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灯谜吧 关注:2,449贴子:76,313

(引用、整理)灯谜猜制入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灯谜猜制入门
一、 前言
此帖据潘振芳先生《灯谜猜制入门》一书整理而成(编者根据实际融入了部分新理念、谜例),专门讲述灯谜猜射和制作的基本知识,仅供灯谜爱好者猜射、制作灯谜时参考,有关不足之处还望谜友们补正。谢谢!
二、 什么是灯谜
灯谜,又名灯虎、文虎、商虎、谜虎、独脚虎、商灯、春灯、春谜、春灯谜、弹壁灯、猜灯、灯霓、文霓等。
灯谜以文义制面并得底,素称文义谜。从其本质和特点来看,它是以汉字的音、形、义这三个要素为基础,利用汉字一字多义、多字同义、一字多音、多字同音以及笔画形状各具姿态、结构可分方位并能够进行增损离合等特点,伴以多种思路和手段,运用以文字表达为主的多种方式构成底面,回互其辞,供人猜射的谜语。


IP属地:贵州1楼2011-08-16 20:59回复
    三、 部分灯谜术语
    隐语:也叫“隐”、“廋辞”,是谜语的古称,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 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是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当时多用于讽喻朝政,可以说是谜语之源。
    灯虎:灯谜的别称。因为猜射灯谜殊非易事,需具搏虎之力,故称为文虎。
    谜面:顾名思义,即谜之表面。它是谜语制作者给猜射者出的题目,所以也常把谜面叫作“谜题”,简称“面”。 具体指表述谜语的文字、图形或物品,在哑谜中则为动作。
    谜目:就是指明猜射对象(即答案)的范围和数目。除此而外,有时还加标“谜格名”、“加注语”等内容,用间隔号“· ”隔开,整体加上括号()。
    谜底:底者,底细也。谜底,就是猜射的结果,即答案,是对谜面所隐匿的事物的揭晓,简称“底”。
    谜号:谜号有两种解释,一是灯谜高手的雅号。二是在灯谜活动中,组织者把谜面编成号,猜谜者在报告谜底时不必重复谜面,只须报出谜面的编号即可,这也称为谜号。
    谜格:格,是一种规格、样式,或者说是一种限制。谜格,就是灯谜制作者对猜射者在得底时提出的某种特定要求的格式。这种格式的要点,叫做格法,是猜、制灯谜者必须共同遵守并掌握的。


    IP属地:贵州2楼2011-08-16 21:01
    回复
      例:
      鸿鸟飞掠过峦前(红歌)江山 /陈霄
      分别对应:
      谜面(谜目)谜底 /作者(以下内容,凡知灯谜作者的,均像这样加标注。)
      副底:猜射带格灯谜时,猜射者根据谜面的意思猜出一个谜底来,虽然扣合谜面的意思,但不吻合谜目要求,因此,这个“底”还不能算作最终答案,这种底叫作“副底”,亦称“假底”。
      正底:猜射带格灯谜时,猜射者按谜目所所标谜格的格法要求,对副底进行加工改造,得出一个有别于副底的新谜底来,这个新谜底已不再扣合谜面的意思,但却完全符合谜目的要求,称为“正底”,亦称“真底”。“正底”才是带格灯谜的最终答案,即真正的谜底。
      例:“冠盖满京华”(六字网聊参与者状态,含QQ称谓,卷帘格)群成员大都在 /露兵
      正底:群成员大都在;副底:在都大员成群。
      扣合:紧密结合。
      


