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吧 关注:84,393贴子:93,812

【整理】盘点单田芳评书对三五的改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先挖坑,大伙儿齐心协力一起填吧。
版面规则:
1、原著内容
2、改编内容
3、点评


1楼2011-07-29 09:11回复
    我来一条--------夜行衣
    1、原著内容
    原著里白玉堂人称锦毛鼠,一则样貌花美,二则穿着考究。如雨墨第一次见其真容时,玉堂“月白花氅,内衬红色衬袍”,花氅有时也是绿色的,并非只着白衣。
    对其夜行衣色的描述见于夜探开封府,也是展昭眼中看到的。“见来人穿着簇青的夜行衣靠,脚步伶俐,依稀是前在苗家集见的那人。”
    2、单书内容
    展昭眼中:月白缎的箭袖,月白缎英雄大氅,粉红绸子挂里,在那面上绣着鱼贯花篮,团花朵朵。夜行衣也是全白的。对白色夜行衣,单书有特别描述。并以此来展现白玉堂的傲。
    3、点评
    傲与狂妄是有区别的。如果一个文学形象,是类似楚留香那种强人的,强大到永远不会死不会输,那他再怎么拉风再怎么拽都没问题,因为有资本,这样的改编还会让人感觉很萌。但是单书的这一改编是在小白死后特底提出的,意在说他这人傲啊,傲到夜行都穿白衣,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他的死,是自找的。而且这里的这个傲与原著的傲已经有了根本不同。傲是宁折不弯的气节,例如小白入宫前的心理,“纵然罪犯天条,斧钺加身,也不枉我白玉堂虚生一世。”他不是不知道危险,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与自视艺高,不把人放在眼里,穿着白衣炫自我是不一样的。单书的这一改编,准确的说,它所体现的,不是一个人的傲,而是狂妄自大。与原著相比判若云泥


    2楼2011-07-29 09:50
    收起回复
      一则样貌花美
      -----------
      一则相貌华美


      3楼2011-07-29 09:50
      回复
        二,独龙桥
        1、原著内容
        五爷练独龙桥没有瞒着众兄弟,在他逃走后,卢爷跌足道:“众位贤弟不知,我这后山之下乃松江的江汊子,越过水面,那边松江极是捷径之路,外人皆不能到。五弟在山时,他自己练就的独龙桥,时常飞越往来,行如平地。”
        他逃到了蒋平的船上时,蒋爷道:“哥哥是病夫,好称呼呀!这也罢了。当初叫你练练船只,你总以为这没要紧,必要练那出奇的玩意儿。到如今,你那独龙桥哪里去了?”
        2、单书内容
        白玉堂很有心计,偷偷的修了独龙桥,以备不测,他是防着众兄弟的,只有蒋平留心到了。料定他会选此处逃走,所以先行埋伏。
        3、点评
        单书对五兄弟相互猜忌的改编非止一处,这里是最缺德的。听者不难听出,白玉堂对几个兄弟从一开始就有戒心。相比卢方对白玉堂的真情实意,小白在他嘴里变成多么不堪了呀。
        再有,独龙桥设在陷空岛,那是卢家庄的地方,小白船都不会摇,设此桥时能瞒得过谁?更别说他还要日常练习了。这处改编不只小人之心,而且愚不可及!
        


        4楼2011-07-29 10:11
        收起回复
          三,这个比较无厘头,气死猫内
          1、原著
          展爷到了里面,觉得冷森森一股寒气侵人。原来里面是个嘎嘎形儿,全无抓手,用油灰抹亮,惟独当中却有一缝,望时可以见天。展爷明白叫通天窟。借着天光,又见有一小横匾上写“气死猫”三个红字,匾是粉白地的。展爷到了此时,不觉长叹一声道:“哎!我展熊飞枉自受了朝廷的四品护卫之职,不想今日误中奸谋,被擒在此。”刚然说完,只听有人叫苦,把个展爷倒吓了一跳,忙问道:“你是何人?快说!”
          2、单书
          匾上写的是“憋死猫”。展爷想拉屎,叫了半天没人理他,只好在洞角寻个地方,脱了裤子正要拉,屁股底下有人喊道......
          3、点评
          


