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净土吧
关注: 23 贴子: 2,718

东平县学佛人自己的家

  • 目录:
  • 佛教
  • 39
    三武一宗灭佛及其下场 德证法师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被称“三武一宗”灭佛,“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活动。这些皇帝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活动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但这四个皇帝都没有好下场,有的死于非命,不得善终,有的报应在子孙,子孙死于非命或者失了江山。 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经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当时的国内佛教广为流传,
    兰灬爷 5-15
  • 0
    【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连载】 (丁)二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双运,自他兼利之称。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居初。弥勒当来成佛,现居等觉,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故次列。不休息者,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此
    释智理 11-6
  • 0
    【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9) 【印光法师净土思想之二】 印祖仰承永明大师禅净四料简的旨意,在现代详为发挥。印祖切实觑破禅宗不适现代,难了生死之弊,详陈禅宗在当代的弊端。印祖云:参禅一法,非现今人所宜学;纵学亦只成文字知见,决不能顿明自心,亲见自性。何以故?一则无善知识提持抉择,二则学者不知禅之所以。名为参禅,实为误会。以古人机语,执为实法,致使后辈徒效其轻佛陵祖,拨果排因而已。故知今人于宗教两门,开眼
    释智理 10-14
  • 0
    【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5) (3)俭以自奉,淡泊平常 印祖一生刻苦俭朴,注重惜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食唯充饥,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非却而不受,即转送他人。如果是普通物品,便令交库房,与大家共享,决不自用。洒扫洗涤,事事躬自操作。受请外出讲开示,虽为准备轿舆,亦不肯坐,以为折福故。 印祖自奉节俭,待人却甚为慈厚。凡善男信女供养的香敬,悉皆代人广种福田,用于流通经
    释智理 10-10
  • 0
    【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3) (2)中兴净宗,印送经书 印祖德厚流光,终不可掩,机缘成熟,龙天推出。1912年,大师五十二岁,高鹤年居士绐大师文稿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人虽不知为谁,而文字般若已足引发读者善根。徐蔚如、周孟由诸居士见之,叹誉云:“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于是一再搜集印祖文稿,刊为《印光法师文钞》,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及佛学界
    释智理 10-7
  • 0
    【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2) 印祖一生自行化他之德业隆盛,兹略举数端: (1)韬光敛迹,潜修净业 印祖出生六个月有眼疾,几近失明,后来虽痊愈,而目力已损,稍发红,即不能视物。出家后,于湖北莲华寺充照客时,帮着晾晒经书,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是即生了生脱死的要道。印祖于受戒时,因擅长书法,凡戒期中所有书写事宜,悉令代作。写字过多,眼睛发红如血灌。由此眼疾,深悟身为苦本,即于闲时专念佛
    释智理 10-6
  • 0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15) 【彻悟大师净土思想之十】 大师以精进自励,亦以此化他。《与瑞一李居士书》劝导居官的李居士:“犹须痛念三界无安,肉身苦恼;生死路险,人命无常。幸闻佛法,幸生信心。幻境幻缘,只眼觑破;佛心佛行,赤体担当。净业得修且修,宦场可下便下。无少生留恋,无虚弃光阴。务期事办一生,花开上品。庶几不负自己多生熏习之善愿,我佛长劫护念之慈恩,而成一世出世间之勇猛丈夫焉。”真实厌舍娑婆尘境,
    释智理 10-4
  • 0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14) 【彻悟大师净土思想之九】 大师一生以求生净土为职事,一天持念十万声佛号,不欣世语,孜孜于出离苦海的道业。大师深感:吾人旷大劫来,久在轮回,岂永不发求出离之心,修向道之行耶?皆由废于因循,败于怠惰,所以常在生死,受大苦恼。今闻持名简要法门,若仍循故辙,安于覆败,可谓第一等无血性汉子矣。大师以此反省策进自己的净业,住持道场,处理事务,以尺香时间为限。《尺香斋白词》云:“死生
    释智理 10-3
  • 0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13) 【彻悟大师净土思想之八】 (3)欣厌心切,精进勇猛 大师对禅净奥理,深造底蕴,而其宗教情怀,尤其虔切。大师劝导:念佛当生四种心,一、无始以来造业至此,当生惭愧心;二、得闻此法门,当生欣庆心;三、无始业障,此法难遭难遇,当生悲痛心;四、佛如是慈悲,当生感激心。此四种心中有一,净业即能成就。 厌欣心于净业修持大有裨益。以西方净土之乐,回观娑婆世界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
    释智理 10-2
