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11,Doing philosophy 2,mortal questions 3,Empiric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Mind(重读) 4,The Character of Consciousness 5,Science, Perception and Reality(待选)
-
0吐槽一下每次看到哲学书里一大堆公式,算数,逻辑符号就头晕,天啊真可怕啊
-
2
-
0
-
2知识之锚与纽拉特之船 数月前,好友黄敏教授送来他的新作《知识之锚:从语境原则到语境主义知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3月),嘱我一评。知识论属于当代分析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哲学家们对知识的讨论本身就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内容。黄敏教授试图通过对语境原则的重新构造,推出语境主义知识论的先验论证,由此说明一切知识论的前提都以心灵与实在之间的关系图景为基础,这也确定了知识论讨论必定关乎理性,而理性又内嵌于
-
5Moritz Schlicklisten 石里克(Moritz Schlicklisten )1882年4月14日出生于德国柏林,1936年6月22日逝世于奥地利维也纳)是一名德国哲学家,维也纳学派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属于分析哲学学派 1早年成就 石里克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富人家庭。他在海德堡、洛桑以及在柏林大学学习物理学。在柏林时马克斯·普朗克是他的教授之一。1904年他以《光在不均匀层的发射》(Über die Reflextion des Lichts in einer inhomogenen Schicht)为题获得博士学位。1908年他发表了一本
-
5
-
6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
-
4在整理了心灵哲学Jean Nicod奖后,再次隆重推出科学哲学界的最高奖项——拉卡托斯奖 ,费耶阿本德说“科学哲学是一个有着伟大过去的学科”,意味着他认为科学哲学的未来是 暗淡的。不过国内的科学哲学过分关注库恩以后的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是不太正常的,事 实上这并不是当前英美科学哲学的主流。科学哲学的最核心的任务应该是为科学理性进行 辩护,而非像费耶阿本德那样贬低科学理性,而这恰恰是国内学界全面忽视的。 国内学界现在天天
-
0附录A 练习 练习1. 辨别出下列文段中哪些不是或不包含论证 10.8 最普遍的理念是相通的 14.11 你是神的一部分 27.1 哲学是一种有学问的无知 30.4 对立物吻合于一 40.3 莱布尼茨的预订和谐论有很多困难 44.2 私有制的产生是人间不平等的来源 50.9 我们承认物的存在,但只认识物的现象,不能认识物本身 53.22 从自然的扬弃中产生出精神 练习2. 重构论证并指出其论证类型或策略 8.2 高尔吉亚论无物存在 40.1 怀疑论仅仅对神学有害,对科学和社会并没有什么危险
-
0五、小结 论证主要是技术,需要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练习、总结、积累。就像练武的最高境界在“无招胜有招”,成熟的哲学家们未必会时时念着这些论证方法。但初学者必须先掌握这些基本招式,并且灵活运用,才能逐渐“随心所欲不逾矩”。 参考资料 Michael Bruce and Steven Barbone, 2011, Just the Arguments: 100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guments in Western Philosophy. Wiley-Blackwell. 分主题对100个哲学上的重要论证进行梳理、重构,每个论证都给出了标准形式。 Holm Teten
-
0展示论证(presentation of arguments),就是将构想的论证写成文字、向读者展示。自己想清楚了并不意味着写出来就是清楚的,更不意味着读者能看懂、觉得有说服力。所以,必须讲究写作中展示论证的技巧。 1.提要/文献综述 在摘要或文章的导言部分,我们需要简单介绍文章要解决的问题、自己的观点和基本方法。方法部分就涉及到要介绍一下自己的主要论证或将要考察(或反驳)的论证。这样做可以让读者(预设是同行)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能是最
-
3三、哲学论证的常见类型及其构造 1.哲学论证的一般类型 我将介绍哲学中几种典型的论证,但由于能力及篇幅所限,这里就不过多地讨论每个例子及每类论证的相关研究,这里仅仅是做一个归纳梳理。哲学论证所依据的逻辑规则(形式的或非形式的)与其他领域的论证并没有不同。哲学论证都是通过一定的逻辑构造进行论证。比如,(重构出来的)“游叙弗伦两难”的论证结构就比较典型: P1善或者出于神的命令,或者由于事物自身; P2 若善是出于
-
1二、辨别、重构论证 1.哪里是在论证?哪里不是? 在阅读的时候,(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之外)我们还需要搞清楚一段文本到底有没有论证?如果有,有多少个论证?如果有多个论证,它们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或这些论证的结论是什么?支持结论的前提有哪些? 我们必须首先辨别出文中的论证,然后清楚、准确地重构出来,这才有可能进一步评论作者的论证是否有力。 本文一开始就介绍了四种不是论证的情况(言语行为)。那么如何辨认出一段
-
2实验哲学家从阴影中走出来,但是怀疑者仍然询问“这是哲学吗?” 几年前,著名的牛津哲学家提摩西•威廉姆森(Timothy Williamson)对亚里士多德协会说“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在躺椅上研究,那就是哲学。”这或许听起来像平淡无味的老生常谈。没有人看到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除了在躺椅上,或许在床上,在性交以后(如果考虑到他在这个领域的风流韵事)还在别的什么地方进行过他的哲学思考。但是实际上,威廉姆森的观点
-
5本文原载《世界哲学》2013年第1期,发表时有删节,这里是完整的版本。 -------------------------------------------------------------------------------------------------- 一所哲学家的学校* ——牛津的哲学教育 R. M. 黑尔 推荐语 为了庆祝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系一百周年,我系于2012年10月27日-29日举办“哲学教育与当代社会——世界各国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我作为非哲学系主任忝列会议。为准备参会论文,我读了一些英文论著,其中包括R. M. 黑尔的《一所哲学家的学校》