      IP属地:贵州3楼2011-08-16 21:02
      回复
        双扣:特指形义双扣,多表现为:离合谜中拆字和提义两种方法同时扣合同一条谜作。这类谜的特点是:谜面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为主的部分以拆字法来扣合谜底;而另一部分则提示谜底字的正常释义,用以辅助说明谜底。这样既增加了谜面的韵味,又起到了故布迷阵的作用,增添猜射的趣味。
        例:排除污水大加赞扬(字一)夸
        注:“排除污水”扣“亏”,“大”明企,“亏”加“大”为“夸”;“赞扬”示义。
        离合:分离和聚合。灯谜中的离合包括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概念包括:离合谜体,离合谜法,谜格中的离合等等。狭义概念:是指与会意法相对而言的离合法。
        例:记得当初在河边,明月当空,与一楼少女约会(3字卡通形象名)小米渣 /陈纯森
        注:当初=小,河边=氵,明月当空=日,一楼少女= 一木米,“氵日一木”合为“渣”;“记得、约会”等为附加词或抱合词。
        会意:会意法亦称字义分析法,它和拆字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它从谜面上的文字(包括字、词或句)可能具有的含义去领会、联想、推敲、探索谜底,使谜面谜底经过别解按某种特定的含义相吻合。这种含义对谜面来说,可以是通常明显的“本义”,也可能是不易觉察的需作别解的“隐义”。但是,对谜底整体来说,其含义应该不再是语文范畴内的“本义”,而是经过别解的“隐义”。在会意法猜射时,切不能用谜底本义去解释谜面。也就是说,运用会意法制谜时,务必注意不要犯“直解谜”的毛病。
        例:痴心于研究防止毛衣打结的方法(球员愧疚心理,谜底五字)对不起球迷 /张士斌
        注:底理解为:对“不起球” 迷。
        谜材:能够用作谜底的素材。谜材范围极为广泛,诸如单字、成语,俗语、新词、诗词曲赋、花鸟鱼虫、中外地名、古今人物、书刊影剧、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艺等专用名词,各类事物名称等等,几乎都可入谜,可谓包罗万象,纵横古今。


        IP属地:贵州5楼2011-08-16 21:05
        回复
          别解:别解是使谜面文义或谜底文义产生另外一种临时的解释,称为“别解”。别解多用在谜底中,也有用在谜面上或底面都用的。好谜必须别解,这是谜语创作的艺术手段。既然谜语是“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别解,就是“使昏迷”的手段。创作谜语时,构思谜面概括谜底时,尽可能不涉及正面意义,要从其他含义入手,曲意逢迎,李代桃僵,这样才使谜语具有谜味儿。别解分为底别解和面别解。
          例:皇帝令要纳入庄子学说加以熏陶(医学名词)上呼吸道感染 /万宽燚
          注:皇帝/令/要纳入庄子学说/加以熏陶;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本义: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别解为:下令呼吁吸纳道家学说。
          顿读:通过对谜面或谜底语句读法的改变(改变语句中的停顿位置)使之产生新意,并以此新意扣合得底。
          例:过去不是骗子,凭处世态度存活,因此完蛋(12字李宗盛歌词一句)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 /梁泉
          注:面顿读为:过去不是骗子,/凭处世态度/存活,/因此完蛋;底顿读为: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
          了(“了”作“了结、完了”讲)。
          断气:“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谜学问题。这个概念是当代温州谜家柯国臻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对于半拆字(离合)、半会意手法制成的谜,往往‘扣滞板,谜气断,无谜味’,是灯谜创作中的不正之风,因而必须杜绝。但谜界中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断气谜并未违反成谜条件,把它说成没有任何价值,大可不必。”(《实用灯谜小词典》)
          例:在桥头公然打劫(隐目)围棋术语.松着 /陈纯森
          注:在桥头=木,木+公=松,然(古义同“燃”)=着,“打劫”是围棋术语。扣“松” 离合,扣“着” 会意。像这种半离合半会意的成谜手法也被称为“杂糅”。编者个人愚见:对以底谋皮确实需要,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为灯谜存一法、增添猜射乐趣(或许别有一番滋味),则可加注“离合、会意杂糅”、“会意、离合杂糅”、“离意杂糅”或“杂糅”,即可化解纷争,但前提是符合灯谜基本规则、扣合紧密、面通畅。
          例:在桥头公然打劫(隐目.离合、会意杂糅)围棋术语.松着 /陈纯森
          别义:与“本义”相对,指组成语句的字、词经过别解后,使整个语句的意思也发生变化。
          


