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缘地吧 关注:44贴子:137
  • 6回复贴,共1

BK.S_【资源】推理资料室[百科讲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空


1楼2011-04-05 16:44回复
    1 水平思考法
    1969年9月下旬,世界各国的广告学家云集曰本,参加世界广告大会。
         这次会议上引起最大反响的,便是英国剑桥大学的迪·伯诺教授的有关水平思考法的发言。
         迪·伯诺教授主张,当你为实现一个新的设想而进行考虑时,很有必要摆脱一直被认为是正确的固有的观念的束缚。举例来说,按照 人们的固有的观念,水总是往低处流的,如果仅从这一观念出发,世界上就不会有能将水引向高处的虹吸管了。
         水平思考法是针对垂直思考法而言的。
         垂直思考法是以逻辑与数学为代表的传统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最根本的特点是:根据前提一步步地推导,既不能逾越,也不允 许出现步骤上的错误。它当然有合理之处,但如果一个人只会运用垂直思考一种方法,他就不可能有创造性。
         迪·伯诺教授举的下面例子,最能说明这种思考法。
         (1)甲从乙处借了一笔债,如果无法偿还,就得去坐牢;
         (2)乙是高利贷者,他想娶甲的女儿做老婆;
         (3)姑娘至死不从;
         (4)乙对姑娘说了个解决的办法:"现在我从地上捡起一块白石子、一块黑石子,然后,装进袋里由你来摸。如果你摸出白石子,你父亲的那笔债就一笔勾消;加杲你摸出的是黑石子,那你就得和我成亲。"
         (5)说完,就从地上捡起两块黑石子放进了口袋。然而,这个动作却被姑娘发现了。
         迪·伯诺教授问与会者:如果你就是甲的女儿,你会怎么办?
         答案往往会有这样几种:
         (1)姑娘拒绝模石头;
         (2)姑娘揭穿乙捡起两块黑石子的诡计;
         (3)姑娘只好随便抓出一块黑石子,违心地同乙结婚。
         然而,以上的办法都不尽如人意,只有运用新的思维技巧水平思考法,才能两全其美地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如来以水平思考法来考虑的话,就会打破原有的观念。那就是将考虑的焦点移向水平方向:由口袋中的石子移到地上的石子。
         当姑娘的眼光从口袋移到地面(也就是说,她转移了思维方向), 想到乙的两块石子是地上捡起来的。于是,她伸手到口袋里抓起一块 石子,在她拿出袋口的一刹那,故意将其失落在地上。这时,她对乙说:"呀!我真不小心,我把石头掉在地上了。我抓出来的那一快是 黑是自已经无法知道了。但这也无关紧要,看看你口袋里剩下的那一块吧。我抓的肯定与口袋中的那一块不一样……"
         口袋里无疑是一块黑石子。乙不敢承认自己的欺骗行为,他只好无可奈何地认定姑娘取出的是一块白石子。就这样,姑娘利用水平思 考法,将束手无策的局面扭转过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来。
         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垂直思考法与水平思考法的区别。垂直思考法集中考虑的是姑娘必须取出一块石子;而水平思考法却把注意力集 中在口袋里剩下的那块石子。垂直思考法对事物进行 "最合理"的分析观察,然后利用逻辑推理予以解决;水平思考法则尽力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事物,而不是用一种最有希望的方法去观察并处理某种事物。
         迪·伯诺教授还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
         有一次,他给一批小朋友出了个题目:如何测量一幢高楼的高度?小朋友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可以从最高一层放下一根绳子着地,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度就知道了;有的说只要量一层的高度,再乘以层数;还有的说可以用几何方法等等。这时,一个小朋友忽然说, 可以把房子推倒在地上量。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迪·伯诺教授却肯 定了这个想法,认为这才是别出心裁,而别的方法都没超出常规。当然,房子是用不着推倒的,只要稍加修改测定方法就行:在距房子10米处的地上画一个白点,然后把房子和白点拍在一张照片上,在照片上用尺一量,马上就可以算出房子的高度了。这不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测高方法吗?所以,水平思考法就是要提倡从常规思路中走出来,寻找新的思路。
         水平思考是一种既非逻辑性又非因果性,而是属于超越性的思考方法。它可从答案出发来对问题进行思考。
         水平思考的重要秘密是逆向思维。即使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设想, 也需反复地进行逆向考虑。这种逆向思考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技巧了。


