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两军交战智者胜 【原文】 十年春,齐帅伐我(1)。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5),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3),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5),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
0【原文】 曰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②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注释】 ①本段系节选孟子与魏国人周霄的对话。“曰”指“孟子曰”。 ②媒妁(Shuo):媒人,介绍婚姻的人。 【译文】 孟子说:“男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便希望给他找一个好的妻室,女孩子一生下来,父母便
-
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
-
0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注释】(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4)君子:这里指统治者。【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评析】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
-
0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
-
0
-
0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四书五经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