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蔓延
秋分时节,微觉喧哗的大街,第一片紫叶,飘然落下……
这般美丽的舞蹈,动人的身姿,犹如南唐凄婉的舞娘――我不曾听她歌唱,不懂她的怀想;这样随风而去,寂寞飘游,又像南飞的大雁――短暂、留恋、却感生命的执着。
这片紫叶,生于大树之上,不过芸芸之一;如今零逝,却是生命炫丽之极至,静美之外却有着超然的期望……期望被怜秋的女子捡到,夹在玖瑰香的书中,一年、两年、十年过后,还能看到清晰的脉纹与寂秋的私语;期望落于碧水之间,纯净、旷然,宁如一叶扁舟,载满星辉的梦想,远渡向未知的远方;期望落叶归根,这最纯朴的传统,是一种天伦之乐,生命、快乐,延续、循环……
从暇想中醒来,因为一曲熟悉的老歌。昨天刚下过雨,街巷变得空灵而宁静。秋韵,也变得格外的清澈与明晰……居然看到了夕阳,那橙黄的余辉,一抹,远际的云霞,绝妙,天成的画笔――正是秋天的颜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走上新修的天桥,不由想起这句词来――今年没有看到丐帮的长老或失学的盲童,庆幸没人抢我回家的路费――只看着树下的车行,往来穿梭,可曾映入我心――不知――明年此时、后年此时、依然如是?如此而矣――自北宋的宴殊到清末的王国维,从一句不经意的情词,到一种经典的境界,又到千万人的诠释、赏析,如此的传承、蔓延,不由地千年一叹,怀古人、惜故人,不了的情结、积习,仍就如是延续……
一种景致、一种暇想、一种心情,也在凝积、流动、纵横、蔓延着……
有人说,秋是忧郁的,感觉是有些意象根据的,但强行捆绑,就显得有些勉强,就像把蓝色推向忧郁被许多人反驳一样――那些伤秋的诗文,后来痛遭无数人的批判。由此,“霜叶红于二月花”、“我言秋日胜春朝”之类的诗句就倍受推崇,人们纷纷将秋写的很豪气,显得自己人格健全,性格开朗……写诗尽力哀而不伤,愤而不悲,或打杀、或狂言,这确实是一种境界,有点可贵,不能否认。“哀而不伤”,一词是在书上看到的,“用了”,但还不理解;至于愤而不悲,可能是恼羞成怒的一路心理吧。
非把一些意象,强行分类;非将某些心情,追纠责任……这都是不智和徒劳的。
自主而真诚地欣赏秋天、感受秋意吧!
秋是美丽的、生动的,更是耐人寻味、不可强行比拟的……
想起枫红的香山,犹胜春天的气象,虽有秋风携霜、却不感萧条、悲怆,试问有哪位画家能独善其美呢?
想起悠远的古道,小桥流水人家――战火远去、羁旅不复,唯有恬静、可人――景致似曾相识,古今感触迥异!
想起远方的大海,习习清风、沙滩月明……多了秋的宁静,柔和而美丽:没有怨恨、不是忧伤,飞鸟冥想、时时心动……
行文间,无数秋木落下,百只大雁飞过,千首古诗重生,万种心情掠去……
秋意蔓延,无语;等待深秋,静寂……
(旧作新发,因为看到落叶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