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吧 关注:41贴子:2,632
  • 13回复贴,共1

【戏剧欣赏】黄梅戏连续剧《朱熹与丽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2-27 18:52回复
    


    7楼2011-02-27 20:07
    回复
      


      8楼2011-02-27 20:08
      回复
        


        9楼2011-02-27 20:09
        回复
          


          10楼2011-02-27 20:09
          回复
            黄梅戏音乐电视连续剧《朱熹与丽娘》围绕南宋大儒、理学宗师朱熹与“节妇”胡丽娘的爱情纠葛展开。朱熹大谈其“灭人欲、存天理”之说,然而就在其不惑之年却被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给迷惑了。这位姑娘就是被朱熹誉为“妇德楷模”、“贞烈可风”的节妇胡丽娘。
            丽娘不甘当封建礼教的殉葬品,找朱熹寻隙复仇,以她的美色和才艺来引诱朱熹。忠于自己所创立的理学的朱熹,虽再三克制,但不知不觉地燃起了桃色的青春之火,胡丽娘也逐渐转恨为爱,二人共浴爱河.可这段甜蜜的爱情却被朱熹所极力倡导并维护的“天理”给葬送了,至使朱夫子饮恨终生,从不敢宣泄。
            对于这个故事,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般性的政治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上,必须探人开掘,揭示作为封建知识分子正统代表的朱熹内在的生命冲动。对他心灵探处“无理”和“人欲”之间的争斗,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要写出理学倡导者本身不可泯灭的人欲”,并让其“人欲”来摧毁自己倡导的理学。这样,才能提高到对传统文化及塑造这种文化的人的心态反思的高度,才能强化作品的文化品格.从而也揭示插盖古代所有“孔孟之徒”苦苦挣扎于“灵与肉”的冲突之中的巨大隐痛,不仅达到对伦理的批判和人性的高扬,更重要的是留给观众深沉的思考:任何压抑人本性的道德规范枷锁,都是无能为力的。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中国历史上的大贤哲,过去一直被罩上圣人的光环,他的哲学思想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如何塑造他的艺术形象实非易事。一不能敷衍他平生事迹,二不能评说他的理学体系,只有另辟蹊径,摄取这位道学家加风流才子的艳遇,着力刻画他内心痛苦的撞击.不能简单地将他放在桩批判的位置上,更不能丑化他,只有在着重其学术功绩的前提下,用同情的笔墨写出一段令人同情的恋情,对他作谅解式的批判。朱熹是个活生生的人,应当承认其心理的二重或多重的存在形式,所以,不应简单地以虚伪这一标签来标示他的言行。
            当爱情的烈火在他内心奔突燃烧时,作为“圣人”的朱熹,确实无法坚持他的操守和信仰,于是,理性的堤防一下崩溃了,这样,封建礼教的虚伪性也就揭露无遗。但是,他毕竟是鼓吹纲常礼教、圣贤道学的一代宗师,当他的行为为世俗所不容时,他只好扭曲自己的人性,向理念屈服,表现出痛苦和矛盾的心态,在“人欲”与天理”的争战中,显露出特有的性格和感情使朱熹形成双重人格: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又是封建礼教的压抑者。朱熹虽是凡人,但又是忠于自己创立的理学的“圣人”。他不可能为丽娘身败名裂,只有让礼教扼杀了他刚刚复归的人性。这样的批判更具有悲剧性,更能增加该剧迥然不同的审美特质和价值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熹形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胡丽娘来“成全”。因此,不仅要使胡丽娘形象充满灵动感。闪烁人性的光辉,同时,对她复仇的心理和“冤家反作了有情人”的复杂心态作出合理的阐述。使这位复仇“女神”在与朱熹的师生相处中,逐渐产生爱的渴望,从而转恨为爱,这样才能反衬出人情人性的力量,对“天理”作出大胆的否定。然而,胡丽娘这位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又自觉不自觉地将封建礼教渗入自己内心深处,最后,为了保全朱夫子名声而引火自焚,既殉情又殉道,仍然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者。
            发帖完毕~
            


            11楼2011-02-27 20:12
            回复
              我喜欢看故事
              顶完慢慢看.........


              12楼2011-02-27 20:54
              回复
                回复:12楼
                终于有人看了


                13楼2011-02-27 21:29
                回复
                  回复:14楼


                  15楼2011-02-27 21:52
                  回复
                    亮点在最后.......
                    小说的版本,是胡丽娘最后化为狐狸吗?
                    我喜欢这个结局,不喜欢那个为保全朱熹名声引火自焚的结局。
                    


                    16楼2011-03-01 21:18
                    回复
                      没有化为狐狸,是严蕊和朱熹为了保全丽娘而撒的谎。化为狐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教主


                      17楼2011-03-01 21:29
                      回复
                        承认狐仙之说,严蕊可以保全丽娘逃走,还有一线生机。母亲希望女儿还能活着。电视剧中丽娘是因为逃跑途中被人发现了才自焚的。她本意不想死的。


                        19楼2011-03-01 21:44
                        回复
                          朱熹夫妇当然求自保,乐于接受这个谎言。


                          20楼2011-03-01 21:46
                          回复
                            同样!顶了再慢慢看!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2-01-28 1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