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当代日本与白银时期的逝去
【原载于『CasaBRUTUS 特别编集 浦沢直树読本』· ISBN 978-4838785711, 2009/08.】
译 / Karuto
【引子·写在前面】
在长篇漫画『20 世纪少年』 中,浦泽直树为日本描绘了一副久已逝去的风情画:老爷爷奶奶毕生经营的小糖果店,脸上挂着鼻涕却还在街上呼呼乱跑的成群小学生……然而浦泽却是在自我驳斥着:「我并不怀念那些旧日时光,一点也不。大家常说当年的人际关系如何如何融洽,可我觉得那根本是无稽之谈!」
——那些飘摇的属于二十世纪日本的美好旧时光,依然在迅疾的新世纪中寻找安身的一角。
浦泽直树,拍摄时间已不可考。
【浦泽直树的二十世纪】
浦泽:我不妨先举个例子吧。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有人犯了桩滔天大罪;黄金时段的新闻栏目必然会趁势借其大作文章,那架势就像是恨不得把你脑壳剖开,然后把「人性沦丧突破历史新低」之类的观点硬塞进去似的。然而事实是饱受舆论摧残的观众们久而久之,大多也就潜移默化地相信了这些。
然而这样的结论真的可信吗?从时代大局上看,在摇身一变成为经济强国以前,日本远比你我所设想的更加动荡不安:大型罪案层出不穷,其程度之重甚至会令人怀疑社会。而正因如此,我认为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的本质显得尤为重要。在『20 世纪少年』中,你可以感受到我对于那些早已化作陈辞滥调的旧日美梦的恼怒与愤慨——就像是咆哮着:「为什么你非要把时钟往回拨呢?行行好,放过我吧!」
我无比确信的一点是,我们这代人举肩并进了半个世纪,如今俨然是站在了年轻一辈的上头;而我更为确信的是——尽管这完全是我的一己之见——自从进入 90 年代之后,文化变革的气息便几乎是彻底地销声匿迹。可要是知道,在我所成长的 60 年代完全是迥然不同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象征着变化与**。我是说,那可是 Beatles 每年至少发行两张新专辑的年头啊!人们看去年的新闻,就像是看到了史前恐龙般惊愕。与当时那股革新万变的思潮相较比,今日发生的种种无一不是空洞乏味的旧酒装新瓶。因此我发自内心地,对拼命追赶着我们背影的年轻一代,感到无限的同情与怅惘。
——然而,我的父母那辈却并未能取得多大的成功,那是因为他们必须从二战的断壁残垣中白手起家、重建一切。与我们相反,时代并没有赋予他们任何的馈赠。
这更显得我,或是说我所在的那代人可谓是天时地利皆备的超级幸运儿。战后文化的幼苗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抽枝、茁壮,然后这颗大树在世纪末的狂风骤浪中,连同碎裂的泡沫被一起砍倒。我们就在那里,亲眼见证了这一切;而这是生于其他任何年代的小伙子们都无法去触碰和理解的独特感知。所以啊,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这代人真是远远地凌驾其上了——这甚至令我感到有种莫名的负罪感(笑)。
即便如此,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早出生那么几年。要知道,验证你是否属于这个「无与伦比的一代」一员的决定性因素,那便是你对于东京奥运(1964)与大阪万博(1970)保留着怎样的记忆。在东奥举办的时候,我只有四岁。……还真是年轻得过分啊(笑)。如果当时我能年长那么三、四岁——也就是意味着如果我是在昭和 30 年(1955)出生的话,那么一切就截然不同、天翻地覆了啊!
(译者注:意思是少年浦泽可以去看东奥,并且能看得懂……)
桑田佳佑(流行音乐之神)、江川卓(日本职棒天才)、千代の富士贡(相扑力士大将)、明石家秋刀鱼(搞笑艺人兼演员)——他们所在的这耀眼的一代造就了现代的日本文化体系,至今仍被后世传诵。试想一下这个关键的时间点:1955、昭和 30 年:如果我生得太早,那么我将会身处繁杂沉重的战后废墟之中,无法自拔;如果我生得太晚,那么我将被「昭和 30 代」的身影压得难以喘气,然后变得自私、中二、愤世嫉俗。在我心目中,唯独「昭和 30 代」才是真正经历了日本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循环的见证者;啊啊、我想我大概是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的生日啦(笑)。
(译者注:浦泽生于 1960 年 1 月 2 日。)
那么,作为与战后文化一同发芽成长的「无与伦比的一代」的一员(尽管年龄上稍微有点偏差),我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这样一句话:赌上你们吃奶的劲儿——去拼搏努力吧!只是不停地复制我们早已玩透了的那些过了保质期的旧货的话,你们是永远都无法夺取我们的皇冠的!你们要创造真正属于你们的新文化,创造出独立于战后文化的、焕然一新的东西。你要让我们恼怒、让我们气愤,要迫使我们嘶吼「现在的年轻人脑子里都是些什么混账玩意啊!」之类的感慨。
因为今时今日,我对你们的所思所想早已了如指掌;你们挂在嘴边的那些段子与笑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货——因为那可是我们写出来的啊!我希望你们能继续前进、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就像当年 Beatles 的狂潮占据了每一块荧幕、或是猫王 Elvis Presley 扭起他那风靡全球的美臀一般——年轻人哟,如今是你们的时刻,去撼天动地、呼风唤雨了!
