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大胡子
稍微熟悉北洋海军历史的人,大都知道这支海军曾经装备过一种名字奇怪的军舰,蚊子船。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上,称这种军舰船小炮大,机动性不好,是外国军火商为了欺骗中国,赚中国的钱而建造出来的,李鸿章等不懂洋务,上当买了国外的劣质货。然而实际的情形是,这种军舰诞生时引发的震动,丝毫不亚于现代美国人搞出全隐形的军舰。1867年,英国设计师乔治·伦道尔(George Rendel)创造出了一种新型军舰,在小舰体上加装当时只有主力舰才装备的大口径火炮,当时被称为伦道尔炮艇。这种船的实际用途并不是出海打仗,而是当作海上可以运动的炮台,即水炮台,一旦某港口局势吃紧,需要加强防御,就可以临时抽调一批这种浮动炮台去设防。相比起修建在陆地上的炮台来,水炮台船成本低,可以运动,更具有实用性。而且船上装备的大炮威力惊人,犹如一只小小的蚊子,看似不起眼,但真要被叮上一口,也绝对不是什么好受的事情。因而蚊子船的命名并不是表示这种船体小质弱,实际正式其威慑力的象征(作为这种传统的延续,前苏联一种威力巨大的导弹快艇曾被命名为“蚊子”级)。北洋海军购买蚊子船时,正值这种船在全世界被热捧,很多欧洲国家对中国拥有了这种最新军舰而感到艳羡不已,甚至在英俄矛盾时,英国还曾商议要高价购回出口给中国的蚊子船,用来对付俄罗斯。蚊子船虽小,但绝对不是能随意轻侮的军舰。
北洋海军购买蚊子船的初衷,是为了用来充当防御港口的水上炮台,但是蚊子船到达中国后,当时的北洋海军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根本不容许军舰只执行单一的任务。没有其他军舰可用的情况下,蚊子船也充当起了外海巡洋的哨兵,北洋海军一批著名的高级将领,如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等,最早都是从担任蚊子船管带而起家。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宣告正式成军,拥有了铁甲舰、巡洋舰等一大批作战军舰后,蚊子船的巡洋价值降低,逐渐退向二线,为了节省经费,减少军舰机器损耗,延长使用寿命,北洋海军的6艘蚊子船只维持2艘常年在海上服役,其余4艘离水上岸,封存在天津大沽的专门仓库里,以备他日之需。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前所有封存的蚊子船一一恢复现役。当年的7月初,听说北洋海军蚊子船恢复现役,急需配备军官,一位在天津负责看守铁桥,收取厘税的中年人设法向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谋职,最后被委任为“镇北”号蚊子船管带。这位被北洋海军水兵称为吕大胡子的舰长,真实姓名叫吕文经,字纬堂,福建同安人,丁汝昌之所以会选中他,实际因为他原来是中国近代海军一位老资格的舰长。早在1865年时,吕文经就已经在福建船政的“靖海”军舰担任管带,此后历任船政水师的“安澜”、“伏波”等舰管带,只是因为1884年马江之战之中,有率舰临阵趋避的嫌疑,才被革职充军离开了海军。经历挫折,重返海军后,吕文经管带“镇北”主要驻守在威海,与其他蚊子船一起担负威海湾的守口任务,曾参加了1895年的刘公岛保卫战。战后吕文经一度辗转进入李鸿章幕下,曾作为武官随同李鸿章访问欧美,还曾被派往欧洲监造甲午后中国定造的舰艇,1908年在故乡去世。
遍观吕大胡子的一生,他的海军生涯历史虽长,而且曲折,但是并没有如同刘步蟾、邓世昌乃至萨镇冰等将领那样著名的事迹,以致一直默默于中国的海军史。直到近年,福建厦门地方发现了一处险些被盗的古墓,墓碑上的名字正是吕文经,至此,这个人物才又引起了现代人的关注。细加分析后,突然发现围绕吕大胡子的生平,竟然有着一连串的问号、谜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根据吕的经历以及旁人的记述,吕文经的英语水平非常之高,但清末的各种学校、出洋学生名单中,都并找不到他。正是这个谜团,使得吕文经在海军史上再不落寞。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篇外国人的日记,揭开了一段不平凡的身世。
