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书和文人墨客的记载,在青州城的南面群山之间镶嵌着一个美丽的湖泊,史书上对她的名字是“地镜”,我们可以通俗地称她为地镜湖。南北朝时期,根据《宋书·本纪第五·文帝》的记载写道:“(元嘉二十五年)冬,青州城南远望,见地中如水,有影,谓之“地镜”,此处的元嘉二十五年就是公元448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当时的刘宋政权在宋文帝刘义隆的治理下,国泰民安,政通人和,青州的城南出现的这道美景被认为是天降祥瑞,这一现象也浓墨重彩的写进了史书当中。这里所说的青州城,说的是指公元410年宋文帝的父亲宋武帝灭到南燕国的后建立的东阳城,东阳城位于南阳河的北岸,东阳城的南门南天门上向南面望去,一望平芜,地面似水,劈山、驼山和云门山组成的三山叠嶂倒影其中,不能不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地镜的形成用现在物理学的光学原理,出现的镜面反射的原理,就像是我们在盛夏的马路上看到远处像是一汪清水一样。或许当时的地镜当中还没有水,不能称为湖,所以才稀奇。后来,地镜二字也成了祥瑞宝镜的代指,到了北周时期,庾信《徵调曲》之五写道:“地镜堦基远,天牕影迹深”,这里引用的地镜的词源大概就是青州的奇异现象,唐朝的韩愈和孟郊联诗的时候写道“地镜时昏晓,池星竞漂沛”,孙汝听注释曰“地镜,地之积水”。《初学记》卷八引南朝顾野王《舆述志》当中对地镜的解释是“宋文帝时,青州城南地,远望倒影如水,谓之地镜”。可见,“地镜”二字作为地名是专用的,就是指青州城南的那片地方,不管是地面造成的光线反射还是指后来形成的那一泓湖水,是独一无二的。
美丽的光反射现象是要各种条件巧合下才能形成的,怎么才能留住着道风景呢?是的,要有真正的水,三山才能倒映其中。后来青州的这片土地真正的形成了积水,在后来的青州南阳城的南门阜财门上面观看,一镜长悬倒映山色,水气氤氲,云遮雾绕,像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人们便沿用了她的原名“地镜”,此时地镜已经形成了湖泊。成了唐、宋、元、明历代青州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称为“地镜倒悬”。试想一下,每逢晴空万里,从青州城内登高南眺,湖水如镜,云门山倒影其中,海蜃之气幻结掩映,楼台人物,依稀可辨,犹如蓬莱的海市蜃楼,怎么不为她陶醉。现在留下的诗词当中,直接描写“地镜倒悬”这一胜景的当属明代“海岱诗社”的陈经和明代的青州知府李本纬,陈经写道:
绿芜渺渺接孤城,
一镜长悬远望明。
高下倒凌山郭静,
虚无遥映水云晴。
疏林沓蔼青鸾舞,
和气氤氲野马生。
隐见地灵元不偶,
还将消息问君平。
一派世外仙境的景象。
而李本纬的“地镜倒悬”诗毫不逊色,他写道:
一望平芜远,
天光倒影凌。
菱花鸾自舞,
琼阁蜃为蒸。
剡曲澄于练,
秦宫照自冰。
居然明地轴,
不羡玉盘升。
明代的状元赵秉忠在他归隐以后写的诗词《东郭别墅》中也有一句描写了地镜湖的美景,写道:
负郭新耕季子田,
栖迟丘壑已经年。
云连北海天齐外,
树绕南山地镜边。
蕉梦未能忘畎亩,
樗材自合卧林泉。
草堂潦雨初收后,
读尽南华秋水篇。
地镜湖就这样,倒映着青州的山色,承载着青州的文化,波澜不惊,似一面明镜,照亮了青州古城,也留在了青州人民的心中,成了传说中那一片最美丽的湖水。
后来,或许是因为干旱的原因,或许是由于河道的变迁造成的湖水的外泄,地镜湖慢慢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了,成了南阳城外到南部的群山之间一小块低洼的平原,勤劳的青州人民在这里进行了开垦,碧绿的麦田,成片的葡萄园,满山遍野的桃树、杏树、梨树和山楂树,花开堆锦,村里的梧桐花、柳树、槐花一样美丽,微风徐来,随风舞动的麦浪能够让我们想起那一片碧绿的湖水。后来,湖床的北部由于附近的村民挖土烧砖瓦,成了很深的沟壑,人们叫它红土沟。雨季的时仍然积水,成了泥潭,附近的儿童在此嬉戏,地镜湖以另一个方深刻得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近年来,青州市政府重修附近的旅游景点,因地制宜,把原地镜湖湖盆南面的苹果园和北面的红土沟开辟成了新的湖泊,从远处的黑虎山水库调水,实现了此处和南阳湖等地的水系相连,新修的湖泊称为“龙潭湖”,附近进行绿化,依然美丽。