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卢象《寒食》
开元二十四年,寒食禁火第一日。
前一夜丑时的骤雨沉淀净了空气中的烟火气与尘土味,连带着近日才升上的气温也落了回去。依然低沉着的天幕透着肃静的灰,云层变换着表述今夜再降骤雨的可能。草木则润泽了水意,苍翠葱茏,焕发出令人心悸的生命力。如若出城踏青,行至灞桥,便能看见十里长堤柳姿绰约,想必是不负春意的美景。
此时的长安如同沉入石砚中干冷的墨迹,陷入某种异样的清寂之中。
寒食至清明的四日乃公休,无论是大小官员还是平头百姓,甚至是官奴都得以归乡祭祖。留在长安的,也大都出城踏青游玩去了。稀少的人气与熄灭的热闹繁华的烟火气,这大抵是每年长安最为清冷的时节,街道建筑都在浸着雨意的凉风之中沉默无言着。寒食禁火,倒也应景。
自开元二十年寒食编入吉礼之中已有四年,皇家有盛大的祭陵与祭孔恒式,到一切结束已过了申时,皇子贵族们告了安,大多已出城寻绿意去了。拔河风筝、蹴鞠斗鸡、春食清味、秀美的娘子们在秋千上裙袂飞扬,本应是有十足兴味之事,然李瑛却提不起兴致,似乎这清冷之气已透进了自己的灵台,便只是回东宫换下了繁复华丽的祭服,然后带着少量的侍卫从属出了东宫。
因是公休,东宫大部分人员都在太子的支持下返乡祭祖,甚至连楚陈都被太子劝回了庆州,而胡姬十四娘则以“吾非汉人不知寒食为何物”的理由留了下来,如今正在李瑛身后两步左右,跟着李瑛似乎是漫无目的地走在宫城。
宫内本就肃静,一阵风起,唯有不知从哪里被吹来的暗黄纸钱呼啦啦地划过屋檐,李瑛看着纸钱翻飞,突然感觉到某种自天地间透出的冷意。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啊……”
“殿下,看,传榆火的队伍。”十四娘望着自恭礼门缓缓走近的一行宫人。
寒食本是禁火日,清明则是新火日。清明朝廷钻取榆木生火,分赐近臣,是为奖赏。如若一反时令,于寒食被赐火,那更是无上的褒赏与荣誉。
李瑛看着青烟袅袅地飘上灰白的天幕,遨游太玄,竟是恍惚了一瞬,传火宫人行至面前行礼的时候才反应过来,神归灵台。
目送烛火缓缓传近太极殿,李瑛仰望苍穹,太极殿的飞檐为天幕偷下深深的轮廓,片刻后,忽而微笑。
然后吩咐了去处。
“十四娘,去金吾卫屯所。”
八重雪站在廊下,看着被昨夜骤雨打落在地的海棠出神。
似乎是由于时令的关系,隐隐约约地,连梦中都不会想起的儿时的记忆浮了上来。
流光片影,如果是家乡的十万大山的话,现如今应该早已花香遍野山峦叠翠了吧。
在那个停滞于记忆中的一切都安逸的年头,年幼的八重雪兴冲冲地跑上吊脚楼,阿姊将刚采来的花别在他头上,孩童一张单纯而美丽的脸,人比花艳,笑靥亦如花。
回过神来,八重雪自嘲地笑笑,顷而后发觉有含笑的柔柔的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不知多久。
——能让八重雪毫无防备的人。
“太子殿下。”八重雪回过头,李瑛就站在他身后。
对于太子殿下到来都不通报这点,八重雪在行过礼之后马上想责备属下的失职,但被李瑛一抬手制止。“是我没让他们通报的。”
这样说着,李瑛走到八重身边,看见残红遍地,惋惜一句:“啊,都落了呢。”
花落不落这件事八重雪并不关心:“殿下,您怎么来了?”
“金吾卫全年无休守卫京师,实属辛苦,本王体恤下属而来。”笑着这样说,显然没在认真。
听出玩笑意味的八重雪无言以对。
半晌沉默后,李瑛又说:“踏青郊游一事,定含着拉帮结派暗中较劲,何等扫兴,我不敢兴趣。而今日寒食,我乃无处可归之人。”
——便来找你了。李瑛转过目光,看着八重。
恰逢一阵风吹过,院落中草木簌簌摇动,难言的寂寥萧索意味疏荡开来,少年的眸子透着深入骨髓的清冷的枯寂。
那一眼如同七弦泠音,传入八重雪内心,深深共鸣。
——今日寒食,归乡祭祖,而我乃无处可归之人。
于是不自觉笑得温柔,见四下无人,轻声说道:“嗣谦,要不要尝尝民间的寒食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