办法、补偿办法,为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等腾出土地指标。尽快建立改革机制,依法腾退可极大减轻环境建设用地紧张现状。
    抱朴之木 12-25
  • 0
    “生态银行”实际上是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其基本运作机制为市政府授权下属出资代表和央企、地方国企等合作方共同成立“生态银行有限公司”,设收储中心、资产评估中心、交易中心等部门,将收储集中整治后的资源打包入市,结合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产业,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统一对生态资源进行治理提升和经营转化。
    抱朴之木 12-25
  • 0
    生态补偿机制是为解决承担生态服务功能的片区发展资金来源而逐步形成推广的一种发展机制。目前推行较广的补偿机制以政府部门为主要补偿主体,即政府统筹全域,对所辖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地区,因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付出代价、做出牺牲而给予货币、实物、智力、政策或项目方面的补偿。
    抱朴之木 12-25
  • 0
    建立起完整的传统村落保护体系,修缮和整治传统聚落内巷弄格局与建筑空间,确保传统风貌格局的完整性。对村庄的传统风貌建筑集中区进行功能提升,结合生态资源、景观资源和农业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和创意经济产业。鼓励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用,可以用作博物馆、展览馆,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地方文化研究等场所。
    抱朴之木 11-24
  • 0
    传承和发扬活态的仪式联盟,尤其是神诞庆典、游神、绕境、巡游等民俗仪式活动和仪式组织,传承文化传统。保护宫庙社及相关的广场、戏台、绕境路线等传统仪式空间,并加以积极利用。建设南北洋区域大规模仪式活动的数据库,绘制生态绿心地区不同时段的仪式地图和日程表,合理设计参观路线及背景介绍,使生态绿心成为活态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抱朴之木 11-24
  • 0
    随着莆田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莆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其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社会各界认可。以生态绿心内部村落为代表的兴化平原的特色村落和村水格局价值逐渐得到认知,这为充分发掘生态绿心价值、有效保护生态绿心的生态环境、传承生态绿心历史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抱朴之木 11-24
  • 0
    作为上位指导框定了绿心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方向。2023 年 9 月 1 日,绿心总规获市政府批复,明确了莆田市生态绿心的范围、发展定位、总体目标,谋定了绿心片区保护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行动框架,同时划定了生态绿心内禁止建设区 40.2 平方公里、限制建设区 23.3 平方公里、引导建设区1.4 平方公里,明确了特色保护类、优化提升类、一般保留类村庄具体建设引导控制内容等,是行动规划的主要依据。
    抱朴之木 10-25
  • 0
    规划范围与《莆田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2022-2035)》的规划设计范围一致,总面积 65 平方公里,共涉及村庄 61 个,非村庄 3 处(1 处海域,2处国有、镇属滩涂),完全或主体在范围内村庄共 45 个。
    抱朴之木 10-25
  • 0
    南北洋平原是古代福建沿海地区内陆移民的重要聚居地。生态绿心内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也不乏荔枝林、古树等自然景观,它们是莆田历史文化的沉淀,为塑造特色乡村提供了丰富的语汇。
    抱朴之木 10-25
  • 0
    莆田生态绿心是我国古代先民农耕治海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是莆田文化复兴的战略平台和重要载体。此次生态绿心规划将全面提升生态绿心文化在大范围的影响力,以文化资源和历史文脉为亮点,打造莆田的城市名片。
  • 0
    “生态绿心”是位于莆田城市山海之间,为城市各组团所环抱的兴化平原的一部分,是一个林田村落交错、水网纵横密布的传统农业乡村地区。全市相关单位围绕“生态绿心的保护与利用”这一核心议题,开启了莆田生态绿心“三轮规划、十年探索”的漫长历程。
  • 0
    投标人配备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必须政治面貌清白,无劣迹,无犯罪前科。各类人员应熟悉物业情况和本岗位的责任,服务主动热情,行为规范,严谨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莆田市物业管理行业规范要求。本项目所有的服务人员必须做到服务态度好、举止文明,不得与游客发生争执、斗殴、互骂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 0
    1、管理内容为规划范围内,涉及公共区域及其他委托事项的物业服务; 2、负责环湖公园机电、设备(含监控、背景广播音乐、夜景、照明等)的运行管理、操作、日常维护等; 3、安保、人员引导、消防安全、交通秩序的管理、停车场的车辆引导及管理,流动摊贩的管理,协助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 0
    玉湖公园物业管理范围包括:尚济街南侧,文龙路东侧,玉湖路北侧。公园红线范围66.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48.9公顷。公园内包括配套建筑物(如管理房、公共卫生间以及游客中心码头等)、道路、广场、绿化、驳岸、场地照明、配套公共设施等。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农林牧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