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571贴子:10,033,461
  • 2回复贴,共1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之争的浅薄之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出自高鹗还是曹雪芹,本人有浅薄之言。
众人都对红楼梦没有悲到底很不满,但看看中国古代悲剧并不像西方自始至终唱悲调。
《赵氏孤儿》是一出悲剧,可又是怎样结尾的呢?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俨然皆大欢喜。
中国其它的悲剧亦是。《窦娥冤》“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中国悲剧为何不悲”甚至成为了一个研究命题。
胡适说:这种“团圆的迷信”乃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读书的人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颠倒是非,便是生离死别,他却偏要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偏要说善恶分明,报应昭彰。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惨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地写天下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这种“团圆”的小说戏剧,根本说来,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耐人寻味,不能引人入胜。
醍醐子曰:造成中国悲剧不悲的原因是,中国文化崇尚长寿、永生、美满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不喜欢大毁灭、大悲痛,所以,中国悲剧必然要加上喜剧的尾巴。另外,中华民族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现世因果报应,在人们的心中,坏人一定要受到惩罚,否则咽不下这口气,故而作家也就必须顺应人民的这种情感了。人民心中的好人往往就是明君、青天、百姓特别是妇女,因此,他们最后必须取得胜利。还有,封建统治者不会允许大悲大痛的结局,如果明君惩治不了暴官、青天不能主持正义,那么,皇帝还是无限英明的吗?朝廷、官府还能保持无限神圣的形象吗?不能。
所以,人治社会都不会欢迎真正的悲剧。
我认为曹雪芹无论思想如何超前,眼光如何犀利。毕竟是生活在闭关锁国的满清盛世,思想终究难以脱离时代限制。没有苦难他写不出红楼梦,经历苦难他也渴望复兴。无论红楼梦是“家史”还是索引派的“诸皇子”抑或就是简简单单的一部字面上的小说,他的思想的大方向还是悲剧转喜。所以我认为红楼梦出自曹一人。
以上仅是鄙薄之言。



1楼2011-02-14 11:02回复
    呵呵。
    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就不是个人的谬误,而是世界性的历史谬误。因而旧制度的灭亡也是悲剧性的。”2另一方面,代表历史必然性的新制度得以实现的条件远未具备或成熟,因而暂时不可能获得现实必然性。但新制度也不会坐等条件的成熟,而是义无返顾地向旧制度发起冲击。“这样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楼2011-02-14 11:14
    回复
      薛宝钗人品没大问题,她犯得不是个人谬误,而是历史谬误。我强调过,不是我们TG抛弃了薛宝钗,而是历史抛弃了薛宝钗。


      3楼2011-02-14 1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