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出处:《云笈七签》卷三十三 杂修摄部二 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谢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具,长生不死。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若神气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元,自然成圣。气通神境,神通性慧,命注身存,合于真性。日月斋龄,道成究竟。依铭炼气,欲学此术,先须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净虑。气
-
21张三丰太极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的结晶。张三丰太极功是张三丰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思 想、理论、实践而加以总 结,从而比较系统地留给我们的道家精粹、中华瑰宝。 张三丰太极功的宗旨是通过内外兼修、凝真养性的途径,而达发人潜能、开人智慧,亦即 证悟大道之目的。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一生达其极顶。但是修炼张三丰太极功,却可以有一分实践就 有一份收获,各得其所。 张三丰太极功是由密不可分的两部分组成
-
0昔者上圣传道于人间,以太古之民淳而复朴,冥然不知,不可得闻大道。天地指喻阴阳升降之宜,交换于温、凉、寒、暑之气,而节侯有期。一年数定,周而复始,不失于道,天地所以长久。不虑人之不知而阐于大理,蔽在一隅。比说于日、月精华往来之理,进退在旦望弦朔之时,而出没无差。一月数足,运行不已,不失于道,日月所以长久。奈何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世人不悟天地升降之宜,月圆复缺,月缺复圆,世人不悟日月往来之理,恣纵无穷
-
2尔时,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升天得道真经,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梁,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着,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于正念中皆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即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
-
4感应篇 原文 太上曰: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 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 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
-
24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
-
7五老 [wǔ lǎo] 五老君是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五方五老帝君 战国成书的《周礼·天官·大宰》云:“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云:“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弩,中央黄帝含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