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相由心生——陈抟老祖《心相篇》全文直解 《心相篇》 ——陈抟老祖 陈抟老祖号称“睡仙”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世间吉凶祸福,在常人看来是扑朔迷离,而真正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大德们,却深谙其中道理,懂得其中规律。“心相篇”是唐末至宋初的相学大师陈希夷的作品,告诉我们,人的面貌有善有恶,相貌的根本在于心,命运的善恶从我们现前的心念就可以知道,而行为是心
-
6们都听过一句话,叫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在这里,我想说生而为人,请务必善待身边的所有动物! 按照佛学的观点,一切众生和人类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所有遇到的动物们也是和我们有缘才聚到了一起,它们仅仅是因为前世的福报不足才投为了动物。 既然有缘聚在一起,千万不要恶意伤害和虐待它们,使善缘变成恶缘,并且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恶报。
-
2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蕅益大师讲述 灵峰蕅益大师著 录楞严经文句卷五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
-
7《易经》中的“厚德载物”,物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物”就是金钱,是房子,其实这个“物”指的是我们天天所想的一切事物,健康、长寿、子孙等等都属于物。 所以厚德载物,在这里就换成“厚德后得”,因为只有把德积厚了之后,才能得到。 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 照着这个公式一看就明白了, 如果我们缺物,就知道我们缺德; 如果我们薄物,就知道我们薄德; 如果无物,就知道我们无德; 如果厚物,就知道我们厚德
-
2“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他有个特点:“常行一法”,就是恒常地修行一种法门,以一法总摄一切的善法,这就是阿鞞跋致菩萨修行的特点。相比较凡夫众生正好相反,凡夫喜欢多元化,喜欢搞很多,心就很散乱,今天张三,明天李四,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这正是凡夫众生的一个特点,很难成就。 这个“一向专志”,不仅是出世间的佛法,就是修习世间的某个学问,或者做成某个事
-
2称念“宝光月殿妙尊音王如来”的各种殊胜功德利益 乾隆大藏经 大乘单译经·第0381部 佛说宝网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出自 《佛说宝网经》 解君世界 宝光月殿妙尊音王如来 族姓子及族姓女学菩萨乘。闻彼佛名不怀犹豫。信佛道眼斯可闻名: 1、所生之处作转轮王。 2、若佛兴世常与相见。睹无央数诸佛至真咸供养之。 3、净修梵行获致神通。 4、进退独步总持自在。 5、得观如来睹江河沙等平等正觉。 6、弃舍生死超若干亿。劫亦如江河沙。 7、心常
-
4
-
18
-
4
-
6婆悉吒。当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尔时。众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忿诤。是时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
-
6
-
0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十万八千遍,然后念《往生咒》三十万遍,就可以把以前不小心造的杀业慢慢的超度。我们今天用眼睛看不到业障,但是这个业还是存在。 三个情形: 一,拜八十八佛,每佛一拜,或者没有时间就用念的。 二,念《大悲咒》十万八千遍,可以灭五逆十恶重罪。 三,持《往生咒》三十万遍。 剩下的时间多念佛,我们要向佛忏悔。 因为,以前造的杀业,这个业将来一报啊,那就百千劫,就很麻烦
-
1
-
3
-
3瑜伽八卷三页云:邪见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拨因、拨果、或拨作用、坏真实事。唯用分别染污慧为体。 二解 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邪见?谓起诽谤欲乐,起染污心,若于起诽谤欲乐决定方便、及于彼究竟中,所有意乐。 三解 瑜伽五十八卷三页云:邪见者:一切倒见、于所知事,颠倒而转;皆名邪见。当知此见、略有二种。一者、增益,二者、损减。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此四见等,一切
-
11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