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陪孩子放学路上,可以跟孩子一起看路边的植物,可以远远地看猫猫狗狗,放松状态下更容易从孩子身上得到一些有效信息。 也能跟孩子聊聊,晚上回家后到睡觉前这段时间想做些,手工、听歌、看动画片还是剪纸?可以跟孩子玩儿个小心机: 比如晚上可以做五件事,可以让孩子自由决定三四件,爸爸妈妈引导着做一件带目的性的训练。 做好的计划,写在笔记本上,回家后抓紧时间执行,做一件划掉一件,日积月累,孩子的计划性和执行力会越来越
-
2
-
61
-
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不足之处。 放学的时候跟老师沟通,主班老师一般会让孩子去玩具区、绘本区,或者交给助教,这样就不会因听到老师评论自己而有情绪波动了。
-
8
-
1从来没有焦虑过的妈妈基本不存在,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有什么状况,老师早上告诉我们之后,我们要一边上班一边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既容易焦虑,也很容易因为不专心而影响工作效率。 而这种沟通如果放到下班时,在私人时间咱们就可以专注于考虑孩子的事情,也更容易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
-
0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往往不能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现在独生子女又相对较多,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界限感不明确。 放学接孩子,能直观看到孩子在一个集体里的表现,是活跃,还是不怎么爱说话;遇到和小伙伴的摩擦,他们是情绪主导发脾气,还是有自己一套解决方法? 观察到孩子真实的一面,回家后才更容易引导。
-
1早上即使老师跟咱们家长简单说上几句,往往只能说昨天的事儿,只能说说事情的大概。 放学后,只要老师没有私人安排,一般时间相对宽松,聊到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时会具体很多,咱们得到的信息在细节上也更精确。
-
0
-
0
-
0
-
0托班或幼儿园,老师上午的工作量都比较大:迎接孩子入园,做好入园记录,准备餐具分发早餐,带领早入园以及早早用完餐的小盆友们做游戏,基本上没有可能抽出时间来跟家长聊。 而家长也往往送完孩子以后还要上班或回家收拾家务,情绪上也是有一点点急。 而放学后,大家接孩子的时间比较集中,多等一会得到老师单独沟通的机会大大增加。
-
1我平时工作忙,火花思维的课需要家长一直盯着不?
-
4
-
0太多了,男方父母负债累累
-
0毕竟,孩子通过母亲的孕育,来到这个世界,天生依恋母亲,信任母亲,将自己全身心地交于母亲,这是一种无私的托付。 孩子给你的是百分百的信任和爱,不要辜负他。 不要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将他推开。他会因此愤怒,斩断与这个世界的情感链接,陷入孤独之中。 要知道,他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是听到了爱的召唤。 所以,以爱,迎接他的到来。 也以爱,陪伴他长大。
-
1给孩子充足的爱和自由。 但这个过程很艰难。 孩子与母亲重聚后,他会偷偷观察,不断确认,自己是否可以再次交出情感,给予信任。 当获得充分的爱,孩子会由漠然变得焦虑和烦躁,特别黏母亲,并任性发脾气,挑战母亲底线。 此时我们要明白,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在发泄内心的痛苦,发泄被抛弃的恨意。 当淤积的恨被清除,他才能再次爱。 这是一个正常的修复过程。 他需要母亲给予包容,不断告诉他爱他不再离开他,如此安全感才会得以重建
-
32
-
1
-
0第一个阶段是反抗。 见不到母亲,孩子通过哭泣、黏人、尖叫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个阶段,他害怕、迷茫,到处寻找母亲,精神高度紧张。 第二个阶段是绝望。 孩子变得无精打采,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没有什么食欲,偶尔会平静地哭泣。他此时思念母亲,但对见到母亲的期待正逐渐流失。 最后一个阶段是疏离。 孩子似乎接受了现实,看起来乖多了,不吵不闹,还会对人微笑,胃口也变好。 这时,孩子好像恢复了正常。但其实,他在心底,已彻
-
0
-
0
-
4要求会手机打字工作认真。白班一小时30,晚班一小时35。白班和夜班可以自由选择。时间也可以选择有无经验都可以。
-
0对孩子内在需要的仓促满足,让我们失去了为他树立规则、进行施教的机会;“奖赏”本应是一个惊喜,用以传达认可和感激,却变成父母和孩子间的“等价交换”;而“威胁”,虽然可以赢得“顺从”,但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伤害了父母亲情。 教育,不应成为一场交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对孩子的诸多期望,也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这是榜样的力量。 当你愿意坦承地说出感受,描述自己的需求,那孩子就会学会体谅、感激和给予
-
61
-
0
-
109
-
26
-
1
-
8
-
11
-
0“你要再闹,今天晚上就不准你玩游戏。” “如果你再把球扔到窗户上,小心你的屁股。不信你试试看。” “你再哭,妈妈就不爱你了。”…… 在这场交易中,大人看似获得了片刻安宁。但同时,“威胁”也成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被教授给了孩子 。有一天,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孩子竟然“威胁”起父母来:“你不给我买,我就不走了”,“你不让我看动画片,我就把电视关了”…… 威胁和警告,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自尊,
-
0https://mp.weixin.qq.com/s/rL1moi2bqXupIkROL60rAw
-
1火花思维到底好在哪?有报过的说说看!
-
1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圆圆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一些诗歌。我发现她既爱听,也爱记。 大约她三岁时,我学习电脑打字,每天背“五笔字型”字根口诀。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永明先生把“字根表”编得像诗一样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我背的时候圆圆在旁边听到了,到晚上关灯我躺在床上背的时候,有的地方想不起来,她竟然都能提示我。这些没有内容的东西,
-
0用承诺的好处,去换取孩子听话或努力,这是大人们常用的另一种交换办法。“如果……那么”的条件设定,可能偶尔会激励孩子,为了眼前的目标努力,但很少会鼓励孩子一直努力下去。因为这些话,传达给孩子的,是我们对他/她能力的怀疑。“如果你下次考到90分”,意思就是说“我们不确定你能”。 为了得到奖赏,有些孩子还会故意犯错,好让父母奖励自己。为了让你跟他的“好的”行为交换,他/她对奖赏的要求会日益增长。最后会变成一个
-
0面对孩子的“任性”、“淘气”,总会有父母会缺少些耐心。 他们不愿给孩子讲道理,头脑中想到的方法,就是妥协,好让孩子迅速变回那个听话的孩子。 如果我们给予的教育是这样的,那孩子心中会出现这样一个公式:哭闹/尖叫/耍脾气=愿望实现。 当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使用这一方法,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 这种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每次想要什么,他们都能想办法得到。那些被惯坏的孩子身上,就有这样的特质。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