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火霜月吧 关注:22贴子:899
  • 5回复贴,共1

【=====明烛天南=====】对联知识普及(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加说明
以下内容为本人整理所得,非原创,特此说明


IP属地:浙江1楼2011-08-05 09:28回复
    今天我们学习 结构对应
    也就是说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
    以及修辞的运用 合乎规律或习惯 彼此对应平衡
    以上这些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联律通则试用稿中有这么几项
    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而修订稿则增添了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要合乎规律和习惯
    所谓结构对应
    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相同或相似
    就是说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 则对句组成语法也要与之对应
    如二00五年高考对联题
    科学能致富==
    我们来看下联的对法
    科学能致富==
    教育可兴邦
    “科学能致富。”(出句求对句)
    那么 “科学”是名词 作主语
    “能”是能愿动词 作状语
    “致”是动词 作谓语
    “富”是名词 作宾语
    这就是句子的结构
    即出句为主谓宾结构
    应对这一题就应用相同结构的句子
    如“教育可兴邦”
    那么 教育 一样是名词
    而且是作为主语
    可 毫无疑问 也是能愿动词
    作状语
    兴 为动词 作谓语
    邦 名词 作宾语
    大家看 下句的结构 与上联的结构 毫无差别
    再来看下一个例联
    月斜诗梦瘦 ==
    风散墨花香
    上联的 月 下联的 风 都是名词
    都是作为主语出现的
    那么同样上联的 斜 下联的 散 都是动词 但在这里 不是单独作为谓语
    这是与上一例联联结构的差别
    月斜 风散 本身构成了 主谓结构
    原因是 后面的 诗梦瘦 墨花香 也是同样的结构
    由名词和动词来构成
    这就使这一联 没有了宾语
    这两个句子同属于倒装句
    


    IP属地:浙江2楼2011-08-05 09:32
    回复
      无论是倒装也罢 直叙也好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上下联的结构是一样的
      上下两句 在修辞的运用上 是对应的
      我们再拿“墙上”联来说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上联是个主谓结构 下联也是个主谓结构
      陈述关系上联的主语部分是个偏正结构
      下联的主语部分也是个偏正结构
      联的谓语部分是个联合结构
      下联的谓语部分也是个联合结构
      这两联的结构就是相应的
      按层次分析法作图如下
      由于两联结构相同 适合作一图
      墙 上 芦 苇,头 重 脚 轻 根 底 浅;
      山 间 竹 笋,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方位 联合 主谓 主谓 方位 │
      └————┘ │ │ └——┘
      偏 正 │ │ 主谓
      └┬┘ └———┴—————┘
      │ 联 合
      └———————————┘
      主 谓
      词类对品 结构相应 这两条一般都是应该遵守的
      但有些对联 有时在联内自对 上下联虽然词类不完全相当 语法结构也不一致,只要自对工整 也是允许的
      大家注意 这种情况的要求是
      自对工整
      青山连碧水
      绮梦共轻舟
      这样就是 本句自对
      看这里的 绮-- 青 碧-- 轻 词性就有差别
      但不能不承认 这一联是成立的
      那么 综上所述
      也就是说 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相同或相似 就是说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 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
      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 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 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 这是最基本的了
      联句结构之优劣 决定对联的成败
      所以 完整地组织联句 有利于突出主题
      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 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IP属地:浙江3楼2011-08-05 09:33
      回复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
        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 使人读之上口 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茶煮谷雨春
        主谓宾结构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勤劳门第和睦人家主语
        春来早
        燕去迟
        谓语
        “春来早”和“燕去迟”又都是“主--谓--补”结构
        这些在对联的时候都要注意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
        “出”与“行”是动词相对。
        “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 ,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内容决定形式
        对联结构相对 形成整齐和谐的形式美
        不过 由于内容的需要 有时也可灵活一些
        如: 世间有佛宗斯佛 == 天下无桥长此桥
        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
        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
        “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
        是动补结构
        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 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
        大家注意此处 允许结构偶尔不相似 是取决联意的
        就像诗词当中 偶尔出律 在诗意非常好的情况下 换一字不足以表达完美的诗意 不妨考虑 为意尊词
        所以说 格律不是死的
        我们回头继续我们的话题
        大家目前状况先不要尝试这种对法
        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
        一致是常例 不一致是变例
        不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 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 方成佳构
        管一致不一致 上下联必须相等 这是对联结构的前提
        


        IP属地:浙江4楼2011-08-05 09:35
        回复
          再来看一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我们来划分一下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二一
          “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 形容词相对
          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
          “流出”、“过来”都是动词、 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
          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 这就是结构问题
          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 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
          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
          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
          另外 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 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 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
          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对联的结构问题
          极少有人提及 似乎它最简单不过 无足措意 其实则不然
          因为它的篇幅短小 可以说是袖珍型的
          虽然小也要表达出深邃而空灵的意境
          这也就是对联的魅力所在
          清代赵翼在论到绝句诗歌时 曾说 “也须结构匠心裁”
          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其他文学体裁要复杂得多
          


          IP属地:浙江5楼2011-08-05 09:36
          回复
            =====================================此贴禁止回复,封=======================================


            IP属地:浙江6楼2011-08-05 0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