龙潭湖位于山东古城青州云门山风景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凤凰山下,分上下两湖,落差十余米,上湖之水流入下湖形成美丽壮观的瀑布,银练坠瀑布,浪花似飞溅。 龙潭湖湖水清澈,倒影云门与凤凰众山,呈现出水连山,山连天的独特美景,湖边垂柳掩映,四周风景如画。因为北湖被挖土成了深坑,难以再恢复地镜湖一镜长悬的景色了,山下两湖倒映着花草树木,桃红柳色,让我们看到了地镜湖的重生。原地镜湖的旁边修建了东夷文化广场,聚集了众多游人。让大家重新欣赏到了这一千年的古景——地镜倒悬。
美丽的光反射现象是要各种条件巧合下才能形成的,怎么才能留住着道风景呢?是的,要有真正的水,三山才能倒映其中。后来青州的这片土地真正的形成了积水,在后来的青州南阳城的南门阜财门上面观看,一镜长悬倒映山色,水气氤氲,云遮雾绕,像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人们便沿用了她的原名“地镜”,此时地镜已经形成了湖泊。成了唐、宋、元、明历代青州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称为“地镜倒悬”。试想一下,每逢晴空万里,从青州城内登高南眺,湖水如镜,云门山倒影其中,海蜃之气幻结掩映,楼台人物,依稀可辨,犹如蓬莱的海市蜃楼,怎么不为她陶醉。现在留下的诗词当中,直接描写“地镜倒悬”这一胜景的当属明代“海岱诗社”的陈经和明代的青州知府李本纬,陈经写道:
绿芜渺渺接孤城,
一镜长悬远望明。
高下倒凌山郭静,
虚无遥映水云晴。
疏林沓蔼青鸾舞,
和气氤氲野马生。
隐见地灵元不偶,
还将消息问君平。
一派世外仙境的景象。
而李本纬的“地镜倒悬”诗毫不逊色,他写道:
一望平芜远,
天光倒影凌。
菱花鸾自舞,
琼阁蜃为蒸。
剡曲澄于练,
秦宫照自冰。
居然明地轴,
不羡玉盘升。
明代的状元赵秉忠在他归隐以后写的诗词《东郭别墅》中也有一句描写了地镜湖的美景,写道:
负郭新耕季子田,
栖迟丘壑已经年。
云连北海天齐外,
树绕南山地镜边。
蕉梦未能忘畎亩,
樗材自合卧林泉。
草堂潦雨初收后,
读尽南华秋水篇。
地镜湖就这样,倒映着青州的山色,承载着青州的文化,波澜不惊,似一面明镜,照亮了青州古城,也留在了青州人民的心中,成了传说中那一片最美丽的湖水。
后来,或许是因为干旱的原因,或许是由于河道的变迁造成的湖水的外泄,地镜湖慢慢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了,成了南阳城外到南部的群山之间一小块低洼的平原,勤劳的青州人民在这里进行了开垦,碧绿的麦田,成片的葡萄园,满山遍野的桃树、杏树、梨树和山楂树,花开堆锦,村里的梧桐花、柳树、槐花一样美丽,微风徐来,随风舞动的麦浪能够让我们想起那一片碧绿的湖水。后来,湖床的北部由于附近的村民挖土烧砖瓦,成了很深的沟壑,人们叫它红土沟。雨季的时仍然积水,成了泥潭,附近的儿童在此嬉戏,地镜湖以另一个方深刻得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近年来,青州市政府重修附近的旅游景点,因地制宜,把原地镜湖湖盆南面的苹果园和北面的红土沟开辟成了新的湖泊,从远处的黑虎山水库调水,实现了此处和南阳湖等地的水系相连,新修的湖泊称为“龙潭湖”,附近进行绿化,依然美丽。龙潭湖位于山东古城青州云门山风景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凤凰山下,分上下两湖,落差十余米,上湖之水流入下湖形成美丽壮观的瀑布,银练坠瀑布,浪花似飞溅。 龙潭湖湖水清澈,倒影云门与凤凰众山,呈现出水连山,山连天的独特美景,湖边垂柳掩映,四周风景如画。因为北湖被挖土成了深坑,难以再恢复地镜湖一镜长悬的景色了,山下两湖倒映着花草树木,桃红柳色,让我们看到了地镜湖的重生。原地镜湖的旁边修建了东夷文化广场,聚集了众多游人。让大家重新欣赏到了这一千年的古景——地镜倒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