稍微熟悉北洋海军历史的人,大都知道这支海军曾经装备过一种名字奇怪的军舰,蚊子船。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上,称这种军舰船小炮大,机动性不好,是外国军火商为了欺骗中国,赚中国的钱而建造出来的,李鸿章等不懂洋务,上当买了国外的劣质货。然而实际的情形是,这种军舰诞生时引发的震动,丝毫不亚于现代美国人搞出全隐形的军舰。1867年,英国设计师乔治·伦道尔(George Rendel)创造出了一种新型军舰,在小舰体上加装当时只有主力舰才装备的大口径火炮,当时被称为伦道尔炮艇。这种船的实际用途并不是出海打仗,而是当作海上可以运动的炮台,即水炮台,一旦某港口局势吃紧,需要加强防御,就可以临时抽调一批这种浮动炮台去设防。相比起修建在陆地上的炮台来,水炮台船成本低,可以运动,更具有实用性。而且船上装备的大炮威力惊人,犹如一只小小的蚊子,看似不起眼,但真要被叮上一口,也绝对不是什么好受的事情。因而蚊子船的命名并不是表示这种船体小质弱,实际正式其威慑力的象征(作为这种传统的延续,前苏联一种威力巨大的导弹快艇曾被命名为“蚊子”级)。北洋海军购买蚊子船时,正值这种船在全世界被热捧,很多欧洲国家对中国拥有了这种最新军舰而感到艳羡不已,甚至在英俄矛盾时,英国还曾商议要高价购回出口给中国的蚊子船,用来对付俄罗斯。蚊子船虽小,但绝对不是能随意轻侮的军舰。
北洋海军购买蚊子船的初衷,是为了用来充当防御港口的水上炮台,但是蚊子船到达中国后,当时的北洋海军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根本不容许军舰只执行单一的任务。没有其他军舰可用的情况下,蚊子船也充当起了外海巡洋的哨兵,北洋海军一批著名的高级将领,如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等,最早都是从担任蚊子船管带而起家。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宣告正式成军,拥有了铁甲舰、巡洋舰等一大批作战军舰后,蚊子船的巡洋价值降低,逐渐退向二线,为了节省经费,减少军舰机器损耗,延长使用寿命,北洋海军的6艘蚊子船只维持2艘常年在海上服役,其余4艘离水上岸,封存在天津大沽的专门仓库里,以备他日之需。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战前所有封存的蚊子船一一恢复现役。当年的7月初,听说北洋海军蚊子船恢复现役,急需配备军官,一位在天津负责看守铁桥,收取厘税的中年人设法向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谋职,最后被委任为“镇北”号蚊子船管带。这位被北洋海军水兵称为吕大胡子的舰长,真实姓名叫吕文经,字纬堂,福建同安人,丁汝昌之所以会选中他,实际因为他原来是中国近代海军一位老资格的舰长。早在1865年时,吕文经就已经在福建船政的“靖海”军舰担任管带,此后历任船政水师的“安澜”、“伏波”等舰管带,只是因为1884年马江之战之中,有率舰临阵趋避的嫌疑,才被革职充军离开了海军。经历挫折,重返海军后,吕文经管带“镇北”主要驻守在威海,与其他蚊子船一起担负威海湾的守口任务,曾参加了1895年的刘公岛保卫战。战后吕文经一度辗转进入李鸿章幕下,曾作为武官随同李鸿章访问欧美,还曾被派往欧洲监造甲午后中国定造的舰艇,1908年在故乡去世。
遍观吕大胡子的一生,他的海军生涯历史虽长,而且曲折,但是并没有如同刘步蟾、邓世昌乃至萨镇冰等将领那样著名的事迹,以致一直默默于中国的海军史。直到近年,福建厦门地方发现了一处险些被盗的古墓,墓碑上的名字正是吕文经,至此,这个人物才又引起了现代人的关注。细加分析后,突然发现围绕吕大胡子的生平,竟然有着一连串的问号、谜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根据吕的经历以及旁人的记述,吕文经的英语水平非常之高,但清末的各种学校、出洋学生名单中,都并找不到他。正是这个谜团,使得吕文经在海军史上再不落寞。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篇外国人的日记,揭开了一段不平凡的身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