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吧 关注:1,004贴子:4,163

【哲学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哲学思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最爱卓妍吧           发帖人 中国之猎


IP属地:上海1楼2006-08-02 23:16回复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礼治精神 

    中国文化不仅丰姿多彩,而且有着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这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关于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说:“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所谓文化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着人们实践的思想,亦即世界观和人生观。无疑,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显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容是丰富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极为丰富的。张岱年认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张岂之先生在其《中华人文精神》中指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七点;1.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2.刚柔相济——穷本探原的辩证精神;3.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4.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5.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6.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7.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还有很多学者都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做过精辟的概括和总结。 

    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作如下归纳: 

    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贯穿着刚柔、动静、有为与无为等一系列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承,有着深邃辩证精神的范畴。这些范畴的斗争与统一,一方面成就了中国文化的多姿多采、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考察时因视角的不同而产生严重分歧。五四前后,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论战中,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从中西比较出发,以西方“人和自然”尖锐冲突的“积极进取”精神作为参照,得出中国传统文化“主静阴柔”,并进而推出“被动无为”的结论。就当时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而言,为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熔铸新的民族性格,这种归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毫无疑问这种归纳也失之公允。中国传统文化不全也不可能全是推崇柔静的文化,因为一种完全柔静无为的文化创造不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成果来。因此张岱年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一文中指出:主静阴柔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从属地位,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最早的代表《尚书》和《诗经》中,这两部儒家典籍里充满着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前进气息。如《尧典》里对先王“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功业的颂扬《无逸》中对成王尽忠尽职的谆谆告诫,《公刘》、《生民》中描写的周部落诞生之初的创业艰难等。 

    孔子是极力提倡有为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一生奔波,幻想以周礼匡扶乱世,“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结果是“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饱食终曰,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投以极度的蔑视。以为君子应当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儒家学派的后继者们,对“有为”和“自强”的学说进一步发挥,孟子从人格修养,扩充人性中善的成份这一角度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苟子则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制天命而胜之”的著名论断。对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做出明确表述的是《易经》。《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天体运行无休无止,永远向上的规律,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此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便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 

    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相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早就存在着主静尚柔、涵虚无为的另一倾向。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就是如此。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敢为天下先”的主张,庄子更是“等生死,齐是非”,要求人们介于“有用无用之间”,忘掉自身,“清静无为”。道家的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并不时与儒家的积极有为交错纠缠。以至于在二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主刚与主柔,主动与主静,进取与无为的矛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


    IP属地:上海3楼2006-08-02 23:17
    回复
      <文毕>


      IP属地:上海9楼2006-08-02 23:18
      回复
        论述深刻!!


        10楼2006-08-09 13:05
        回复
          我也喜欢哲学


          13楼2006-08-09 13:16
          回复
            • 61.134.203.*
            支持传统文化的复


            14楼2006-08-09 13:35
            回复
              占中国文化比例最大的是儒道,其实应该是儒道结合,界线有但不明显。

              中国的“哲学思想”似乎起源于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么~~~


              16楼2006-08-09 13:46
              回复
                • 59.61.46.*
                如heiwen007所说的事多着呢,前段时间媒体报湖北襄樊高莺莺事件,一只奶头被咬破,而法医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说是坠楼身亡.为了毁灭证据既然动用武警强行抢走尸体并火化,案件知情人一一失踪,直到现在任无结


                17楼2006-08-09 14:18
                回复
                  写得不错,佩服有哲学思想的人.


                  19楼2006-08-09 15:12
                  回复
                    • 211.144.206.*
                    美丽的空间:千寻社区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寻由此而得名也。千寻者,有虚无缥缈,遥遥无期之悠远;有柔情似水、寻寻觅觅之朦胧;有清风徐徐、皓月当空之清新;能共天下之美,深得词中佳境,交友社区,以此冠名,堪称经典。 
                    千寻力破时代之潮流,不与世俗为伍,谋与世俗之外另辟一新境界,攫取自然之秀美,人性之纯真,去伪装,存真诚,以简单为上,以朴素为尊,追求自然之灵美!仿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流俗之中,却又不然污泥。博客、相册、个性空间三者简单组合,不失内容,又颇为简洁,成千寻之构架。 
                    博客者,千寻之核心,清新界面,有若清风拂面,文字含情,发自心灵深处,于此之中,可与天下共享其乐,亦可与天下人倾诉其苦。无需躲进小楼,直可得自然之趣,人性之美。可消愁苦,可去重压,可倾其情,可诉其苦,温馨之至,有若家园,故有人称:“千寻,我的家!” 
                    相册风格,取法简约,素以简单为美。相册之中,多千寻网友之家珍。生活写照有之,风景名胜有之,各种奇景怪照亦有之,颇有风趣,颇有内涵,可纵观天下,可回味生活,其中妙处,自不待言,真可谓张张见色彩、册册见真情!直将人推至妙境,远离凡尘。 
                    至于个性空间,则不失潮流。张扬个性,崇尚自由,实千寻之精神。其中板块,可随性操作,任意而为,极人之所欲,畅享自由个性,是为千寻之大特色。三者之中,个性空间为最前沿,唯此一点,紧扣时代脉搏。却不失自然之质朴,虽为潮流,却不流于世俗,不但体现千寻自由个性之要求,又能体现自然质朴、回归心灵之核心,是为千寻之精神! 
                    千寻者,唯以再造心灵空间为己任,以其百折不挠之精神,创造心灵之家园,予世界一安静空间。千寻以开放之精神,广迎天下人,唯愿天下人共同构建和谐之社会! 

                    美丽的空间:千寻社区 
                    2006-8-8上午办公室


                    20楼2006-08-09 15:27
                    回复
                      • 222.82.124.*
                      物极必反,如18楼所言,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至就会走向反面,因而夫子才教以我辈中庸之道,即做事讲究分寸,把握一个度量.以量变促质变,让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


                      21楼2006-08-09 15:32
                      回复
                        • 218.91.103.*
                        请问楼主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文化有冲突吗?现在共产党在极力宣扬马克思主义哦~而传统文化的宣扬就少多了!我们从小就开始学马克思主义,而道家的文章只在高中学了一篇!!!现在我连阴历和农历都不知道,汗~


                        22楼2006-08-09 15:49
                        回复
                          ”用西方的观念衡量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当然就只剩下碎片和玄惑了,因为她不是西方的产物。”


                          水平有限 不明白上面这句话的意思 


                          23楼2006-08-09 16:01
                          回复
                            • 221.2.186.*
                            ret


                            24楼2006-08-09 16:07
                            回复
                              因为西方文化讲究一种体系的建立,而东方文化对于顿悟的天机极为重视,境界到了,但不可说不可言,留下的更多是在达到之前的话语。所以才说是碎片和玄惑,但那是从西方思想看过来的


                              27楼2006-08-09 16: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