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拜托去看下三朝辽事实录,真以为明史能洗干净孙、袁?为了自己所谓的宁锦防线,一手策划私自议和后金,停止蒙古抚慰,坐看后金打朝鲜,导致的结果就是后金整合了蒙古,朝鲜成了后金的粮仓。再说宁锦防线,先不谈这个防线好不好,宁锦防线每年军饷600万白银(岁收300万),以某疫为例,封控确实能起到减少传播的效果,但是你能用这个方案?所以之后的恶果都看到了,李自成的邮政兵当不了了,因为没钱崇祯都失去了对国家机构的控制。构
-
22开始读认真读王在晋的三朝辽事录了。打算自己讲PDF截屏成图片发在贴子里,然后再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
3先是朝鲜国王复辽抚咨,愿效忠顺,赡我兵民。而毛文龙报屡获叛贼屡有擒斩。经略辽东王在晋得咨得报言,有朝鲜为声援,有文龙以牵其尾,有西虏以控其头,奴必蚁伏龟缩保郛壳以自完。臣得乘暇毕力以图整顿,使探马往来前屯宁远之间扰其耕牧,贼不得粮进无所资退无所据,奴将弃广宁而画河以守。我即不能长有广宁而西虏得之,犹胜奴踞之也。除臣遣官咨会朝鲜并令毛文龙同心协应外,乞敕登津治舟楫兵粮速行接济
-
7明朝末年,天降灾变,小冰河期,北方干旱,大规模减产,引发了许多问题,边患也频频发作,后金还在辽东叛乱,这些都是明朝必须解决的问题。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些问题最后非但没有解决,而且还越发严重,因此最终导致了明朝灭亡。 此前,关于明朝灭亡有许多观点,比如崇祯的问题、三饷的问题,李自成的问题,后金的问题,其实都错了,最根本的问题是财政问题,是策略问题。 所谓策略问题,主要是明朝在辽东战场上的策略问题。 当时
-
0经核实吧主张赫潘杨99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王在晋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亲爱的王在晋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张赫潘杨99”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1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张赫潘杨99,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
0各位,谁知道王在晋的墓志铭吗?拜求,哪里可以找到呀
-
3王在晋是明末最出色的文臣,如果当年他的尽撤宁锦鸡肋计划能成功,那么后金就会崩溃!王大人千古!
-
8在《明史》的记载中,王在晋跟孙承宗、袁崇焕师徒二人分别有过对手戏,尤其是孙、袁二人初到辽东的时候,王同学的戏份可谓很足,所以在《明史》里王同学虽然只是孙、袁二位“光辉象形”的配角,但也称得上是主要配角了。 不过,由于孙、袁师徒在《明史》中乃“光辉形象”,所以作为配角的王同学也就自然成了片绿叶,因此后世对于王同学的评断也多是负面的。 其实,所谓“评断多是负面的”是个比较学究的说法,很不通透,直白一点地
-
121个人很喜欢朱由校,可能是受小说窃明的影响,总感觉朱由校是一个性情温和,尤其对自己亲人很关爱的人。有人说他是个只会做木匠活,重用太监魏忠贤,不理朝政的文盲皇帝。但从我读的这一部分熹宗实录来看,他并没这样的昏庸不堪。我想随着不断的阅读实录,可能我们对熹宗的认识会更深,也会消除我们对他的误读。 自己很喜欢明朝历史,总想多读点明史书,也想为明史研究学习做点什么事,想到自己喜爱朱由校,就打算为明熹宗实录做标
-
0接到用户举报,经核实吧主 神机营指挥同知 长期未对贴吧进行管理及发言,无法在建设 王在晋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严重违反吧主协议,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如对此项决议有异议,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申诉,链接 http://tieba.baidu.com/hermes/feedback 百度贴吧管理组
-
5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只知道这两句,有谁知道全部的啊?跪求
-
0旅顺为三方扼要,既云不可不守,又云冬月难以支持,退居皇城亦可,我退奴独不可据乎?据而图复,复而遇冬则退,是攻守相寻无已也,然则修工争奴而设矣。海外情形,毕竟毛文龙勘得透!彼此为守旅顺,卒至内议交讧,海外之功不成,边臣谋国非心虚而识远畴,能勘定乱略乎?
-
3我是孙黑,袁黑。认可王在晋的方案
-
5应该把《三朝辽事实录》贴岀来,供大家讨论。总觉的袁崇焕受到了王在晋的一定启发,准备在辽南打开局靣。
-
1
-
2
-
0
-
0
-
2@锦衣卫指挥同知
-
5有欢迎的没?
-
1王大司马有知,定当欣慰
-
3同时表示【铁血十八星】吧招收各种人才。
-
1开吧难啊
-
1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在采石发生了我国历史上宋、金两国长期对峙局面下一场大规模的水陆大战。金国皇帝完颜亮经过长期谋划,遣兵六十万、兵分四路南下,欲图一举灭亡南宋。就在南宋社稷危在旦夕之际,南宋抗战派官员虞允文挺身而出,指挥不到两万人的宋军与金兵决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采石江面大败完颜亮,取得了辉煌胜利,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仁
-
3孔有德,明清之际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字瑞图(约1602-1652)。崇祯初为登州参将。崇祯四年(1631年)率军援辽,至吴桥起兵叛明。旋陷登州地区,自称都元帅。六年(1633年)与耿仲明渡海降后金,授都元帅。崇德元年(1636年)封恭顺王。后隶汉军正红旗。从清兵入关,进攻陕西大顺军,又下江南。顺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将军,下西南诸地。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驻桂林。九年(1652年),李定国军破桂林,兵败自杀。
-
0在南京秦淮河畔有个乌衣巷,是历代诗人大发诗兴的地方,最有名的当然要算刘禹锡的《乌衣巷》了:“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向寻常百姓家。”这是 一首吊古伤今的咏史诗。朱雀桥,在作为六朝都城建业(南京)的正南门外,是当时车马填塞的交通要道,至唐代已是野草丛生一片荒凉之地了。 乌衣巷,是东晋时豪门贵族聚居之处。他们的子 弟,人称为“乌衣诸郎”,这巷名便由此而来,当时的豪华热闹于此可见
-
3我昨晚一夜都没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安生不下来,每次一合上眼,就仿佛又看见我那些可怜的部下,在这深秋里还穿着单衣、布鞋,吃着没有油水的干粮。山东方面的告急文书如雪片一样地传来,闯王命我前往增援的军令也早已下达,但是眼看后天就要出发了,寒冬也已经不远,但我仍没有棉衣让我的士兵穿暖,也没有足够的酒肉让他们饱餐一段。 昨晚我一怒之下痛打了督粮官一顿,那家伙被我揍得满地乱滚的时候也不辩解,只是一个劲的喊
-
0这是个历史类贴吧,大家可以抒发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发表对那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的看法。
-
0个人并不怎么推崇王在晋,毕竟他也没有大的功劳,但是我们要公平的对待他啊,毕竟,王在晋也没有什么过错。但是他一生著作颇丰,履历丰富。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史料。而且随着大家对历史的挖掘,王在晋的历史面目越来越清晰。难道他真是个白面书生?他就真的如大家想的那样一无是处? 这里我就不多做评说了。 希望本吧开创之后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