【原载于『CasaBRUTUS 特别编集 浦沢直树読本』· ISBN 978-4838785711, 2009/08.】
译 / Karuto
【引子·写在前面】
在长篇漫画『20 世纪少年』 中,浦泽直树为日本描绘了一副久已逝去的风情画:老爷爷奶奶毕生经营的小糖果店,脸上挂着鼻涕却还在街上呼呼乱跑的成群小学生……然而浦泽却是在自我驳斥着:「我并不怀念那些旧日时光,一点也不。大家常说当年的人际关系如何如何融洽,可我觉得那根本是无稽之谈!」
——那些飘摇的属于二十世纪日本的美好旧时光,依然在迅疾的新世纪中寻找安身的一角。
浦泽直树,拍摄时间已不可考。
【浦泽直树的二十世纪】
浦泽:我不妨先举个例子吧。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有人犯了桩滔天大罪;黄金时段的新闻栏目必然会趁势借其大作文章,那架势就像是恨不得把你脑壳剖开,然后把「人性沦丧突破历史新低」之类的观点硬塞进去似的。然而事实是饱受舆论摧残的观众们久而久之,大多也就潜移默化地相信了这些。
然而这样的结论真的可信吗?从时代大局上看,在摇身一变成为经济强国以前,日本远比你我所设想的更加动荡不安:大型罪案层出不穷,其程度之重甚至会令人怀疑社会。而正因如此,我认为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的本质显得尤为重要。在『20 世纪少年』中,你可以感受到我对于那些早已化作陈辞滥调的旧日美梦的恼怒与愤慨——就像是咆哮着:「为什么你非要把时钟往回拨呢?行行好,放过我吧!」
我无比确信的一点是,我们这代人举肩并进了半个世纪,如今俨然是站在了年轻一辈的上头;而我更为确信的是——尽管这完全是我的一己之见——自从进入 90 年代之后,文化变革的气息便几乎是彻底地销声匿迹。可要是知道,在我所成长的 60 年代完全是迥然不同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象征着变化与**。我是说,那可是 Beatles 每年至少发行两张新专辑的年头啊!人们看去年的新闻,就像是看到了史前恐龙般惊愕。与当时那股革新万变的思潮相较比,今日发生的种种无一不是空洞乏味的旧酒装新瓶。因此我发自内心地,对拼命追赶着我们背影的年轻一代,感到无限的同情与怅惘。
——然而,我的父母那辈却并未能取得多大的成功,那是因为他们必须从二战的断壁残垣中白手起家、重建一切。与我们相反,时代并没有赋予他们任何的馈赠。
这更显得我,或是说我所在的那代人可谓是天时地利皆备的超级幸运儿。战后文化的幼苗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抽枝、茁壮,然后这颗大树在世纪末的狂风骤浪中,连同碎裂的泡沫被一起砍倒。我们就在那里,亲眼见证了这一切;而这是生于其他任何年代的小伙子们都无法去触碰和理解的独特感知。所以啊,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这代人真是远远地凌驾其上了——这甚至令我感到有种莫名的负罪感(笑)。
即便如此,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早出生那么几年。要知道,验证你是否属于这个「无与伦比的一代」一员的决定性因素,那便是你对于东京奥运(1964)与大阪万博(1970)保留着怎样的记忆。在东奥举办的时候,我只有四岁。……还真是年轻得过分啊(笑)。如果当时我能年长那么三、四岁——也就是意味着如果我是在昭和 30 年(1955)出生的话,那么一切就截然不同、天翻地覆了啊!
(译者注:意思是少年浦泽可以去看东奥,并且能看得懂……)
桑田佳佑(流行音乐之神)、江川卓(日本职棒天才)、千代の富士贡(相扑力士大将)、明石家秋刀鱼(搞笑艺人兼演员)——他们所在的这耀眼的一代造就了现代的日本文化体系,至今仍被后世传诵。试想一下这个关键的时间点:1955、昭和 30 年:如果我生得太早,那么我将会身处繁杂沉重的战后废墟之中,无法自拔;如果我生得太晚,那么我将被「昭和 30 代」的身影压得难以喘气,然后变得自私、中二、愤世嫉俗。在我心目中,唯独「昭和 30 代」才是真正经历了日本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循环的见证者;啊啊、我想我大概是永远也无法原谅自己的生日啦(笑)。
(译者注:浦泽生于 1960 年 1 月 2 日。)
那么,作为与战后文化一同发芽成长的「无与伦比的一代」的一员(尽管年龄上稍微有点偏差),我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这样一句话:赌上你们吃奶的劲儿——去拼搏努力吧!只是不停地复制我们早已玩透了的那些过了保质期的旧货的话,你们是永远都无法夺取我们的皇冠的!你们要创造真正属于你们的新文化,创造出独立于战后文化的、焕然一新的东西。你要让我们恼怒、让我们气愤,要迫使我们嘶吼「现在的年轻人脑子里都是些什么混账玩意啊!」之类的感慨。
因为今时今日,我对你们的所思所想早已了如指掌;你们挂在嘴边的那些段子与笑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货——因为那可是我们写出来的啊!我希望你们能继续前进、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就像当年 Beatles 的狂潮占据了每一块荧幕、或是猫王 Elvis Presley 扭起他那风靡全球的美臀一般——年轻人哟,如今是你们的时刻,去撼天动地、呼风唤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