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印象之1996:在围观中走来
其实我非常想知道1996年的科比•布莱恩特的详细情景,就像我手里有一本无头无尾的伟大小说,而我想知道整个故事的前世今生。向后,作者还没有更新,向前,我的眼光便停留在1996年。得承认,一个人,即使头顶拥有再多的镁光灯,也会有某些地方被忽略,然后被时间掩埋,让后人再也看不到庐山原貌。于是我失望地发现,百度终究不是万能的。事实上,1996年的科比是不太可能拥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文字的,除了NBA留下的,觉得赚不来点击率而未被ESPN拿出来制成集锦打包播放的,大量的原始录像,一切更多的就只能留在科比的记忆里了。即使是最关注他的,距离他最近的球迷们,在科比的职业生涯走过15年之后,又怎能记住那个青涩少年在初入江湖的头一年里的点点滴滴?
我想知道,而我却没有机会和途径知道,而那些有机会听科比讲故事的人,往往不会将时间浪费在他的1996年,因为科比的职业生涯对他们而言,犹如一杯杯诱人的红酒,他们连依次品尝完这许多杯红酒的时间都没有,对于一枚青涩的小果子,自然一百次见到一百次忽略。
科比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传记,但我念念不忘的,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千繁华和苦难炼狱,却还有那枚青涩的小果子。我知道这不会有什么意义,童年是无数个开始,也是无数个结束,我们期望于开始,忽略于结束;传记不会为英雄的摇篮浪费纸张,于是我只能用笔记下1996那个年份的科比印象。时间如波浪般前行翻涌,弹指之间那一朵浪花已经在大河深处,只留下一个掠影,成为世间仅有的记忆。
毕竟,即使是英雄,也只能年轻一次。
从哪里开始呢?这就是记忆的恶作剧了,明明少得可怜,但当它们一拥而上抢夺回忆的头条时,反而不好处理。总的说来,1996是一个结点,在科比童年和少年那无数个结束中,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结束,在那无数个开始中,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开始。一个结点打下,将意大利月光下的废墟和孤独,童年时的漂泊,费城星光下的球场,高中生涯的无上荣耀,甚至和法国那惊鸿一瞥式的缘分,统统隔到了另一边。生命并未断掉,连接着结点的两边的,是一颗篮球,让他本身就显得孤独冷僻的生命在另一个空间里延伸到极端,然后阵痛,升华。
一切开始了,我们可以依次想象,然后再想象,因为有太多断点无法连接。看完他从小绿屋走出,带着至今也不曾有太多变化的笑容和斯坦恩握手,转身,面对镜头,保持笑容——然后——下一人上场。我们可以想象他看着艾弗森时的眼神,以及他心里的波澜,以及他对自己更高的期许。听完他和洛杉矶人的对白:“先生,请为您是打篮球的吗?”,“是的,我来自•••••嗯,我想我现在是洛杉矶湖人队的球员了”。我们可以想象他很长时间里都没有长进的交际技巧,以及他当时尚未发育完全却精力弥漫的身体中透露出的跃跃欲试。等到他和更衣室里的前辈们打招呼,又是招牌般的笑容:“嗨,你们好吗?”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将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自己和自己的影子上的少年,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尤其是这个世界上的人的了解,实在有点不敢恭维。当然,这是必然的,否则他就不是科比。如果我不知道后来的故事,即使有厚道的同伴费舍尔和同样厚道的大哥埃迪•琼斯,我还是会担心他下一秒就会被这个江湖连皮带肉地吃掉,然后骨头用来做牙签。
和科比本人直接相关的印象是如此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完。但世界却不消停,毕竟嘛,去年刚刚出了一个凯文•加内特,今年再来一个科比也没有什么,但科比是个后卫,而且人们一不小心发现了一个秘密,他是第一个高中生后卫。这就乖乖不得了,波士顿(为什么这么巧?偏偏就是波士顿?为什么?)凯尔特人(再加一万个“为什么这么巧”)副总裁詹宁斯(这名字也挺巧)跳了出来:“凯文•加内特被认为是自摩西•马龙之后最有潜力的高中生,而科比,我不认为他能够顺利。”顺便还牵扯上了科比的父母,道是“摧残孩子青春,葬送孩子未来,逼孩子早早去赚钱”,前面的就算了,后面就有点无聊,一个詹宁斯就算了,一群人跟着冲上来就不大妙,直接奠定了日后可黑群体的最初群众基础。没办法,世界喜欢奇迹,但奇迹不多,于是降格以求,世界喜欢话题;有意义的话题不多,且大多没意思,有意思的话题很多,本质却大多很无聊,无聊没什么,但无聊过度了,就会有恶意。这个有点曲折的推理过程告诉我们,话题二字,大有学问。
其实我非常想知道1996年的科比•布莱恩特的详细情景,就像我手里有一本无头无尾的伟大小说,而我想知道整个故事的前世今生。向后,作者还没有更新,向前,我的眼光便停留在1996年。得承认,一个人,即使头顶拥有再多的镁光灯,也会有某些地方被忽略,然后被时间掩埋,让后人再也看不到庐山原貌。于是我失望地发现,百度终究不是万能的。事实上,1996年的科比是不太可能拥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文字的,除了NBA留下的,觉得赚不来点击率而未被ESPN拿出来制成集锦打包播放的,大量的原始录像,一切更多的就只能留在科比的记忆里了。即使是最关注他的,距离他最近的球迷们,在科比的职业生涯走过15年之后,又怎能记住那个青涩少年在初入江湖的头一年里的点点滴滴?
