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0
-
0
-
0快递网点老板能够为所欲为? 大漏特漏! 近日,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线索,经案件侦办,甘肃白银网警在白银市靖远县抓获嫌疑人李某某。 经查,该嫌疑人利用经营某快递站点的便利条件,通过“帮助”客户使用手机操作点击收取快递,在未经寄取快递客户的同意下,擅自利用客户手机向某社交平台发送“注册**”的验证短信,后将客户手机中的短信记录删除并把客户电话号码提供给“上家”,由“上家”操作恶意
-
0文章转发量不够、曝光率太低、无人问津 怎么办? 这时,一则广告映入眼帘 “转发*万个*元、点赞*万个*元” 花钱买流量? 催生了一个新型产业 ——网络水军 近日,公安网安部门重拳出击,侦破一起特大“刷量引流”网络水军案件。 广告顺线追踪,厘清犯罪脉络 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一条“转评赞”的广告在互联网群组内广泛传播。进一步侦查发现,广告的背后是一个利用刷量控评,收费获利的“网络水军”团伙。该团伙分工明确、组织
-
0近日,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一网民在网络平台发视频称:“重金悬赏!妻子失踪,5000元等你来拿!”发布地点显示在云南大理古城地区。经属地公安机关与视频发布者核实,“妻子失踪”为其杜撰内容,视频内容为虚假信息。 经查,寻妻主角赵某某未婚,其为博眼球、蹭流量,和李某某以“重金悬赏寻妻”为噱头,使用同伴照片编辑成所谓“寻人启事”,分别在云南大理古城、三月街、生态廊道等多个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采取沿路张贴、
-
0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一些不法分子却对其动起了歪脑筋,甚至还出了“职业窃密人”。 近日,公安部对外公布了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10起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一起假意入职教培机构,定向投放木马病毒非法控制计算机,窃取客户资料的案件。 假意入职教培公司 植入木马病毒窃取数据 不久前,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接到辖区一家网络教培公司报警,称该公司的办公电脑被某员工私自动过。 北京市公安局海
-
0网警普法|什么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快来了解! 栏目简介 “网警说·普法”通过该栏目,网警蜀黍带你了解更多法律知识知法懂法,从我开始😎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黑客类犯罪日益突出,严重危害网络公共秩序安全,侵害群众的用网权益。其中涉及哪些法律规定,广大网民又应当如何避免黑客攻击,保护信息数据安全呢? 本期“网警说·普法”,小编带你了解《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典型案例 法条依据
-
0据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现通报如下。 1、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
-
0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当下,犯罪分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信息获取、信息倒卖、信息使用是关键环节。一些犯罪分子通过植入木马程序、内外人员勾结等多种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干扰了公民的日常生活。 教培机构信息失守——针对教育培训行业投放木马程序,非法获取内部数据 去年9月,一条关于有人在某教育培训机构电脑内植入恶意软件,导致公司客户资料、用户信息等敏感数据被非
-
0近期,个别网民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或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案事件,以此吸粉引流、非法牟利。相关行为扰乱网络空间秩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仅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始终保持对网络谣言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遏制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态势,切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现公布10起涉敏感案事件等领域网络谣言案件: (一)顾某庆编造传播“山西一火
-
0近期,个别网民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或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案事件,以此吸粉引流、非法牟利。相关行为扰乱网络空间秩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仅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始终保持对网络谣言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遏制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态势,切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现公布10起涉民生等领域网络谣言案件: (一)孙某刚编造传播“河南焦作多县将
-
0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2025年4月15日第10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网警为您细说网络安全。 1 网络安全,数字时代的无形盾牌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技术、管理和法律手段,保护网络系统、数据及用户免受攻击、破坏或非法访问的能力。它如同无形的盾牌,守卫着我们的个人信息、企业机密乃至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 网络安全涵盖五大方面 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如
-
0北京近日,居民邱女士切实体验了一次“人在家中坐,谣从天上来”的无妄之灾。 案情回顾 3月初,邱女士收到其好友消息,告知其有人在网上造谣称她在外地某娱乐场所从事违法活动,并且造谣者还宣称已掌握足够证据,随时可以公之于众。邱女士收到好友消息时并未上心,想着身正不怕影子歪,并且好友也知道自己的品行,必然不会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 但随之而来的不是谣言的烟消云散,而是造谣者的变本加厉。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邱
-
0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近日,一张关于燃气涨价的不实信息图片在网络群组流传,引起当地网民关注,纷纷议论燃气价格上涨问题,造成不良影响。 经查,该信息由网民郑某发布。经核,郑某使用某AI工具,提出带有“南宁”“燃气”“涨价”等关键词的询问后,AI工具给予了以上回复。郑某得到信息后,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将该信息直接截图,发送至互联网群组中。因有关内容涉及民生领域,造成该谣言信息快速传播。 目前,公安机关
-
0
-
0来源 | 平安天山 投稿邮箱:2854183000@qq.com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已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3月26日修订,现予公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4月2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 (2016年9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
-
0公安部:在校大学生胡某,被抓获 北京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当下,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把AI当成了犯罪的“外挂”,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据公安部网安局7日消息,近日,公安网安部门侦破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犯罪嫌疑人胡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非法入侵了学校某系统并获取两万余条该校学生个人信息,后利用AI技术向其中
-
0
-
02024年,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净网”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紧盯信息获取、信息倒卖、信息使用等关键环节,重拳捣毁一批个人信息交易平台,坚决斩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链条,有力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全年,共侦破相关案件7000余起,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提醒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维护公民个人信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