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上戏戏曲舞蹈分院越剧班的课堂上,有一位文雅温厚的中年女教师颇受学生们的喜爱。嗓音发生问题了,唱腔韵味走样了,角色把握不准了,大家都乐意去请教她。当毕业生要登台汇报演出了,上海越剧院的排练场上又出现了她认真施教的身影。不少学生只知道她是西安来的胡老师,却不知胡佩娣正是原西安越剧团的团长,红遍西北地区的越剧明星,更是上海观众熟悉的“傅派”名旦。 不久前,上海举办越剧范、傅流派传人的大汇演,在主办者的盛情邀请下,胡佩娣登台一展歌喉,顿时艺惊四座。那韵味纯正浓厚的“傅派”唱腔,那清润婉转、富有光彩的嗓音,让戏迷们由衷感叹,好久没有听到这样地道的演唱了,想不到人到中年的胡佩娣还保持着如此水准。很多人因此对她退而施教感到不解,纷纷要求她重登舞台,多唱多演,而胡佩娣却并不为自己感到惋惜,她说:“现在戏曲界普遍缺少好的师资。我们越剧培养接班人,也需要更多的好老师,教好他们, 不也是为越剧作贡献吗?” 出生在上海的胡佩娣从小就表现出良好的艺术天赋,14岁时随在剧团乐队里工作的父亲支援大西北,远离家乡考入了西安越剧团,很快便成为剧团的当家花旦。1980年,她来沪演出越剧《红珠女》得到观众和同行的赞赏,在上海剧协的帮助下,她正式拜傅全香为师,从此专承傅派。 担任西安越剧团团长期间,胡佩娣带领剧团在西北地区巡回演出,由她主演的《梁祝》、《情探》、《红梅记》等都格外受欢迎,特别是得到了江浙、上海籍观众的青睐,常常连演连满一个月。近年来,胡佩娣经受了事业和生活中的一系列曲折,依然无怨无悔。剧团解散后,她进入西安声乐研究所,倾注大量心血继续研究越剧声腔。特别是遭遇了多年积蓄被人骗走,生活起居都大受影响的不幸事件后,她一面照料气急成病的丈夫,一面回到上海把一腔热情倾注到教学工作上,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 为了安心教好上海的学生,她甚至不顾经济损失,提前退休。一开始连上3个月课后,还生了一场大病。在科学发声和真假声的自然衔接、气息训练及行腔吐字等方面,胡佩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演唱时能够达到以情带声、以声融情的效果。她把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演员樊婷婷、盛舒扬、王喆、陈馨琦等都有了很大进步。下周末,这些年轻人还将第一次在逸夫舞台演出大戏。 名演员甘当铺路石。默默奉献的胡佩娣正是以自己无私的劳动赢得学生的爱戴、观众的尊重,难怪不少越剧前辈都说,戏曲界太需要这样的好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