我想知道,而我却没有机会和途径知道,而那些有机会听科比讲故事的人,往往不会将时间浪费在他的1996年,因为科比的职业生涯对他们而言,犹如一杯杯诱人的红酒,他们连依次品尝完这许多杯红酒的时间都没有,对于一枚青涩的小果子,自然一百次见到一百次忽略。
科比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传记,但我念念不忘的,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千繁华和苦难炼狱,却还有那枚青涩的小果子。我知道这不会有什么意义,童年是无数个开始,也是无数个结束,我们期望于开始,忽略于结束;传记不会为英雄的摇篮浪费纸张,于是我只能用笔记下1996那个年份的科比印象。时间如波浪般前行翻涌,弹指之间那一朵浪花已经在大河深处,只留下一个掠影,成为世间仅有的记忆。
毕竟,即使是英雄,也只能年轻一次。
从哪里开始呢?这就是记忆的恶作剧了,明明少得可怜,但当它们一拥而上抢夺回忆的头条时,反而不好处理。总的说来,1996是一个结点,在科比童年和少年那无数个结束中,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结束,在那无数个开始中,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开始。一个结点打下,将意大利月光下的废墟和孤独,童年时的漂泊,费城星光下的球场,高中生涯的无上荣耀,甚至和法国那惊鸿一瞥式的缘分,统统隔到了另一边。生命并未断掉,连接着结点的两边的,是一颗篮球,让他本身就显得孤独冷僻的生命在另一个空间里延伸到极端,然后阵痛,升华。
一切开始了,我们可以依次想象,然后再想象,因为有太多断点无法连接。看完他从小绿屋走出,带着至今也不曾有太多变化的笑容和斯坦恩握手,转身,面对镜头,保持笑容——然后——下一人上场。我们可以想象他看着艾弗森时的眼神,以及他心里的波澜,以及他对自己更高的期许。听完他和洛杉矶人的对白:“先生,请为您是打篮球的吗?”,“是的,我来自•••••嗯,我想我现在是洛杉矶湖人队的球员了”。我们可以想象他很长时间里都没有长进的交际技巧,以及他当时尚未发育完全却精力弥漫的身体中透露出的跃跃欲试。等到他和更衣室里的前辈们打招呼,又是招牌般的笑容:“嗨,你们好吗?”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将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自己和自己的影子上的少年,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尤其是这个世界上的人的了解,实在有点不敢恭维。当然,这是必然的,否则他就不是科比。如果我不知道后来的故事,即使有厚道的同伴费舍尔和同样厚道的大哥埃迪•琼斯,我还是会担心他下一秒就会被这个江湖连皮带肉地吃掉,然后骨头用来做牙签。
和科比本人直接相关的印象是如此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完。但世界却不消停,毕竟嘛,去年刚刚出了一个凯文•加内特,今年再来一个科比也没有什么,但科比是个后卫,而且人们一不小心发现了一个秘密,他是第一个高中生后卫。这就乖乖不得了,波士顿(为什么这么巧?偏偏就是波士顿?为什么?)凯尔特人(再加一万个“为什么这么巧”)副总裁詹宁斯(这名字也挺巧)跳了出来:“凯文•加内特被认为是自摩西•马龙之后最有潜力的高中生,而科比,我不认为他能够顺利。”顺便还牵扯上了科比的父母,道是“摧残孩子青春,葬送孩子未来,逼孩子早早去赚钱”,前面的就算了,后面就有点无聊,一个詹宁斯就算了,一群人跟着冲上来就不大妙,直接奠定了日后可黑群体的最初群众基础。没办法,世界喜欢奇迹,但奇迹不多,于是降格以求,世界喜欢话题;有意义的话题不多,且大多没意思,有意思的话题很多,本质却大多很无聊,无聊没什么,但无聊过度了,就会有恶意。这个有点曲折的推理过程告诉我们,话题二字,大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