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芒吧 关注:17贴子:845
  • 2回复贴,共1
后悔莫及
青峰高三的时候,在附中写了这首歌。有一次青峰和朋友吵架,觉得自己糟糕透了,就写了这首歌笑自己后悔也来不及。悲伤的歌词配上快乐的旋律,有点讽刺的意味。
每段歌词都先提出疑问,存有一点点希望,可是后来马上被自己推翻,四段副歌也是逐段感觉越来越强烈,从「无可预期」、「不能自己」、「已来不及」一直到了最后都「遥不可及」了,表达一种后悔莫及的心情,反复询问、推翻、责怪自己。
这首歌是青峰和阿龚除了频率、漂浮、That moment is over之外,隔了半年正式进入录音的第一首歌,也是第一次和秀秀合作。青峰很怕生,但熟起来很可怕,所以除了暐哲和录音室罗拔之外,要和其他人录音的确很紧张。不过秀秀很会拐骗哄,每次都昧着良心把青峰捧上天,所以录音过程也从一开始的紧张变成越来越愉快。
这首歌也是苏打绿早起的作品,馨仪在录音时除了主歌接受秀秀建议,弹出特高音之外,其他部分仍保留以前编出来的心血,这也是馨仪比较满意bass编曲的其中一首。而家凯则是一开始想弹些别的东西,但却怎样都显得突兀。后来在秀秀的建议下,弹些简单的刷扣,结果这首歌变得相当流畅。所以这首歌的精神就是平铺直述,就像自己对自己讲话,没有太多拐弯抹角,也就像小威说的:「很喜欢这种简单而平铺直叙的歌,节奏轻快明确,不知为何,心情不好或是烦恼的时候听起来特别舒服」。
所以阿龚说,后悔莫及排在第一首很有一目了然苏打绿的感受。另外他也用专业的角度评论,快活的歌通常都有往上大幅度音程的跳跃声线,漂浮,飞鱼都有明显的尝试。这首歌是很难拿捏得。
但是阿福却下了这样一个注解:「就如歌名一样,又放在第一首,感觉假使,没有听到这张专辑,或是我没有加入苏打绿,没有学吉他,专辑只听这首没有全部听完,吃香肠没有配大蒜,就会后悔莫及。」看到这里,如果你还不想打阿福,那你有问题。
飞鱼
飞鱼这首歌的歌名很怪,用了一种不那么常见的动物。是鱼,可是会飞?
青峰说,这是他在大二忧郁到了谷底的时候写的,他在PTT的板上这样解释:
「大二曾经有很严重的忧郁症。那种一看到人就怕,不敢面对任何事情,不敢面对朋友,害怕一切一切通通转变,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肯相信任何事情任何人。
被逼去春天呐喊的路上,在垦丁的车里,看到了窗外的海,无可救药的呆看着。脑子里面出现了一群飞鱼在海面上跳动的样子,我的忧郁症就突然这样好了。
于是在当下我脑中出现了这首歌的曲子。
我只找到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所有事情都不会有答案,只要我现在过得快乐,那就够了。我不想用悲伤的眼光去看飞鱼,因为那是我想分享给大家喜悦,跳动的心情,我想冲破极限,放自己好过。
曲子是因为想到飞鱼跳跃的样子写出来的,所以跳动很大,在唱的时候,也在一些音很自然地加上颤音,想要模仿飞鱼振翅拍动的声音。」
这段故事当时也在场的小威可以见证,他说:「我永远记得青峰在写出这首歌之后有了多大的改变,一首能够感动人心的歌,一定需要先由作者自己亲身体验那种不药而愈的奇迹。」
这首歌有出过单曲,单曲里有四个版本,此次收录的为第二个版本。
阿龚也说:「单曲出版时,心血来潮地写了弦乐四重奏版本,其中的段落也攫取到原先的编曲里头。当时四重奏花了5小时迅速完成(哈哈),录音也很快地结束。后来,搭配建骐老师混音的电子版本,使得整体更有高低起伏且随波逐流的感觉,全部听完后,仿佛真的航行海上般,是个强烈震撼的旅程。」
家凯说这首歌是轻快不是轻松,而阿福则是被深深感动,他和馨仪说听这首歌都会自然而然开心起来。如果你险在死胡同,听听飞鱼,或许你会有别的角度看世界,或是被解放,就像有一种鱼,他竟然想摆脱汪洋在海面上跳跃。
oh oh oh oh……