  • 0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11) 【彻悟大师净土思想之六】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自致成佛,而我所发之愿,正合佛摄生之愿。此则直以发愿便可往生。佛既慈悲一切众生,岂独不慈悲我乎?佛既满一切众生之愿,岂独不满我之愿乎?大慈悲心,无有拣择。是以真能发愿,则信在其中。信愿既真,行门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愿行三种资粮,唯一愿字尽之。 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愿切故,
    释智理 9-30
  • 0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5) 圆寂前半月,大师觉身有微疾,即命大众助称佛号,见虚空中幢幡无数,自西方而来。大师告众人说:“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众弟子恳劝大师住世。大师回答:“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得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 十二月十六日,大师指令设涅槃斋。十七日申刻,大师告众人说:“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大众称念佛号更厉更响。大师面西端坐合掌说:“
    释智理 9-24
  • 0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3) 乾隆三十三年冬,彻悟大师参广通寺粹如纯翁,明向上事,师资道合,嗣法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七世。后来,接续广通寺,率众参禅,警策勉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声名播扬四方,宗风大振。后因多诸病缘,念佛治愈疾病。继思念佛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羡归心,我何人斯,敢不归命?由此,便一意归心西方净土,专修专弘念佛
    释智理 9-22
  • 0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1) 清十二祖红螺资福寺彻悟(际醒)大师赞颂(印光法师) 遍通经史, 冀为世导。 一病方知不可靠, 研穷各宗奥。 均难证到, 专主净土教。 示众法语利益多, 念佛伽陀悉包罗。 全体成妄只此心, 全妄成真亦非他。 不变随缘亦随净, 随缘不变莫随讹。 人若依此义修持, 光寿当同阿弥陀。
    释智理 9-20
  • 0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8) 【省庵大师净土思想之四】 (3)欣厌心切,拔除爱桩 大师深知娑婆众生净业难成的原因,主要是爱根难断,故而撰文开示,多在激发行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处下手,其《劝修净土诗》、《八苦诗》等,多有指陈。兹录一首:“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善资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何处安居能徙宅,谁人无事肯登程。铁围山外莲华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三界无安,不宜久住,大师劝人急求往生,惟
    释智理 9-18
  • 0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6) 【省庵大师净土思想之二】 在诠释第九种因缘时,大师开示发心与求生净土的内在关系: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
    释智理 9-16
  • 0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5) 【省庵大师净土思想之一】 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大多从真实修持处开发,其撰文与开示,语语结归心地,不蹈空疏之谈。兹将大师思想概述如次: (1)发菩提心,圆成净业 大师将菩提心视为修行佛道,圆成净业的根本条件。其《劝发菩提心文》,不仅理事圆融,知见透辟,而且至诚恳切,感人至深。文中首陈发菩提心的功用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
    释智理 9-15
  • 0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4) 省庵大师受请住持诸寺院,每晋院模范一新,清规肃穆。日讲《法华经》、《首楞严经》诸部,执经请益者云集。后退隐杭城仙林寺,不出户庭,力修净业。继而受众弟子请,住持凤山梵天讲寺,于是屏绝诸缘,纯提净土,结长期念佛会,严立规约,昼夜六时,互相策励,人咸称是永明大师再来。先后住持古刹禅院十余载,得度弟子甚众。 至癸丑(公元1733年)佛成道日,大师对弟子说:“我于明年四月十四日长往矣。
    释智理 9-14
  • 0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3) 甲午年(公元1714年)省庵大师二十八岁,叩灵鹫和尚于崇福,参“念佛是谁”话头,功夫绵密,凡历四月,恍然契悟,说:“我梦醒矣!”自那以后,应机无碍,才辩纵横,灵鹫和尚欲付以衣拂,大师不受辞去。 后于真寂寺闭关,日阅三藏梵筴,夜夕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三年期满,寺众恭请大师讲《法华经》,大师升座开演,辞义犹如河悬泉涌,沛然莫御。自此,化缘日盛。 己亥春(公元1719年),诣四明阿育王寺瞻礼
    释智理 9-13
  • 0
    【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 清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实贤)大师赞颂(印光法师) 四十八愿, 仰效弥陀。 百八首诗胜楚歌, 闻者厌娑婆。 振起蹉跎, 证波罗蜜多。 深入经藏难亲证, 彻悟心源力弘净。 欲使世人知所以, 作文作诗示佛令。 发菩提心为前导, 真信愿行为后劲。 若能具此殊胜法, 即生超凡而入圣。
    619 9-10
