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三国志陈寿也没有否定赵云单骑救主,只是没有详细描写。网络上对赵云能力的怀疑,大概是因为把三国志捧为真理。陈寿写三国志是在晋朝,晋承于魏,于政治上比较敏感的东西也不好细写(蜀亡于晋,蜀国既然是晋的敌国,把敌国武将写得太神勇,难免有煽动的嫌疑),但是不写不等于没有发生,三国志也仅是一家之言,并非真理。易中天也说,史书讲的是历史形象,而非历史真相。
依据其他史料,当时赵云在当阳的事迹,应该已经是名震天下,妇孺皆知。有司马光诗一首。
《三国志通俗演义》赞赵云诗
司马温公(应为司马光)有长阪词:
当阳草,当阳草,点点斑斑如血扫。
借问当时何事因?子龙一战征旗倒。
曹公军将魂魄飞,杀入重围保家小。
至今此血尚犹存,不见英雄空懊恼。
当年赵子龙当阳之事三国志上无记载,但有百姓口耳相传而已,民间野史虽多有虚妄,也不至于空穴来风。据说早在宋朝就有说书人讲这三国故事,而说书先生为了吸引听众,喜欢添油加醋,所谓百万军中和七进七出,应该是夸张了的结果。具体冲了几趟不得而知,但当时赵云被困军中,为了保护幼主,于生死之间激发非同寻常的求生愿望,从而创造当阳这个奇迹,也是可能的。
罗贯中是整理史料和民间传说才有了三国演义,包括关公显圣这样的事,都不是罗贯中自己瞎编的,民间传说早已有之,罗贯中只是整理收集写成小说而已。
要说最先神化赵云的,应该就是古时的说书先生了吧,他们投百姓所好,给像赵云这样的忠义英雄添些光彩,大伙更愿意听。
而把赵云神化到极致的,当属京剧,戏剧曲目中连张绣都死在赵云手里,这和历史不符。
所以说,神化赵云的是老百姓、是民间艺术家,罗贯中——他真的是无辜的。
依据其他史料,当时赵云在当阳的事迹,应该已经是名震天下,妇孺皆知。有司马光诗一首。
《三国志通俗演义》赞赵云诗
司马温公(应为司马光)有长阪词:
当阳草,当阳草,点点斑斑如血扫。
借问当时何事因?子龙一战征旗倒。
曹公军将魂魄飞,杀入重围保家小。
至今此血尚犹存,不见英雄空懊恼。
当年赵子龙当阳之事三国志上无记载,但有百姓口耳相传而已,民间野史虽多有虚妄,也不至于空穴来风。据说早在宋朝就有说书人讲这三国故事,而说书先生为了吸引听众,喜欢添油加醋,所谓百万军中和七进七出,应该是夸张了的结果。具体冲了几趟不得而知,但当时赵云被困军中,为了保护幼主,于生死之间激发非同寻常的求生愿望,从而创造当阳这个奇迹,也是可能的。
罗贯中是整理史料和民间传说才有了三国演义,包括关公显圣这样的事,都不是罗贯中自己瞎编的,民间传说早已有之,罗贯中只是整理收集写成小说而已。
要说最先神化赵云的,应该就是古时的说书先生了吧,他们投百姓所好,给像赵云这样的忠义英雄添些光彩,大伙更愿意听。
而把赵云神化到极致的,当属京剧,戏剧曲目中连张绣都死在赵云手里,这和历史不符。
所以说,神化赵云的是老百姓、是民间艺术家,罗贯中——他真的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