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 子
许贯忠篇
115回本见许贯忠,是皇甫端所荐,许贯忠当在东京市中。120回本见许贯忠,是在征辽回程双林镇偶遇,且该人已非皇甫之故,却是燕青之友,看来这一变动是腰斩燕青射雁一段而来,不必深究。115回是明确征田虎后主动去约见贯忠,目的性很强;120回则是不期而遇,且在未述征田虎之前。
关于许贯中其人,简本是河北曲阳人氏,据皇甫端称为“幼与小弟在庐江相会”,现在东京守义坊,“守义”暗示贯忠虽然随过田虎,然画图虽有失忠之嫌,却为守义之举。而120回本则将贯忠籍贯改为“祖贯大名府人氏,今移居山野”,以照应燕小乙。籍贯且不去究它,皇甫身为兽医,行走天下,识人亦不必东昌一地。而人物改为燕青后,直言大名府人士,现在“大名府浚县地方”山中,则与燕青同里相交也为顺文而至。见彩之处在于120回本将“燕青遇故”敷衍成一大节,并不言贯忠曾于田虎处执事,只说燕青临行,贯忠赠画说:“这是小弟近来的几笔拙画。兄长到京师,细细的看,日后或者亦有用得著处。”此画便留下悬念,按住不提。因为作者将这段移至征田虎前,所以就不能像115回本那样直言,这种处理单从局部来看应该是不错的。然120回本94回写“许贯忠图画”复印给卢俊义,因为前文并未说明图画用途,所以搞得突兀而不知所云,这却是不能照应之处,显然此处漏去了应有的文字,也是120回本的破绽。120回本好处在燕青与许贯忠之言,加上所处其地其景,正又与后文小乙隐退相互呼应,却是绝妙传神,使一大篇文字与全文浑然一体。总之,从局部上看,这段文字以120回本为佳,虽然少了皇甫端文字,但改为燕青亦为合辙。其不写贯忠执事田虎,当是春秋笔法,看115回本写贯忠:“田虎留他画宫殿,就留部下听用;后见田虎不仁,逃归故里”“跟过田虎,必知来历”。此一辙虽写得明了,仍不免使贯忠有卖主如张松之嫌。但这里如此写却照应了后面田虎多降将的现实,又将田虎与王庆遥相对应。如果不是田虎不仁,也不会征得这么容易,这一点是120本没有的,好像贼子本就当是如此这般,显然看到后面还是显得有些突兀。两本相比,各有照应,也各有千秋。
115回本是宋江与许贯忠问对,并谈及进兵方略,描写了宋江于兵略孜孜以求的精神和虚心求教的态度,并与以后谈兵处相应,这个也是120回没有的,总之,120回本将宋江换成燕青且宋江未同行,旨在淡化宋江的兵略和虚心求教的态度,而换以小乙而终引向退隐之途,不同的主旨,可见120回本作者对宋江的成见,这种成见更扩大化,便有了《荡寇志》的文字。这段文字,也反映了明人思想和清人思想的本质区别,为整个两种版本的田王传打下了基本的格调。所以我说,从“见识”方面,120回本则逊115回本远矣。
总之,本人的感觉,只看局部,好多地方在文字描写上繁本确实好上很多,简本则笔法干练,但却失去很多传情之处;但从大局总体来看,全篇之浑然一气,前后照应及思想一致性上,繁本又不及简本,这个在后文还有更详细的论述,兹略。
另外的一个感觉,读文时总觉得这个许贯忠有点古怪,就像是罗贯中所化,难道是要暗示从这里开始就是罗某人的文字了吗?笑谈。。。
许贯忠篇
115回本见许贯忠,是皇甫端所荐,许贯忠当在东京市中。120回本见许贯忠,是在征辽回程双林镇偶遇,且该人已非皇甫之故,却是燕青之友,看来这一变动是腰斩燕青射雁一段而来,不必深究。115回是明确征田虎后主动去约见贯忠,目的性很强;120回则是不期而遇,且在未述征田虎之前。
关于许贯中其人,简本是河北曲阳人氏,据皇甫端称为“幼与小弟在庐江相会”,现在东京守义坊,“守义”暗示贯忠虽然随过田虎,然画图虽有失忠之嫌,却为守义之举。而120回本则将贯忠籍贯改为“祖贯大名府人氏,今移居山野”,以照应燕小乙。籍贯且不去究它,皇甫身为兽医,行走天下,识人亦不必东昌一地。而人物改为燕青后,直言大名府人士,现在“大名府浚县地方”山中,则与燕青同里相交也为顺文而至。见彩之处在于120回本将“燕青遇故”敷衍成一大节,并不言贯忠曾于田虎处执事,只说燕青临行,贯忠赠画说:“这是小弟近来的几笔拙画。兄长到京师,细细的看,日后或者亦有用得著处。”此画便留下悬念,按住不提。因为作者将这段移至征田虎前,所以就不能像115回本那样直言,这种处理单从局部来看应该是不错的。然120回本94回写“许贯忠图画”复印给卢俊义,因为前文并未说明图画用途,所以搞得突兀而不知所云,这却是不能照应之处,显然此处漏去了应有的文字,也是120回本的破绽。120回本好处在燕青与许贯忠之言,加上所处其地其景,正又与后文小乙隐退相互呼应,却是绝妙传神,使一大篇文字与全文浑然一体。总之,从局部上看,这段文字以120回本为佳,虽然少了皇甫端文字,但改为燕青亦为合辙。其不写贯忠执事田虎,当是春秋笔法,看115回本写贯忠:“田虎留他画宫殿,就留部下听用;后见田虎不仁,逃归故里”“跟过田虎,必知来历”。此一辙虽写得明了,仍不免使贯忠有卖主如张松之嫌。但这里如此写却照应了后面田虎多降将的现实,又将田虎与王庆遥相对应。如果不是田虎不仁,也不会征得这么容易,这一点是120本没有的,好像贼子本就当是如此这般,显然看到后面还是显得有些突兀。两本相比,各有照应,也各有千秋。
115回本是宋江与许贯忠问对,并谈及进兵方略,描写了宋江于兵略孜孜以求的精神和虚心求教的态度,并与以后谈兵处相应,这个也是120回没有的,总之,120回本将宋江换成燕青且宋江未同行,旨在淡化宋江的兵略和虚心求教的态度,而换以小乙而终引向退隐之途,不同的主旨,可见120回本作者对宋江的成见,这种成见更扩大化,便有了《荡寇志》的文字。这段文字,也反映了明人思想和清人思想的本质区别,为整个两种版本的田王传打下了基本的格调。所以我说,从“见识”方面,120回本则逊115回本远矣。
总之,本人的感觉,只看局部,好多地方在文字描写上繁本确实好上很多,简本则笔法干练,但却失去很多传情之处;但从大局总体来看,全篇之浑然一气,前后照应及思想一致性上,繁本又不及简本,这个在后文还有更详细的论述,兹略。
另外的一个感觉,读文时总觉得这个许贯忠有点古怪,就像是罗贯中所化,难道是要暗示从这里开始就是罗某人的文字了吗?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