  • 0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7) 【截流大师净土思想之四】 (3)事理一心不乱之诠解 大师从七日精进念佛修持的角度,阐述事理一心的相状与境界。大师云: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去,使心中一句佛号,历历分明,着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 若能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
    释智理 9-10
  • 0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2) 截流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俗姓蒋,清初顺康间人。父亲名叫全昌,乃宜兴老儒,与憨山大师是朋友。憨山大师示寂后三年,一天晚上,全昌梦见憨山进卧室,随后,大师出世,由此全昌为儿子取名为梦憨。 大师长大成人时,父母相继逝世,遂萌发修道的志向。二十三岁那年,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公出家。出家后,精进修持,胁不至席地修行五年,契悟法源。 问公圆寂后,大师住报恩寺,遇同参道友息庵瑛师
    619 9-4
  • 0
    【净宗十祖截流大师】(1) 【清十祖虞山普仁截流(行策)大师赞颂】(印光大师) 阐扬净土, 恳切少俦。 以深信愿竭诚修, 心佛两相投。 万念俱休, 决定出苦邱。 憨山宿愿尚未酬, 故复示生作截流。 呵斥修人天福者, 直是阐提旃陀俦。 佛我心性原不异, 佛是已成我未修。 欲得心佛两无差, 当向忆佛念佛求。
    619 9-3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22) 上述六信三对范畴,既内在关联,又相对独立。从六信的次第看,信自是净业修持的首要前提,信自为信他提供依托。深信弥陀净土的真实存在,顺从释迦本师的教敕与十方诸佛的证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了他即自,心境一如。极乐虽唯心之净土,实有可到之地;弥陀虽自性之弥陀,实有可觐之佛。信因信果,圆发三心,勤修三福,信愿持名,成就往生,速疾成佛,净土法门即是行超普贤登彼岸。信事信理,相得益彰
    619 9-2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21) 信事从事境起信。深信心无尽故,依心所现之境相亦无尽。距此土十万亿刹土之遥的西方,实有极乐世界,不同于虚构的寓言神话。信理乃从法界理体起信。吾人一念心性具足《华严》四法界。一念心性即是法界理体(理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依正种种庄严,皆吾现前一念心性所现之影(事法界)。事依理成,理由事显。西方极乐世界一水一华,当体即是阿弥陀佛的妙明真心,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即具足法界的全体大
    619 9-1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18) 信自是修持佛法的前提。深信即心即佛,方能勇猛精进地作佛。无量光即自性照,无量寿即自性寂;观世音即自性悲,大势至即自性智;声闻即自性真,菩萨即自性俗。西方净土所有依报正报,一一皆是本觉妙明。信自具足,方能真切地信他。内重己灵,外慕诸圣,托彼依正,显我自心。以阿弥陀佛大愿作增上缘,往生彼土,花开见佛,方悟阿弥陀佛即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净业行人以阿弥陀佛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
    619 8-29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17) 信自即是信自性常住真心(或曰真如、本觉等)。此真心既不是肉团假心,也不是攀缘六尘分别影事之妄心。真心在时间上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无始无终(无量寿);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无有边际(无量光)。自性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虽随形六道,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真心包裹太虚,无量刹土皆是真心所现之景物,西方极乐世界亦不在自性之外。吾人若能一念回光,归投弥陀愿海,就路还家,决定得
    619 8-28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15) 澫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理事圆融,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总不失为亲见庐山真境。是故讨论蕅益六信,有助于加深对净宗信藏的理解,了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六信分为三对范畴,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摘自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619 8-26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13) 【蕅益大师净土思想之九】 蕅益大师晚年可谓专修专弘净业了。《自像赞》中,大师自况:“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昼夜称名誓弗忘,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莲萼已标名,请君同上慈悲艁。”念佛矢志净土的目标确定,亦假之以忏悔自讼,洗濯心垢,藉此惭愧种子,方堪送想乐邦。大师以身说法,感人至深。五十六岁时示疾,曾寄钱牧
    619 8-24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12) 【蕅益大师净土思想之八】 据蕅益大师弟子成时记载:成时法师始晤大师(五十岁时),大师一日对成时说:“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时法师听了大骇,谓何不努力恢复佛世芳规耶?久之,始知大师在家发大菩提愿,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著戒相。故抹倒禅之一字,努力以戒律教观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
