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1我家太太的烈属证上面写的是1948年11月份牺牲与兰县战场,这个兰县战场究竟在哪里呢?
-
114淮海战役前夕,国民党个大主力兵团在徐州地区徘徊,不敢北上与华野决战,这说明国民党军士气已经比较低落,无心恋战,不是难打之敌。可是无论是华野围
-
20谁是淮海战役的(总)指挥者?颇多争议。 淮海战役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粟裕的子养电、城南庄对;而中央军委对华东、中原的战略指导思想则是:要打小仗、中仗,避免打大仗,还命令粟裕率领最有实力吃掉敌人的华野1、4、6纵渡江南下,以牵引相当部分蒋军回防江南,来为实力较弱的中野解困。中央军委3人东渡黄河与华北2人汇合后,城南庄会议上中央军委5人集体终于决定有限度、有条件地采纳粟裕主张,才有随后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
-
12老蒋战败淮海的原因,我个人觉得归根结底有两点,一、他把主战场设在徐州平原,二、任刘峙为总指挥。
-
90黄维兵团兵强马壮 且为美式装备,而围观他们的中原野战军 连续作战部队很疲惫 按常理来说功方人数应与守方人数为4:1而黄维兵团与中野都是12万人为什么黄维会被歼 太扯了吧
-
12如果廖耀湘兵团和张灵甫74师加入淮海战役,一定赢
-
3
-
18就是华野打的。 中野作了点协助。 ———————— 华野歼敌八成。 中野歼敌二成。
-
9胡琏为什么做不了兵团司令?他自己搞了国军内部人人都讨厌他,白崇禧宁愿不当官也不要胡琏,你让蒋介石怎么看胡琏?不能搞好团结,你算什么司令长官? 胡琏说援助徐州,要先由火车运兵到武汉,再由武汉船运到南京,再由南京坐火车到蚌埠。 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 难道你不知道政府已经没钱了吗,开火车不要钱吗?轮船事实上有多少个? 等你们好不容易到南京了,徐州已经被攻克了,你这是支援徐州吗?是来保卫南京的吧。南京要你保卫吗
-
2徐州华中剿总合并由白崇禧指挥,总部设在蚌埠,130万大军沿淮河布防,运动于江淮河汉之间,立于不败之地
-
2谁能来详细说说?
-
0淮海战役(遭殃军称徐蚌会战)一开始猪将军就乱了,何基沣、张克侠在台儿庄起义,徐州北大门洞开,刘峙见徐州有危险,于是命令曹八集的李弥、商丘的邱清泉、宿县的孙元良向徐州收缩,曹八集一撤,导致黄伯韬被包围歼灭。宿县的孙元良一撤,直接让独帅把遭殃军的阵眼暴露。可见何基沣、张克侠台儿庄起义意义有多大。
-
21
-
13
-
7
-
1【纯良】、【睿智】、【果决】,集于一身; 【军事正义】与【屡围屡歼、连战连捷,灭民国南京政权】,相得益彰。
-
27千古之良将也! 粟裕之打法灵活机变,悍猛果决,颇有韩信、白起之风!非林b那种常狐疑犹豫,勇决不足之将可比也!
-
4杜聿明如果选择干掉邱疯子 带着士气完全崩溃的集团投降是不是算大功一件。 有一说一 老蒋还是会玩 一直没有给杜聿明培养自己近卫军团的机会和力量 否则辽沈和淮海还真不好说 有完全听命于自己的近卫部队 对战役最高司令官的帮助太过巨大了
-
2郭汝瑰在1949年12月在宜宾降共。 1950年—1975年之间,包括至1980年,郭汝瑰根本就没有被认为是共方人员。 (实质上,1946—1948年,郭汝瑰也不是共方人员。任廉儒是通过一些方法,从郭汝瑰处得到一点情报。) 1980年代中期开始,郭汝瑰自称是共方人员。 但,从未被官方文件正式认定。 郭汝瑰根本就不是所谓潜伏,不是所谓卧底,不是所谓红色间谍。
-
97淮海战役中,假设黄百韬提前架好了浮桥…… 请根据自己对当时的局势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
-
2在五大主力里面我认为十八军的战斗力应该是仅次于整编七十四师的存在 如果杨柏涛不理会黄维早二十四小时带着十八军跑路我觉得他能带着十八军跑掉 然后回合友军拖延时间等着老蒋派兵支援有没有打回去的希望?
