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言:“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对于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人而言,是一辈子的大事。从婚礼的筹备开始,选喜饼、选婚纱、拍婚纱、订喜宴时间与地点、设计喜帖、统计参加的人数与桌数等、选择菜色以及婚礼中的流程等,常常让许多新人们忙得人仰马翻。参加过许多次婚宴摄影的笔者,每每看到这些新人一大早就起床化妆准备东西。忙得连吃口饭喝口水的时间几乎都没有。喜宴时如同两尊铜像在主桌上坐着。好不容易送完客之后。又要面临结帐、整理用品,直到三更半夜才有机会摸到床好好睡上一觉。
而且别忘了,第二天可是新娘回门的日子,若是有请回门宴的家族,昨天婚礼的流程几乎又要再跑一遍。因此婚礼当晚的“洞房花烛”应该除了天赋异禀的人以外,几乎都是摸到枕头就给他呼呼大睡吧?不过不管婚礼多么累人,但人生的大事总是要好好的规划与执行,不是吗?
提到婚礼,在数码相机泛滥的年代,不免想到“婚礼摄影”, 婚摄这档子事情,第一次接触是笔者大哥结婚时。记得当时席开88桌,笔者当时是身兼前导礼车的驾驶兼摄影,不过摄影的任务是在喜宴之时。婚礼仪式举行时,印象中倒是没有人进行摄影,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是底片机的时代,整天拍摄下来,少说也要五六卷以上的底片。不过若问我为什么婚礼仪式时没有拍照,喜宴时才拍照,说真的,笔者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脑,实在是不知道为什么。
但那次的喜宴摄影,着实让笔者受了一次震撼教育。想一想,八十多桌的喜酒桌,在上第三道菜时就开始敬酒,等到八十多桌的桌次逐一敬完酒之后,也正好是送客的时候。笔者从头到尾只吃到三道菜,就这样满场跟着新人跑。
还记得用的相机是佳能单反相机(忘记型号了)加上一颗28-105mm的镜头、四卷底片就这样从头拍到尾。在那个时代,什么光圈、快门、底片感光度值(ISO这个名词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咧)都搞不清楚的时候,献出了喜宴摄影的处女秀。想当然尔,拍出来的照片会好到哪边去才有鬼,因为无外闪,也不懂得机身设定调整,更不用说流程的掌控、技巧的掌握以及角度的拿捏等“眉眉角角”。
该说是拜数码相机兴盛的关系吧,越来越多人投入了喜宴摄影的行列中,不管是与婚秘配合的专业摄影,还是亲戚朋友义气相挺临时抓公差的摄影,或者是参加朋友喜宴带着相机临时卡一脚的摄影。数码相机的便利性,让婚礼摄影逐渐的普及。只不过,婚礼摄影要拍的好、拍的巧,其实有许多门道要学习的。这一篇摄影教室单元中,笔者就以亲身经历过的婚摄经验与大家分享。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c/item/9a014a9049485ebea977a41b.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