          5楼2011-07-29 10:17
          收起回复
            楼上说的这几个我都听了,反正觉得展昭挺窝囊的,听到那会


            IP属地:河北7楼2011-07-29 12:26
            回复
              我觉得老单也就借了三五的美名白话自己的故事


              9楼2011-08-02 10:46
              回复
                9L的话太片面了.
                本来么,书变评书就不能一成不变.不然很难讲.而且一本书都需要主角,最好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看过原版三国志的话就会发现,三国演义里刘关张被美化了许多.这也是由于我们传统文化里,对主流英雄的肯定.就像刘备是皇子皇孙就是名正言顺,展昭是包大人的左膀右臂也是英雄中的英雄.
                至于兰州说的第三点,确实比较无厘头~但这也构成了评书里的包袱,就像相声里的包袱一样.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这种笑料对于街头曲艺文化吸引观众我觉得帮助还是很大的.就像相声吧,就该像郭德纲通俗那样讲,你要讲成姜昆那样高雅也没味道了.
                至于对原著的尊重与否,我觉得是在无可厚非啊.


                10楼2011-08-02 19:19
                回复
                  10楼拿志和三国演义来说事,窃以为非常不合适。
                  三国志是史,演义是小说。历史类小说,为增加故事的冲突性和趣味性,把单调的历史人物按小说的表现手法分出主次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三侠五义本来就是小说了,该有的人物塑造都塑造好了。评书说的是三五,没改名叫“三五它说”,那么,表演者还是要尊重原书对人物的定位。为了提高通俗与趣味性,必要的增减是应该有,比如像第三条的包袱,那种,虽然我不喜欢,保不齐有人喜欢啊。这样的改编自然是无可厚非的,我所说的,不能轻动的,是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这是作者花了大笔墨塑造的。而这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旨都是挂在一起的。没了人物,作品就失了魂,作者寄何明志?
                  你看单先生的改编,义者都已经不义,还谈什么三侠五义!


                  11楼2011-08-02 21:23
                  收起回复
                    我举三国的意思是改史尚且如此,何况小说.后世评三国也大多数评的演义,这就是成功改编的范例了.单老对35的改变确实有欠妥当.
                    独龙桥一段确实改的十分不恰当,让白玉堂的形象塑造受损.胡适先生说过,《三侠五义》形象塑造最成功的是白玉堂,第二是蒋平,第三是智化,第四是艾虎。但评书里实在是蒋平最成功了.
                    但是,小说的主要职责是塑造人物,而评书的主要职责是讲故事,二者的本质区别决定了他们的差异.我想单老改编的初意就是增加故事的戏剧性,毕竟一个没什么计划的人才有更多的故事可讲.
                    


                    12楼2011-08-03 17:06
                    回复
                      原文的抓花蝴蝶那段,本来是丁兆兰,他说成丁兆蕙了...........


                      IP属地:北京13楼2011-08-08 13:11
                      收起回复
                        不管你们承不承认,单老师的书里好像对小矬子都比较喜爱,刻画的比较好,隋唐里的小白猿猴军机,三侠五义前面展昭第一次见白玉堂时候提到的那个小矬子、、


                        14楼2012-08-09 10:16
                        收起回复
                          单老改编《三侠五义》把原著中的封建迷信神鬼情节删除了,貌似楼主说的都是改编的“败笔”


                          IP属地:吉林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10-26 17:51
                          收起回复
                            还有个最让我讨厌的情节,就是白玉堂被擒到开封府时是被塞进铡刀底下吓怕的,这点我最接受不了。由于好长时间没读原著了,有点忘了原著是怎么说的了,等我回头复习一下再按格式发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10-26 19:23
                            收起回复
                              白色夜行衣赛高!


                              17楼2012-10-26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