    619 8-23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11) 【蕅益大师净土思想之七】 蕅益大师目睹当时律学多讹,禅徒空腹高心,不重视戒律,遂以弘律自任。撰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梵网合注》等。作《五戒歌》云:“受戒易,守戒难,莫将大事等闲看。浮囊度海须勤护,一念差池全体残。理胜欲,便安澜,把定从来生死关。任他逆顺魔军箭,凛凛孤怀月影寒。……三皈五戒果精明,观音势至为师友。” 大师对戒律的持犯开遮有甚精深的理解,并身体力行,严于解剖
    619 8-21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7) 【蕅益大师净土思想之三】 蕅益大师回答弟子恭请心要之问,答云:心要莫若念佛。念佛心即是佛。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倘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纵不生杂念,亦恐堕在无生窠臼。故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果如此信得及,直下念去,则诸佛出广
    619 8-16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4) 蕅益大师二十八岁时,母亲病笃,痛切肺肝,丧葬尽礼,誓住深山,掩关修道。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功夫,求生西方净土。尔后,多次结坛闭关念佛(或持往生咒),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师身体力行,广学专弘,扭转当时轻视净土之势,莲风一时大振。 五十七岁时,大师示疾,遗命身体火化,屑骨和粉,分施水陆禽鱼,以结往生西方之缘。跏趺而坐,面西念佛,举手而逝。 圆寂三年后,门人如法荼毗。启龛,见大
    619 8-13
  • 0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1) 净宗九祖北天目灵峰蕅益(智旭)大师赞颂(印光法师) 幼即信佛, 随母礼诵。 入塾宗宋遂放纵, 读《竹窗》自讼。 力弘大乘, 冀同出陷阱。 宗乘教义两融通, 所悟与佛无异同。 惑业未断犹坏器, 经雨则化弃前功。 由此力修念佛行, 决欲现生出樊笼。 苦口切劝学道者, 生西方可继大雄。 (摘自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619 8-10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14) (莲池大师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
    619 8-8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12) 莲池大师言传身教,自行化他,不愧一代祖师的风范。憨山大师曾盛赞大师云:惟莲池大师的才具,足以经邦济世;悟性,足以传承心印;教理,足以契合根机;戒律,足以护持正法;操守,足以警励世人;规约,足以疗救时弊。又赞云:“观师之行事,潜神密用,安忍精进之力,岂非地涌(《法华经》所示——注)之一乎?抑自净土而来乎?不然,从凡夫地,求自利尚不足,安能广行利他,护持正法,始终无缺者乎?”
    619 8-6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10) 【莲池大师净土思想之五】 (3)注重戒律,普劝念佛 莲池大师深悲末法众生,业深垢重,教纲衰坏,戒律松弛,此时修行,应以戒律为根本。因而,大师整饬清规,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大师为证明。已受戒者,半月诵《梵网经戒》及比丘诸戒品。其住持的道场,规条甚严,出《僧约十条》、《修身十事》等示众。各堂执事职责详明,夜必巡警,击板唱佛名,声传山谷。布萨羯磨
    619 8-4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9) 【莲池大师净土思想之四】 莲池大师道隆德盛,当时李太后遣内侍赍紫袈裟白金问法要,大师书偈答曰:“修福不修慧,终非解脱因。福慧二俱修,世出世第一。众生真慧性,皆以杂念昏。修慧之要门,但一心念佛。念极心清净,心净土亦净。莲台最上品,于中而受生。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言简义周,字字珠玑。(摘自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619 8-3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8) 【莲池大师净土思想之三】 (2)念佛含摄一切功德 大师以《华严》一即一切的圆融理念诠释念佛法门,认为念佛是大总持法门,含摄菩萨六度万行,囊括一大藏教理的精义。由是,大师不主张阅藏,应一心念佛。《示阅藏要语》云:“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此戒定慧即是念佛法门,何也?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为义,若一心念佛,心不异缘,即定也;慧乃明照为义,
    619 8-2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5) 【莲池大师净土思想之一】 莲池大师生于法道式微的明代末年,以自己的真修实学,重振莲风,其净土思想别成一格,三百余年,流韵犹在,兹概述有三: (1)单提净土,融汇各宗 大师是自永明延寿以来,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集大成者,主倡禅净不二,念佛含摄万法之旨。大师痛念末法众生,掠影宗门,拨无净土,有若狂象;教下讲师,依文解义,说食不饱。如法思惟,唯念佛一门,横截生死,普摄三根,于是单提净土
    619 8-1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4) 莲池大师明因慎果,重真修实干,以戒律为基本,以净业为指归。整饬清规,精严律制,令众僧半月诵比丘戒与菩萨戒,并亲自著述,阐发戒律精义。秉降魔之慧剑,乘渡海之慈航,悲智弘深,得未曾有。极力戒杀生、崇放生。寺前建有放生池,山中设有放生所,救赎潜游蜎飞诸生物。大师《戒杀放生文》盛传于世。 大师朴实简淡,虚怀应物,貌相温和,声若洪钟,胸无崖岸。自奉俭朴,自有道场以来,未曾妄用一钱,凡