          IP属地:贵州6楼2011-08-17 21:42
          回复
            露面:谜面概括谜底时,不得将谜底上的字显露在谜面上,否则就叫露面,又叫“犯面”、“犯颜”、“露春”、“底面相犯”、“面底相犯”。谜语露面是作者疏忽所致,倘若故意把谜底上的字显露在谜面上,须标明 “露春格”。
            倒吊:俗称倒葫芦,指的是制谜时将大的概念(也称属概念、上位概念)当作谜面或者谜面成分,而以相应的小概念(也称种概念、下位概念)充当谜底或谜底成分。这在逻辑学上叫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符。也就是说,谜语的谜面词义与谜底词义必须小扣大,不能大扣小,否则就不严密。
            撞车:谜作者在进行灯谜创作时,两个或多个异地的作者不约而同地创作出一条相同或相近的灯谜。亦称“暗合”或“追尾”。一般来说,谜作“撞车”现象大致可分三种:“对撞”、“擦边”与“追尾”。谜作“对撞”现象多出现在谜赛中,谜作“擦边”现象在时下网络谜坛中最为普遍,谜作“追尾”现象对于一些初入谜途的新手而言最是常见。
            超底:是猜谜者根据原有面句所猜射出比制谜者所拟定的原谜底更为确切的谜底。
            复底:亦称多底,是指猜谜者根据原有面句所猜射出的也可判为射中(列中)的另外谜底。
            会猜:会猜是灯谜活动的一种形式。几个灯谜组织聚集在一起,互相出谜猜射。会猜的规模有区、县、省,也有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聚集的国家)。
            成面:谜语的谜面所用的词语要用约定俗成的,以便猜者能够理解。传统作谜提倡用诗书名句或成语等,严禁作者杜撰。所用的语言虽然是作者编造的,但要成文,即读起来通顺。例如:“示土”(猜名词一),谜底是“ 合作社”,扣法虽然合情合理,但谜面不成文,猜谜者根本无法理解什么 是“示土”。另外,谜面也不能胡编乱造,脱离实际。例如:“张翼德搞人口普查”(猜著名诗句一),谜底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初看还算合理,仔细一想,人口普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而张飞又是什么年代的人物,编的也实在是离奇。
            函猜:函猜是用信函的形式进行猜谜。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谜语爱好者由 于地理、工作、经济等诸方面条件,不能都到同一个地方去猜谜,只好用信函邮寄。有的灯谜组织,把谜题登载在报刊杂志上征求解答,并要求用信函邮寄答案,这也属于函猜的一种。
            商猜:猜谜时,一条谜语挂出,猜者按谜面联想后,所猜出的谜底并非原谜底,但也合情合理,这也应该算猜中。这种情况是在猜谜活动中经常发生的,一点也不奇怪。如果猜者所联想到的谜底比作者原谜底更好些,经商榷,应以高者为准。商谜,古已有之,因旧时兴灯谜,又叫做“商灯”。


            IP属地:贵州7楼2011-08-18 21:00
            回复
              大拢意:指广义拢扣,不设根据,是会意体的一种方法。
              例:“我非才如学士者不嫁”(中药带量)当归一钱 /陈继耿(天涯)
              注:典型的成句拢意谜。钱谦益在草衣道人王修微家得见柳如是《西湖八绝句》,对“桃花得气美人中”句赞赏不已,于是应邀柳如是与之同游西湖,两人互为倾心。柳如是说:“天下惟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学士者不嫁。”此时已丧偶的钱谦益则答道:“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耶,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娶。”
              分扣法:谜面与谜底整体难以扣合,但各分成若干小段后,谜面与谜底可逐段扣合。
              例:“紫箫横笛寂无声”(三国人)管宁 /骆岩(注:出自戴叔伦《相思曲》。)
              注:“紫箫横笛/寂无声”;管/宁。
              阳企字:也称明企字,即在离合谜谜面中出现的字,无需经过消损变化,直接作为谜底的组成部分。(必须在离合谜谜面中方称为阳企字)
              锁纽词:联接面句前后意思的关键字词,犹如纽带般起联系、指示等作用。与加合词相近,有时亦称“加合词”。
              加合词:是表示增加或合成的词。常见的加合词有增、合、和、与、连、比、偶、伴、接、联、续、并、锁、在、到……
              增盈词:增补法中用来表示增加意义的字词。
              


              IP属地:贵州9楼2011-08-20 20:00
              回复
                离合字:准确名称似乎应为“离合形字”,多为会意扣合。这种灯谜是从字形入手,拆“字部”而拼合。将一个字分离出两个或多个完整的字,分离出来的字称为子字,被分离的字称为母字。如将“坏”字分离为“土”、“不”。其中的“土”、“不”称为“子字”, “坏”则称为“母字”。猜射时,将该子字与母字连读扣面,一般有两种形式:先子字后母字(如:鸟口鸣)、先母字后子字(如:忍心刃)。
                例:“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离合字二)鸟口鸣、懂董心 /陈继耿(天涯)
                注:面出自明末董小宛《绿窗偶成》。
                中分字:离合字中的特例,具有离合字的一切特点,同时会意扣合谜面。区别在于:中分字只是将一个字分离出两个母字,且母字必须居中。如:耳闻门、土地也、心愁秋
                方位字:离合字中的特例,具有离合字的一切特点,同时会意扣合谜面。不同的是,方位字谜的谜底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母字、方位字、组成母字的部分子字。
                例:隔江犹唱后庭花(方位字)忘前亡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例:开导成功,嫣然一笑(通假字)说通悦 /陈纯森
                反义字:文义相反的字。如:对错、新旧。
                谐音字:字的音相同或相近。可能跟方言有关。秦统一汉字,但是没有统一发音。所以出现谐音字。