1楼2011-08-03 17:54回复
    阿福说第一次表演时,他被家凯帅气的脸庞,青峰动人的歌声感动,小威更夸张,他说:「我个人认为是青峰的巨作,我第一次从这首歌中体验到听者动容的影响力,现象不到语带悲伤的泣诉却能如此铿锵有力。」
    后来这首歌改为大量钢琴主奏,编者阿龚如是说:「其实在录音的时候每一次我都没有什么想法,都要临时起意才不断有旋律浮现。但是这一首作品实在无法用随性的音调来酝酿,必须以家凯原始的版本作为根据,再加以润饰。在历经多次弹奏,变出好几种花俏的旋律之后,才逐一舍弃,剩下这些重复音。后来我发现基因乐团的某一首作品也是这样开头的,看吧,常常我们被以为是「抄袭」,但多时巧合。当然电视打歌时会听到,但是会打前奏吗?反正我后来才发现这个事情,哈。
    另外,花俏的旋律当中有偷偷用了一段我很喜欢的乐曲,是浪漫乐派作曲家佛瑞(Faure)的作品,当然原作比较好听。最后,由青峰接受此曲的钢琴演奏部分,相信这是一个全新,并且对于歌曲的意境更深一层了解的最好方法。」
    漂浮
    这是鼓手小威的作品,此次他交出的两首作品,每每表演都深受观众喜爱。
    这首歌写的是一场很简单的邂逅,也许只是单方面内心情境的缩写,但其实写的时候是满天人交战的。
    小威写的歌,都会很放心交给青峰,随便他改,改音改词,当然,一定会多了原本没有的一大堆转音。这首歌在刚练团的时候,小威还曾经偷偷嫌青峰唱的没有味道,但后来却被青峰硬说服。加入了钢琴之后,漂浮的味道也更浓了。而现在小威说:「我很喜欢我们的编曲,诠释得刚刚好。」青峰也只能瞟以白眼了。
    阿福赞美家凯的吉他,每每听到就像要起飞一般。青峰也很喜欢开头的感觉,觉得充满了生机,乐器逐项加入,好像越来越宽广的一片草原。家凯也觉得这是他个人很得意的作品之一,但希望不要是绝食啊,哈哈!阿龚则好笑地说:「就是这一首歌,让我不得不将提琴一直夹在脖子上。事实上这样只是增加了一点交换乐器的时间,并没有同时演奏两样乐器的实质意义。以前我也没有想到这种造型,是因为这首歌变化无常?还是我不敢领教固定式腾空小提琴」大概是为了一种特殊的效果吧。这个招数其实不会很难,馨仪已经会了。」
    这首歌还有一个比较bassanova的版本,但只是某些场合,或临时起意,观众才有福听到这个版本,或许日后也会出现录音版本喔!
    频率
    这是专辑首波主打歌,说他是苏打绿最红的一首歌一点也不为过。从来没有发行过单曲,可是传唱度却最高。小威说到他写这首歌的来由:「这是一首诗歌,我记得有一次当我思考到人总是不断在揣测上帝在我们身上的计划与安排,却总是因为找不到正确的频率导致常常收不到上帝的回应。对于这首歌,我只有感谢上帝给我这样的恩赐让一向不善表达的我可以透过歌曲抒发心里的感觉。」阿福还补充,这是小威在骑车的时候写的呢!
    这首歌有一个趣事。当初小威拿了这首歌去参加诗歌大赛,结果入围决赛,所以央求团友们帮忙。但比赛结束之后,当时年少轻狂,自命清高的团员们都嫌这首歌太「芭乐」,所以好几个月没有在练起这首歌。把频率败部复活的是青峰,他觉得好好做应该会受到欢迎,后!真的是太有眼光了啦!
    录音的过程中,家凯被这首歌繁琐的段落击败,还被制作人严重警告:「你需要好好听听别人在弹什么」,所以他认为这是他很难忘的体验。馨仪原本担心自己无法掌握这首歌的情绪,但听到了阿龚加上弦乐之后,觉得丰富而安心。阿福则认为青峰的诠释和整个编曲,建筑了这首歌的灵魂。
    阿龚则因为这首歌,对那些质疑试用中提琴的人提出喊话:「曾经有人说,为什么苏打绿用中提琴而非小提琴?的确,中提琴也是一个进退两难的乐器,高音不高,低音不沉。可是,学习中提琴的人通常会执着而偏激地认为,这才是最美的声音。反倒是没有人可以规定喜欢的事物。当时提问的人自己接着说,是不是因为青峰声音太高了?其实是同样学习中提琴的同学赋予我的使命,希望大家对中提琴有更多的认识,呵呵。」
    


    3楼2011-08-03 17:54
    回复
      布布:
      辛苦了!


      6楼2011-08-04 0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