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凌霄宝殿,王母下凡后的第一次早朝。
沉香上天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了真君神殿看杨戬,却被告知自从那日参加婚礼之后,杨戬和哮天犬就一直没有回来过,梅山兄弟原本以为杨戬是在三圣母留了下来,今日早朝应该能回来,可被沉香这么一说,真君神殿登时乱作了一团。
抱着杨戬送去的贺礼,沉香无计可施,但也不敢忘了杨戬之前的叮嘱,便让梅山兄弟去寻杨戬踪迹,自己找了太白金星,按照杨戬的意思,在朝堂上亲手将贺礼呈交给玉帝。
众仙齐聚凌霄宝殿,也都听说了司法天神失踪的消息,不禁议论纷纷,唯独沉香一人站在一旁,只是抱着锦盒出神,无论别人问什么,都只字不说。
看着这样的沉香,太上老君轻轻叹了口气,或许真如杨戬所言,只有他不在了,沉香才能真正成熟起来。
早朝时间已至,却迟迟不见玉帝身影,本就吵杂的大殿变得更加热闹,新天条刚刚出世,不禁司法天神失了踪,看这样子没了王母监管,玉帝连早朝都不来了。
就在众说纷纭之时,一人从殿外缓步而入,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的人的目光都停在那人身上,再也移不开眼。
只见那人一身明黄,穿的正是玉帝的服饰,可无论长相身形,哪里还是众仙熟悉的那个玉帝?但在这天庭凌霄宝殿之上,又有何人敢如此大胆假冒玉帝?众仙疑惑,惊恐,各自猜想,唯独几个天庭的老臣,此时个个眉开眼笑,心中窃喜。
扫视一周或愣或笑的朝臣,太上老君再次叹了口气,看来今天这场戏,自己要唱这主角了。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老君上前几步迎上步入大殿那人,躬身一礼:“老道恭迎陛下圣安。”
见老君如此一礼,众仙心中再多疑问,也不得不承认,眼前之人确是玉帝,纷纷躬身行礼。
玉帝淡淡的看了老君一眼,却是未发一言,径直登上大殿,坐于金座之上:“朕离朝三千余年,幸得娘娘独撑大局,如今新天条出世,也是朕回归之日,众卿日后应格尽职守,共保三界安康。”
“臣等定不负陛下重托。”
“朕今日回朝,有两件大事宣与众卿,第一,新天条即已出世,往日思凡受处之仙女,均以新天条重新定罪论处,所受之刑罚刑期,也可相对抵消。”玉帝扫了眼殿下众仙,目光最终落在刘沉香身上:“沉香,你功在三界,你母三圣母自可得到赦免,但你父刘彦昌乃一介凡胎,若之后潜心修行,自得不死之身,朕便允你一家在凡间共享天伦,但若投机取巧,终难逃轮回,你可明白?”
“沉香明白,多谢陛下恩典。”沉香点头应道,其实自己清楚,这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启禀陛下,日前沉香打婚,家舅送来贺礼,吩咐沉香于朝堂之上亲手呈交陛下。”
“呈上来。”
打开沉香呈上的锦盒,其中整齐的摆放着四卷竹简,玉帝执起细看,正是杨戬整理出的新天条,抬眼再看沉香一眼,心中不禁暗叹杨戬心思,临死也要为三圣母一家铺好后路。
“新天条即已整理妥善...”玉帝淡淡一笑,金光拂过竹简,只见竹简化作流光,直冲云霄,随后散布三界:“沉香再记一功。”
待殿内再次归于平静,玉帝方才开口:“第二件事,天庭司法天神杨戬,因华山一役重伤不治,已于日前殒世,其在位八百年间,大公无私,尽忠职守,乃我三界楷模,今追封天界太子,于凡间修庙立祠,以司供奉。众卿若有疑虑,自可向老君询问始末,至于司法天神之职由谁人接任,留待明日再议。退朝!”
众仙自痴愣中回过神来,玉帝已不见了踪影,独留老君被围在殿中,脱身乏术。
且不论天上如今大兴改革,凡间却仍是一片祥和。
平海郡,一直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而清源县虽是边缘的小县城,亦算的上是富庶之地,各地商贾入郡行商的必经之地。
百姓不愁吃穿,自然便将人文教育摆在了第一位。因此清源县地方虽小,却有地方官府承办的正规私塾,请来外省有学之士传书授业。
而近几日县城百姓之间最为热闹的话题,便是私塾里来了一位刚刚二十出头的教书先生,而且据说还是县官老爷亲自任命的,弄得几位资质较老的心中大为不服,竟然公然弄了个试文大会,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当日大多百姓都去凑了热闹,有的是家中孩子在私塾读书,做父母的自然关心;有的是肚中有些墨水,想来个以文会友;更有甚者,只是好奇这新来的青年,特意跑去看上一眼。
谁知一日赛文下来,几位老先生竟是一败涂地,生生被那年轻人比了下去。自那一日起,县里人十有八九,都知道了这年轻人的名头。
青年姓易,双名木清,字晋歌,祖籍不详,只知道是随着舅舅张公艺行商至此,舅舅不想外甥随着自己四处奔波,便在这清源县置办了房产,将人安置在了这里,自己则是每隔一段时间才回来住上几天。许是怕外甥一人在家无所事事,才让他出去教书,不为生计,只为能多交些朋友,日子过得也不会乏味无趣。
张宅坐落于县城西面比较偏静的地方,一进三房一个小院,房子虽然不大,在这小县城里也可算上有钱人家,但家里却只住了木清一人,连个使唤丫头都没有,只是请了隔壁不远的林家大娘,每日三餐在家中做好,与木清送去,不时的做些打扫,浆洗衣物。
但作为教书的先生,自是受到各家各户的礼遇,木清虽然一人独住,却也总是有不少学生的父母前来串门,逢年过节也少不了应酬收礼。可木清年龄虽轻,为人处世却是沉稳内敛,对上门之人虽为礼遇,也总是保持一种距离,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明白他不喜欢热闹,于是也就不再怎么打扰,只是家中做了什么糕点吃食,或是自己家种的瓜果蔬菜,便让孩子们送去一些,算是个意思,邻里乡亲之间,也相处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