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误区:怕“抄”
初作设计,常常不敢“抄”
一抄马上就会招致很多嘲笑,曰没有创造性
其实人的创造性是有限的,大多数创造性来自于经验
试想你不了解钢筋混凝土的特性,你怎么可能创造出鸡腿柱和带型窗
创造来源于积累,在你刚刚入门毫无积累的时候,冥思苦想是出不来创意的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抄”
第二个误区:怕作造型
很多人鄙视作造型,觉得那是哗众取宠
其实,有谁会拒绝一个好看的东西呢?
造型是极重要的部分,是你的思想的体现
既然你已经有了很好的创意,那就要好好表达,精心推敲造型
即使你没有创意,同样要认真推敲造型
毕竟这是你的作品,同你的脸一样,你总不能容忍蓬头垢面就出来亮相吧
造型做好了,那么与之对应的平面、立面、任何一个细节
你都把它当成一个“脸面”来仔细推敲,不放松任何一个局部
我想这样的设计必定是个好的设计
而且这还是一种很具体有效的创作模式,很多老一辈的大师精于此道
有一个牛人,平生只会一种办法,就是柯布的比例关系
他的每一个平利剖全都按照柯布的比例关系精确控制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建筑肯定不会难看的
建议的入门方法:
把那一套大师系列备齐,有事没事翻着看
选出四五个比较喜欢的,仔细研究
每一个设计可以刻意模仿某一个人
要把这个人研究透了,不光要“抄”的象,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体形、空间关系、结构、材料。。。
成长过程可以有这个三步:
第一步,学会了一种方法
很不错,入门了,到处用,用到纯熟
第二步,学会了多种方法
多学几个大师,你就会发现做建筑不只是一个途径
你可以从体形出发,也可以从结构出发,从功能出发,从材料出发
可以从理念出发,从流派出发
你的设计可能五花八门,什么招都用,你会越用越发现想法越多
第三步,选中自己最中意的一种方法
开始专攻某种具体方法,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回归淳朴,开始创造
我们当年很多人从麦耶入手
麦耶的梁板柱,舒展的平面,光影效果,比例关系,立面特点
开始学的时候会对麦耶很着迷,觉得他的创造力简直无穷无尽
也有人学安腾、或者莫福西斯、埃森曼
还有人喜欢抄李伯金丝
其实都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
偷用吴先生的一句话“一致百虑,殊途同归”
初作设计,常常不敢“抄”
一抄马上就会招致很多嘲笑,曰没有创造性
其实人的创造性是有限的,大多数创造性来自于经验
试想你不了解钢筋混凝土的特性,你怎么可能创造出鸡腿柱和带型窗
创造来源于积累,在你刚刚入门毫无积累的时候,冥思苦想是出不来创意的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抄”
第二个误区:怕作造型
很多人鄙视作造型,觉得那是哗众取宠
其实,有谁会拒绝一个好看的东西呢?
造型是极重要的部分,是你的思想的体现
既然你已经有了很好的创意,那就要好好表达,精心推敲造型
即使你没有创意,同样要认真推敲造型
毕竟这是你的作品,同你的脸一样,你总不能容忍蓬头垢面就出来亮相吧
造型做好了,那么与之对应的平面、立面、任何一个细节
你都把它当成一个“脸面”来仔细推敲,不放松任何一个局部
我想这样的设计必定是个好的设计
而且这还是一种很具体有效的创作模式,很多老一辈的大师精于此道
有一个牛人,平生只会一种办法,就是柯布的比例关系
他的每一个平利剖全都按照柯布的比例关系精确控制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建筑肯定不会难看的
建议的入门方法:
把那一套大师系列备齐,有事没事翻着看
选出四五个比较喜欢的,仔细研究
每一个设计可以刻意模仿某一个人
要把这个人研究透了,不光要“抄”的象,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体形、空间关系、结构、材料。。。
成长过程可以有这个三步:
第一步,学会了一种方法
很不错,入门了,到处用,用到纯熟
第二步,学会了多种方法
多学几个大师,你就会发现做建筑不只是一个途径
你可以从体形出发,也可以从结构出发,从功能出发,从材料出发
可以从理念出发,从流派出发
你的设计可能五花八门,什么招都用,你会越用越发现想法越多
第三步,选中自己最中意的一种方法
开始专攻某种具体方法,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回归淳朴,开始创造
我们当年很多人从麦耶入手
麦耶的梁板柱,舒展的平面,光影效果,比例关系,立面特点
开始学的时候会对麦耶很着迷,觉得他的创造力简直无穷无尽
也有人学安腾、或者莫福西斯、埃森曼
还有人喜欢抄李伯金丝
其实都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
偷用吴先生的一句话“一致百虑,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