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到咯到咯
-
0请问谁知道二十四桥的典故
-
0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0
-
2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二十四桥明月夜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作品名称】寄扬州韩绰判官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杜牧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古诗原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一作遥遥。 3.草未凋:一作草木凋谢。 4.二十四桥:一
-
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五亭
-
0一说桥名“二十四”,或称二十四桥。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录十五:“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红药桥之名出自姜夔《扬州慢》:
-
0二十四桥有二说。 一说谓二十四座桥。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南桥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