                IP属地:贵州10楼2011-08-21 20:10
                回复
                  形近字: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如:惑感、己已。
                  多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因不同的读音或语境而具有不同意义的汉字。如:快快、乐乐。
                  多音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的字。
                  少笔字:指笔画数少于五笔的汉字。
                  例:双方上前来道喜(少笔字) 士 /王惠
                  注:双方=口口;上前=倒八一横;“喜”字去掉“口口”、“倒八一横”得“士”字。
                  梨花字:即谜底为一对音调相同的字,猜射时中间加入“为”字。
                  例:饥寒起盗心(梨花字)饿为恶
                  同旁字:偏旁部首相同的字。
                  异构字:灯谜中的异构字,在概念上比通常所说的异构字要窄的多,它是指构成谜底的字中每个字构件相同,构件数量相等,但整字形状各异的一组字。如:古田叶、另加。
                  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
                  音译词:是以读音相近的字翻译外族语言而形成的单纯词,还有的是从外族(包括国外其他民族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借来的词。
                  例:曷为不见采茶人(音译词)杯葛 /黄冬妮
                  注:曷为,为何,为什么。
                  


                  IP属地:贵州11楼2011-08-22 22:05
                  回复
                    叱字:与离合字相似,是一种特殊谜体,名字取“叱石成羊”之意,要先有“石”,后叱成“羊”,即先把谜面解成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注意,这句话是要有一些离合含义的,如 “出”、“无”等字,然后根据这句话,得到底字。叱字谜谜目标为“叱字一”或“叱字”,不同于谜格标法。可以认为叱字是重门的一种特殊形式,但重门不见得就是叱字,因为叱字谜一般是以字为底的,重门则不拘。
                    例:相逢不相语(叱字)会无人云
                    没有一句感激话(叱字谜)无言谢--射
                    韵字:韵脚用字。灯谜中韵母相同的字。
                    例:锦囊藏妙计(同韵字三)包高招
                    不教胡马度阴山(韵字谜三)抵狄敌
                    双韵字:谜底系两两同韵的字。
                    例: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双韵字二)童同、嬉戏
                    拼音连字:谜底是拼音连对应的字。
                    例:杯弓蛇影疑团解(拼音连字)SU苏
                    离合音字: “离合音字”谜,是在分解汉字音韵结构的基础上,以字代音,求得切扣的一种字谜品种。多为会意扣合。“离合音字”从字音入手,拆“声韵”而拼合。谜底由两个子字、一个母字组成。猜制方法:先将母字的读音分解成能独立表示声母和韵母读音的两个子字,然后再按表声子字在前、表韵子字在中、母字在后的顺序连缀起来,构成能表达一定意义的短语或句子作为谜底扣合谜面。
                    例:烽火连三月(离合音字)稀音信
                    教我如何不想他(离合音字)师恩深


                    IP属地:贵州12楼2011-08-23 20:16
                    回复
                      反离合音字:谜底母字在前、子字在后的反常规顺序排列。
                      例:霓裳羽衣(反离合音字)古歌舞
                      同音四声字:谜底从一声到四声的同音字。多为会意扣合。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读出不同的音调,普通话的四种声调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同的声调又拥有一些形义不同的单字。如果将这些同音不同调的单字串读成一句意思完整、立意顺畅的短语,把这个短语作为谜底,再配合上一个扣合贴切的谜面,这就是同音四声字谜。譬如选择音节是yi的“yī(阴平)yí(阳平)yǐ(上声)yì(去声)”四个不同声调的字做谜底,以会意法构面,就可制出不同的同音四声字谜来。请看:
                      [例1] 小姐做了整容术(四声字)伊仪已异
                      [例2] 救死扶伤树新风(四声字)医仪已易
                      [例3] 聊凭容貌想当初(四声字)依仪以忆
                      [例4] 着装不要老一套(四声字)衣宜以易
                      [例5]人面不知何处去(四声字)伊仪已逸
                      特点:扣合面意的谜底所有字音必须全部相同,但调号不同。同音四声字谜由于底字的组合方式不同,又分为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1)正体:谜底由四声四字组成,并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阴阳上去”的顺序排列。四字连缀起来组成的短语应自然通顺,言之有意。谜目标为“同音四声字×组”,简作“四声字×组”。如是一组则可简作“四声字”。
                      [例6]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四声字)伊仪已易
                      (2)变体:谜底由三声三字组成,虽只取“四声”中的三声,但仍须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阴阳上去”的顺序排列。三字连缀起来组成的短语同样应做到言之有意。谜面标为“同音四声字3”,简作“四声字3”。
                      [例7] 英中会谈(四声字3)花华话
                      逆四声字:谜底从四声到一声到的同音字。多为会意扣合。
                      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钱 (逆四声字)印引银殷
                      