    619 7-29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3) 莲池大师受具足戒后,行脚遍参知识。六载崎岖坎壈,行头陀行。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逐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大师拳拳服膺。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乃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憨山大师推允此为莲师开悟偈。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孤锡南还,爱云栖山水
    619 7-28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3) 莲池大师受具足戒后,行脚遍参知识。六载崎岖坎壈,行头陀行。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逐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大师拳拳服膺。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乃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憨山大师推允此为莲师开悟偈。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孤锡南还,爱云栖山水
    619 7-28
  • 0
    如果你执着于有一个我,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是妄自菲薄,就是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去对比别人的不足,也不要拿自己的不足去对比别人的长处。学佛是让我们反观内省,认清自己,自己的长处让它发扬光大,不足的地方改变自己就好。南无阿弥陀佛!
    619 7-28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2)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为何天天念佛?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闻语感动,遂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于案头以自警策。或长坐不卧,夜以继日。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师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氏诀别:
    619 7-27
  • 0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1) 明八祖杭州云栖莲池大师赞颂(印光法师) 初住云栖, 即灭虎患, 早请念佛雨慰盼, 村民咸感叹。 庀材开办, 道场重兴建。 幼闻念佛意颇快, 末诫门徒莫捏怪。 行为世则言世法, 注重净土及规戒。 砥柱狂澜契理机, 阐明佛心祛蜂虿。 普令具缚诸凡夫, 仗佛慈力登莲界。
    619 7-26
  • 0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3) 大师严持戒律,具无碍辩才,刺血书写《 华严·净行品 》。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数十年如一日。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于寺中端坐念佛,有顷,厉声唱:“佛来了!”随之而化。当时在场的信众见到地面呈金色,良久方退。享年六十二岁。弟子奉全身建塔于鸟窠禅师之侧,号圆净法师。(摘自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
    619 7-24
  • 0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2) 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颜,钱塘人。大师的德业主要体现在自利成就与启建结社念佛。宋淳化年中(公元990—994年),大师在杭州昭庆院专修净业,以栴檀木刻阿弥陀佛像。佛像刻成而焚香发誓愿云:“我与一千大众,八十比丘,始从今日,发菩提心,穷未来际,行菩萨行,愿尽此报身,以生安养国。”仿庐山遗风结净行社,有一百二十位公卿显贵参加,宰相王文正公(王旦)为社首。翰林苏易简作文
    619 7-22
  • 0
    佛陀大智,教导我等:“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人心不古,物欲横流,天灾人祸,层出不穷,我等佛子,当自反省,观诸无常,信愿求生,勿再蹉跎,念佛法僧,阿弥陀佛,必定来迎。
    619 7-21
  • 0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11) 【永明延寿大师净土思想之六】 何谓禅?即吾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何谓净?即信愿持名,求生安养,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而言。何谓有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何谓有净?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净土之事。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恳切,
    619 7-19
  • 0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10) 【永明延寿大师净土思想之五】 对四料简的诠释,诸家多有不同,兹谨依印光大师之说,略敷陈之。要理解四料简的含义,首须详知,禅是什么?净是什么?“有禅”指的是什么意思?“有净”指的是什么意思?印祖认为:禅与净土两个概念,是从理体与教义的角度而言;有禅与有净,是从对机与修持的方面来立论。从理教的角度来看,禅与净无二无别;然从对机与修持的角度判言,禅宗与净宗却大有悬殊。修持门
    619 7-18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