-
0按:这篇东西基本就是wiki上kripke词条(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ul_Kripke )的简写版,更加具体的见wiki! 索尔·克里普克(Saul Aaron Kripke, 1940—),国际知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他是普林斯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目前任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杰出哲学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1978—),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985—),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1993—),挪威科学院院士(2000—),2001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Schock Prize,后者被誉为逻辑学和哲学领域的“诺贝尔
-
0西方哲学史:批评的还是分析的?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奥康诺主编出版了一部《批评的西方哲学史》,一时成为西方哲学界共同讨论的话题之一。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史作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描述,而对这个历史素材的选择又是依据何种标准。主编在书中明确表示,他们力图“以更多的篇幅进行哲学批评;并对思想发展重要阶段比对这段的历史予以更详细的处理。”尽管如此,由于该书是由多名作者共同完成,因而难免众口难调,标
-
0再论珀斯与分析哲学之关系 上文我们讨论了珀斯在分析哲学起源中的作用,主要还是从他的逻辑学和符号学方面谈的。这里我们要着重谈谈他的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关系问题。以往认为,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分属于不同的但有所交叉的思想流派,典型的代表是石里克对实用主义者刘易斯的批评。刘易斯认为维也纳学派的证实原则与实用主义思想别无二致,石里克则明确指出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对逻辑地位的不同认识。但他同时指出,“刘
-
0意义的证实: 实证主义的乌托邦意义证实原则是维也纳学派的主要观点之一,也是招致批评最多的一个观点。主要的批评有两点:一是认为这个原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证实的形而上学假设;二是认为这个原则会导致真正有意义问题的丧失。然而,如果仔细考察这个原则,我们会发现,事实其实并非完全如此。首先,意义证实原则不过是维也纳学派为了证明逻辑命题的恒真性而提出的一个策略:所有符合逻辑要求的命题才是因形式为真,这正是逻辑命题
-
0作为科学-哲学家的石里克提起石里克,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联想到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等人,联想到20世纪20-30年代曾在欧洲大陆哲学界产生过轰动效应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的确,石里克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被看作是精神领袖和思想灵魂。然而,我认为,石里克本人的治学历程和思想观点更值得我们关注,从他的身上我们更能看到一个理论科学家是如何站在哲学的高度理解我们所面临的世界和一切
-
0维也纳学派哲学的当代遗产 江怡 说起维也纳学派,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故事。的确,2014年已经是维也纳学派形成90周年了。虽然我们在讨论当代哲学的早期历史时还不断要提到维也纳学派,但今天的哲学家越来越少地会把维也纳学派的哲学作为自己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历史地说,这完全要“归功于”蒯因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那篇颠覆性文章《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彻底结束了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在当代分析哲学的持久地位。从时代上看,当代科学的发
-
4一、从奥斯丁说起 围绕奥斯丁(J. L. Austin)言语行为理论(theory of speech act)的解构和辩护,德里达和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John R. Searle)的论争,是学界长久关注的一个焦点。分析哲学本身应是一个家族相似的名称,如果一言以蔽之,那么不妨说是追求命题的清晰性,由此澄清传统哲学因为滥用和误用语言而引起的诸多混乱。但是“清晰”的标准其实是相对的,同哲学家本人的学术背景大有关系,对此美国学者塞缪尔·惠勒以身说法,举过一
-
1http://pan.baidu.com/s/1bn5xd2v 刘小枫昨天在同济大学“尼采的晚期著作与欧洲文明危机”的报告。 有兴趣的可以去听!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听着玩
-
0实验哲学运动方兴未艾,第一例实验哲学的文章出现在2001年:Jonathan M. Weinberg, Shaun Nichols, and Stephen Stich, “Normativity and Epistemic Intuitions”, Philosophical Topics Vol. 29 (2001): pp. 429-460。这个名称开始叫响的时间应该是在2003—2004年,最重要的推动力是Joshua Knobe发表在Analysis上的那篇文章。从此各股势力开始合流,在各种场合拼命鼓噪、忽悠,相互吹捧加自我吹捧,如今已小成气候,远播至欧洲和亚洲。 实验哲学有三个源头。源头之一是Rutgers的Stephen Stich,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