    2楼2011-04-05 17:08
    回复

      2 如何推断死亡时间
      内容来源于《侦探百科全书》
      个人觉得内容十分入门、实用,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一次性发上来,内容太多估计就没人看了,因此决定不定期少量发布
      有兴趣或嫌更新过慢的同学跟帖并注明邮箱,我会给你发过去的。
      1、如何根据尸斑推断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 尸斑改变
      -------------------------------------------------------------------------------------
      0.5--1h 尸斑呈局限性,境界清晰,在低体位出现,小斑点,淡紫色
      2--3h 逐渐向周围扩大,境界有点模糊,在尸体低下部都出现
      4--5h 手指轻压尸斑退色。翻动尸体,现有尸斑消失,尸体低下部出现新的尸斑,即
      尸斑转移
      6--10h 手指强压尸斑中等退色。翻动尸体,原有尸斑不再完全消失,尸体低下部出现
      新的尸斑,切开尸斑皮肤血液流出,即两侧性尸斑
      11--15h 手指强压尸斑稍微退色。翻动尸体,原有尸斑不消失,新的尸斑也不易形成,
      切开尸斑皮肤,从血管断面缓慢流出血滴,并渗出浅黄色或红色液体
      >24h 尸斑完全固定,手压不退色,切开尸斑皮肤无血液流出,皮下组织呈紫红色
      2、如何根据尸僵推断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 尸僵出现部位 说明
      ----------------------------------------------------------------------------------------------
      2--3h 下颌、项
      5--6h 下颌、项、肩、肘 下肢弱
      7--8h 下颌、项、肩、肘、股、膝 指、趾弱
      10--12h 下颌、项、肩、肘、股、膝、手、指 足、趾弱
      12--24h 下颌、项、肩、肘、股、膝、手、指、足、趾 全身最强
      24--30h 开始缓解
      30--40h 股、膝、足、趾 下颌、上肢弱
      48h 下肢弱
      >48h 全部缓解
      3、如何根据角膜混浊程度推断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 角膜混浊程度
      ---------------------------------------------------------------------
      1--2h 湿润,瞳孔透明
      3--4h 湿润,瞳孔开始发白
      5--8h 开始干燥,瞳孔透明度逐渐丧失
      9--11h 微混浊
      12--23h 混浊增强,瞳孔尚能透视
      24--30h 中等程度到显著混浊
      >48h 完全混浊,瞳孔不能看见
      4、死亡时间与环境温度、尸冷(℃)的关系
      -----------------------------------------------------------------------------------
      环境温度(℃)
      死亡时间 -----------------------------------------------------------------------
      3--5 6--8 9--11 12--14 15--17 18--20 21--23 24--26 >27
      -----------------------------------------------------------------------------------
      1--2h 30 31 31 32 33 34 34 35 36
      3--4h 28 29 30 31 33 34 34 35 35
      5--6h 27 28 29 30 31 31 32 33 34
      7--8h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9--11h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2--15h 23 24 25 26 27 28 29 31 32
      16--20h 20 21 22 24 25 26 27 29 30
      21--24h 18 19 20 22 24 25 26 28 30
      30h 13 14 16 18 21 22 24 27 29
      40h 10 12 14 16 19 21 23 26 28
      48h 7 10 12 14 18 20 22 25 27
      ------------------------------------------------------------------------------------
      注:1、注意尸体肥瘦、衣着厚薄的影响。
      2、注意死因的影响。如脑挫伤、脑内出血、热射病、白血病、肺炎、伤寒、农药中毒的影响。
      3、温度计插入直肠内3min后观察。
      4、室温测量应在尸体同高度测量;水中尸体测水温;卧室被内尸体测卧具内温度。
      