-
2
-
41948年11月23日,王秉璋十一纵加入双堆集作战。 一、1948年11月26日,中央军委复中野刘陈邓电:“你们除使用华野的二纵、王张纵外……”中央军委的这封电文指王张纵是华野的部队。 二、1948年11月27日,刘陈邓发电文给中央军委:“中原各纵(包括王张十一纵)于明天完全解决黄敌后”,(注:“于明天完全解决黄敌”没实现,实际到次月15日才实现)。刘陈邓这封电文认王张十一纵是中野的部队。 三、1948年11月28日,中央军委发电文给刘陈邓:“
-
7我外公当年是华野一纵 20军 58师174团 3营 7连连长
-
11948年的中国,黑与白交织,善与恶混杂,正如查理.狄根斯描写的,“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步入天堂,人们正在走进地狱。” 此时一个山东籍18岁的青年,和千千万万的男儿一样,告别父母乡亲,奔赴战火纷飞的淮海战役前线…每个战士都清楚,这场战役只会占据历史书的一
-
0舰船过客罗列了一大堆原始电文,“证明”中野先于“贺亥电”(舰船过客认知错误,实为”哿亥电”)提出全歼黄维的目标和方案。然而,舰船过客所罗列的全部原始电文,统统没有这样的文字、或意思等同于这样的文字—— “哿亥电之前,中野提出全歼黄维的目标和方案”。 现全网征集:中野先于哿亥电提出全歼黄维的目标和方案的原始证据。
-
1豫东战役,华野撤退,20+万人(含民工、俘虏)消失得无影无踪,蒋军追击,却一头雾水、摸不着北,邱清泉5军追了5天,才与华野发生小规模接触;黄百韬被打得无可追击之兵,黄百韬带残部回商丘休整,另点部队追击华野,黄花菜都凉了! 华野撤退损失:蒋军发起追击5天后,邱清泉部属下邓军林旅在黄河渡口董口追上了我军1支后勤队伍,据邓军林回忆:俘虏我解放军战士30多名、民兵20多名、汽车司机30多名,缴获各种汽车35辆以及大批物资(主要是
-
30虽然兵力只有60万,但是当地老百姓的人数要有600万都不止,600万对80万。这才是真正的实力对比
-
7徐州是京沪的大门,应当派一员虎将前来镇守,派不出一只虎,也要派一只狗。结果,派了一只猪。
-
14一、1948年1月初,中央军委(毛周任)决定粟裕率华野3个主力纵队渡长江南下,开辟江南战场,吸引敌军分兵回撤,为中原刘邓大军的解困。1948年1月22日,中央军委命令尚未发给粟裕,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刘邓发出“子养电”(《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斗胆直陈。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向粟裕发“子感电”,断然回绝粟裕江北歼敌设想,并向粟发出命令:统率叶王陶三纵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 二、1948年1月31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发“世午
-
3
-
11
-
5如果他代替🐖指挥徐蚌会战 邱清泉李弥他们能买账吗
-
16
-
5
-
7大家认为如果淮海战役开始初期国民党敌军第二兵团和第十二兵团夹击攻击郑州。第四绥靖区负责牵制两广纵队,16兵团牵制涡阳地区的2纵、6纵。其他敌军主力部队及其他部队沿津浦线撤往淮河地区。敌第二兵团和敌12兵团攻下郑州(中野纵队派出,守城兵力应远远少于两个兵团兵力,断我方后路)后再往回打。联合16兵团第四绥靖区攻击我方中野的6个纵队。我方中野重武器较少,且跃进大别山之后,兵力损失不少。我方中野是否有被消灭的可能?如
-
5我军战史上,刘陈邓没有提出过全歼黄维兵团的目标;淮海战役期间,刘陈邓曾经提出过求歼黄维兵团一、二个军的目标和部署方案,然而该方案并没有实施。刘陈邓19日9时电文(晧9时电): “我们仍拟只以九纵与李、刘五个军周旋,集中五个纵队,先歼黄维一两个军”。 军委19日19时电文: “现接刘陈邓十九日九时电,知刘陈邓以主力歼击黄维”。 刘陈邓晧9时电提出“先歼黄维一两个军”,军委当日回电“知刘陈邓以主力歼击黄维”。“歼击”
-
11
-
10
-
4一字长蛇阵和守江必守淮,哪个方案更好。 当然是一字长蛇阵更烂。 蒋介石大概不想放弃徐州,怕舆论说闲话。又说徐州是为了保卫南京,这哪跟哪啊,难道对方打你,一定先打徐州,才能打蚌埠?打完蚌埠才能打南京? 为什么不在中间打?当然这个蒋介石也想到了。 但是为什么对方只打一处,为什么不假装打徐州,实际打中间?或者头尾一起打,让你无法兼顾 何况长长的线,想切哪就切哪,中国这个地形,不是长条形的日本岛,处处可以渗透,
-
29如果这个时候合围难道不会成功吗?为什么这个时候不合围,反而等到从徐州撤离的时候合围?为什么从徐州撤退能合围成功?
-
47杜的军事指挥才能太差了。东北和淮海战役的失利杜都是要负主要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