                      IP属地:贵州13楼2011-08-24 16:11
                      回复

                          例8 吐纳(猜贸易名词) 出口转内销
                          评释:吐纳是古代一种养生之法,属气功名词,谜底对谜面作分而合之的解释,“吐”是“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因此应以“出口”;“纳”是“收入”,既然是吐而纳之,则扣之以“出口转内销”意义是十分确切的,面底词意又有所别解,谜味不错,然而“内”是“纳”的古字,它们是一对“古今字”,《荀子·富国》“婚姻娉内,送逆无礼。”注:“内,读曰纳,纳市也。”这谜以底释面是用“转纳”之义入扣的,遂成相犯。
                          例9 非他杀事故(猜成语) 自我作古
                          评释:谜面是法医名词,是验尸报告上的结论,即指自杀事故。“事故”在这里是事件之意,但“故”也有死亡之义。谜底“自我作古”的“作古”是“创始”,《宋史·礼志》:“帝曰:‘自我作古,何害?’”整个谜底原意是“就从我自各儿开始”,但是“古”与“故”是古时的通假字,也是死亡的意思,“作古”于是成了“作故”而有了死亡之义。谜底原意经此扣合产生强烈的别解。《尔雅释诂》:“古,故也。”很可惜一条扣合如此紧切,别解如此巧妙的谜作,就断送在这“古故也”三个字上。
                          例10 横眉冷对(猜汉代人) 张衡
                          评释:《词海》衡字第十三义“通横”,举诗经“衡从其亩”为证。晋代陶渊明《归去来辞》:“乃瞻衡宇”,就是看见门上横木的意思。这谜以“衡”的通“横”来直扣面上的“横”是个较为浅显的“通假相犯”病例。
                          例11 莫愁(猜五言唐诗句) 天气晚来秋
                          评释: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病例,他的面底一共用了三个通假字。面上的“莫”是“暮”的本字,《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谜底用“天气晚”来作释,就是用通同之法,这在通假成谜中是可取的。然而谜底的“秋”自古以来是“愁”的通代字,《礼·乡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所以诗人以秋言愁,灯谜扣合更是“秋、愁”通代,如果谜面只是忧郁绕思,谜底扣之以“秋”而释以“愁”义,当属可取,而本谜“愁”、“秋”面底两见,以义互释,故当以“通假相犯”视之——这“通假”当然是灯谜界习惯称呼的“通假”。
                          谜的底面扣合,还有以拆字为手段的,《文化娱乐》的一次赛事上,出现过一则评优的以“莫愁”为谜底,面用拆字分咏的谜作,在浙江上虞县《曹娥谜会》的私人场合中曾引起争辩,沈阳东有礼兄以为此谜面上有“暮”字,谜底有“莫”字,应算是“通假相犯”,在场亦有以为通假字虽同时在面底出现,只要是以字体拆合为主要手法,不靠这两字的字义串解者,应不属伤犯范围。后者这个立论是以“形扣从宽、义扣从严”的原则为依据的,是个可依循的观点。通假字入谜的可否,几年前又骤然在《中国谜报》上引起激烈的争论,大概是以现实意义与传统文化为分垒的,经过长时间的探讨,“通假”入谜的存在价值在灯谜界取得了基本的共识。为了使制谜人弄清“通假字”的范畴与应用,所以有了专以通假字为底的“通假字谜目”的产生,在海内外形成了热潮,但估计可能会由此而产生新的弊端。
                        