      3楼2011-04-06 13:47
      回复
        4侦探之防身
        教你一招,简单易学,不过要快熟练,抬起右手作出拳动作(要明显),这时左脚向前半步左手从腰部迅速向斜上出拳打击头部,中不中不要紧,迅速用右脚猛踢对方左小腿,同时右手从腰际滑向自己的左边,用手臂向外打击对方头部,向自己的身体右侧打击,左手抓住头发把他按倒,没头发的也照按住,右手向下直拳,解决战斗,过程不会超过3秒!还要你反映够快!
        手掌外侧——手指紧紧并拢伸直,使手掌外侧尽量坚硬;拇指紧贴食指。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一个受过训练的军人都懂得的招式,稍加训练,找准打击位置,手掌的打击效果并不亚于一根木棍,至少可以至敌伤残!  
        小拳——一般成年人的拳头打击面大概是50平方厘米左右,但如果在握拳时,以拇指紧扣食指将手绷紧,腕关节保持挺直以手指第二关节构成打击面,用尖锐的 拳刃攻击敌人,其着力更好!通常一个成年人的小拳打击接触面大概是11平方厘米,压力压强作用力什么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拳尖——也就是 传统无数中的凤眼拳的改版,主要用来攻击敌人的全身比较软弱、容易受伤的部位。握拳时,弯曲中指的第二关节,相临两个手指的第二节固定住中指两侧;拇指的 末端紧扣中指的指甲(一定要扣紧,要不很容易伤到手指),腕关节保持挺直,然后你看对手哪脆弱就往哪敲吧......  
        实拳——只要用力抓紧手掌就可以啦!但打法上的差异就多了,直线攻击和侧摆勾拳之类的就不在此赘述了,但大部分 人都只习惯用拳头的正面、侧面攻击,其实用拳头小指外侧好象使用破冰锥那样锤击也相当有效的,尤其是反手攻击太阳穴,马上可以让敌人毙命,至少也让对手晕 乎半天......  
        掌后部——也就是掌跟啦!一般的动作是手指微曲,手掌后仰,尽量保证掌后部的坚硬,用掌后部攻击敌人,往往比拳头更有效果: 弯曲的手指可以挖敌人的眼睛,要不就干脆从上到下逮着什么是什么一路猛抓下来!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身材不是很高大的人使用,试想一下,当一个身高165厘米 的人攻击一个180厘米的对手,在近身后用掌后部攻击对手下巴,然后从眼睛一路抓下来......恐怖啊.....  
        有一双上好的皮靴其实就拥有了一件犀利的武器——个人认为用皮靴的内、外侧蹬踹比用靴尖踢更有效果,因为蹬踹的接触面比较大,用意攻击敌人的手部位较小和突出外露的骨骼最为合适,而靴尖的攻击往往只针对小腿的骨骼才能显出良好的攻击效果。  
        当然啦,膝盖、手肘、肩膀甚至头部的顶撞攻击也相当有效,尤其是个子不高的人,利用近身攻击的瞬间以较短的发力过程抢先攻击,往往能战胜比自己高大的对手。  
        在这里还说个缺德招式啊——如果您使用的是某种牙好胃口就好吃啥啥香的牙膏,那么恭喜您咯!近身格斗、尤其是贴身缠斗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秒钟时间发挥你 的生存本能,就有可能改变格斗的结局。当你的门牙狠狠地咬在对手的颈动脉或喉结上的时候,估计你还没怎么使劲,对手已经给吓软了......  
        好了,现在聊聊用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和如何保持格斗中的身体平衡。  
        用最大的力量攻击敌人最脆弱的地方,这个原则不但适用于格斗,也同样适用于作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对手总有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也一定有疏于防范的漏洞。
        


        5楼2011-04-06 13:49
        回复

          9
          h   ttp:/ /w ww.tu ilihome.net/for um.php?mod=viewthread&tid=814&extra=page%3D3


          10楼2011-04-06 14:00
          回复
            9chang jian de zi sha fang fa ji zhuang tai


            11楼2011-04-06 14:00
            回复

              10tui li ti de xie fa yao dian
              http://ww w.tuilihome.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1&extra=page%3D3


              12楼2011-04-06 14: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