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卡q莎吧 关注:10贴子:985
  • 2回复贴,共1

说说和军事的不解之缘(先说老子--爷爷,爸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爷爷.1937年他十三岁,鬼子打进华北.小孩能干什么?主要还是害怕.他说那时候村子里的老百姓是真的胆小.鬼子?别说活的,大老远看见个死的都怕的没法儿.后来日本人占领了村子.八路教大家挖地道,组织民兵.爷爷得了个"都掘"(打一枪装个子弹的),在地道里往外打冷枪......


1楼2006-05-24 23:30回复
    那你爷爷可真是老革命呢,呵呵,我的三爷爷参加过79-84年的越战,那时候主要是向前线送炮弹呢.没打过枪.我父亲也是军人,后来退伍了,现在在做生意.


    2楼2006-05-25 07:04
    回复
      革命算不上,充其量一个小民兵。后来被鬼子抓去了东北。当了几年苦力,见识了日本人的野蛮。为了不被鬼子再抓到日本去,一天夜里他们打倒了卫兵,竟是夜里翻山跃岭,白天藏在山里,这样报住小命,逃回了家乡。

      再说爸爸.17岁时部队来征兵,全村就一个爸爸被征去了.当时那感觉不亚于高考考了状元,甭提多光荣了-----时间是1971年-----后来发现确实挺光荣的.因为不是普通的兵,算特种兵吧.他们是全军独立的一支部队,主要的任务就是收集情报.有监听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有监听日本的,监听印度的等等.然而当时最重要的是监听苏军动向,毕竟那时候双方陈兵百万,虎视耽耽.爸爸就是即将成为监听苏联的兵-----如果没被淘汰的话.不是从农村征你去你就能被留下,淘汰率30%,刷下的去喂猪.还好爸爸争气,最后也没被刷.

      说来爸爸主要的工作属于机密.所以我没听他说多少.他们当时监听的内容都是用密码记录在本子上,而后本子都得上交.有趣的是他当时的一个战友(也是我们县的老乡)重要任务是穿着便衣在去莫斯科的列车上收集情报----我也不知道怎么收集......

      后来中苏关系缓和,也因为某种原因,爸爸转业了.但他说军装没穿够,一辈子的遗憾......

      最后说这个不肖子孙我.我没出息,这一点无庸质疑.否则也不可能在这儿以这种方式说话.从小穿着爸爸当年发的绿军裤,一年年的成长伴随着他的这个战友的儿子考上军校,那个战友的儿子考上军校.看来爸爸是希望我也上军校了,其实我也想啊.可是后来高考失利只被地方院校录取,断送了军人梦.其实还有个问题是我太喜欢幻想,脑子善于飘,也许真的不适合当兵.现在我是这么认为的.

      没考上军校算我对不起爸爸了.他当兵14年,我只军训14天.回家时拿回个先进个人证书,觉得稍稍挽点面子吧.可地球人都知道是自取其辱.失去的永远失去,无法弥补.

      现在的我就是一普通大学生,普通,没什么特点,比较厉害的网虫而已.只是每次上网打开个网站如163什么的都要在"军事"里呆很久.我不知道为什么,大概习惯吧.......


      3楼2006-05-25 0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