                        IP属地:贵州15楼2011-08-25 20:50
                        回复
                          通假字假借倒吊:就是把通假字中的本字反过来借代其通假字,即:“愁”借代“秋”、“花”借代“华”、“悦”借代“说”。这种借代在灯谜通假字的应用中,不管是谜面借代还是谜底借代,都是倒吊。如:“千里之行览神州”猜成语“走马观花”,谜底中的“花”必须是借代成“华”才能扣谜面,神州会意为中华,但“花”是本字,“华”是通假字,如此借代就是本末颠倒,即是灯谜中通假倒吊。又如:“点点都是愁人泪”猜词牌“滴滴金”,谜底中这个“金”从哪里来呢?这也是把谜面中的“愁”借代成“秋”,才能扣合金,〔五行中秋属金〕。这谜同样也是属本字借代通假字的倒吊。
                          通假字底面直解相犯:也是很多谜作易犯的错误。什么是底面通假直解相犯呢?就是谜面是本字,谜底直接扣其通假字,或谜面是通假字,谜底直接扣其本字。如:说-—悦,华-—花,秋-—愁,这些在底面中就不能直解互扣,若是相互扣合都属于通假相犯的病谜。如:“牡丹花”猜电影演员一 “江华”。底中的“华”虽然和面上的“花”是两回事,但它在解此谜时是把“华”通假成“花”了,那么底就成了“江花”,也就是说底中的“华”〔花〕直接扣面上的“花”,这就是相犯了。再如:“国父所说”猜歌手“孙悦”,国父扣孙〔中山〕,说扣悦,这也是典型的通假字相犯,“说”无论如何都不能扣“悦”,但该谜面是把“说”通假借代成“悦”而且是直解扣“悦”,这就相犯了。但如果这个底猜成“孙欢”的话就成立了,因为说通悦,把“说”作“悦”的释义来扣合谜底的“欢”就通了。
                          还有另一种情况,虽然谜面中的字和谜底中的字是通假字,但它们不相互扣合,就不存在相犯,也就是说它不是一条通假字谜。如:“白发悲花落”猜宋人带字·卷帘格“谢英·楚华”,卷帘后成“华楚英谢”。这谜虽然“华”和“花”是通假字,但不互相扣合,白发扣华〔发〕,悲扣楚,花落扣英谢。此谜中的“华”和“花”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就无所谓存在通假相犯。


                          IP属地:贵州16楼2011-08-26 20:28
                          回复
                            成句加注:即谜作者引用古诗词名句等作谜面时,在谜作之后加以注明面句出处等。
                            例:“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8字常言)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袁廷福【面出《东门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分部刻画:运用增损离合法成谜时,对谜底各部分分别进行具体的描绘。
                            底面双别解:指谜面和谜底都采用了别解的手法。底面双别解的谜,底面往往可以互为扣合。
                            韵谜:属自撰谜面的一种,因流传于广东潮汕一带,故又称“潮汕韵谜”。在形式上,它取材于古体诗的五言、七言绝句半截,句中平仄相间,并讲究词藻。在扣合上采用文义谜的多种方法进行变化。其特点是用律诗句式撰面,双句成文,讲究平仄起伏,平仄对应,但不要求对偶。
                            双谜:可用成句也可自撰。因起源于福建省福州地区,故也称“福州双谜”。双谜的谜面和谜底各有两句,有如对联,要求工对仗,调平仄,成双配对,分别扣合。
                            


                            IP属地:贵州17楼2011-08-27 21:12
                            回复
                              诗钟谜:其特点是按对联的格律撰面,当句讲究平仄起伏,对句讲究平仄对应。上下联要求词性相对。要求谜底能自然顿读成两名词,通过谜面两句联句分咏而出。
                              联句谜:格律要求与诗钟谜同,但对谜底无特别要求。
                              律句谜:也称北派谜或独脚虎。其特点是以旧体七言诗的任一句式拟面。讲究平仄起伏,单句成面,允许当句拗救。
                              赋体谜:谜面多为七言四句,也偶见杂言,讲究押韵,一般平仄不拘,以“铺叙其事曰赋”作为其主要创作特点。
                              仿词谜:其特点是以长短句撰面,追求参差的艺术效果和词的意境,一般不按词牌创作。
                              即物赠谜:这种谜不标谜目,即不告诉你猜何物,而是让猜者依据谜面文字含义去揣度,最终猜中的谜底就是要颁发的奖品。
                              例: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开封府觐见大人(即物赠)四个面包 /xianliang_hs
                              


                              IP属地:贵州18楼2011-08-28 2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