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宅人心中都有...吧 关注:10贴子:148
  • 3回复贴,共1

【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路遇塌方如何应对
1、在道路塌方比较严重的地区,轿车无法行驶,应原路返回找到能够提供补给的地方,再考虑改走其他线路。
2、在遇到轻微塌方的情况时,可先派人探查前方道路车辆是否能通行。
3、在公路或国道出现断路或塌方的情况时,政府和有关部门很快会组织救援,遇险人员要耐心等待。
4 、驾车出门远行要必备一些食品、饮用水和燃料,以备遇到断路或难以找到补给用品时的急需。
遇泥石流如何脱险
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4、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都市洪水如何抗灾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并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如遇高温如何避暑
1、气温升高,对人们的各种生理机能影响非常大,即使是身体强健的人也要做好心理调控。坐在家里看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适。
2、在饮食方面,一方面体弱人群要适量饮用淡盐水;另一方面,少吃油腻食品。
3、在家中,大家可以利用空调、冰块等为室内降温,但在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
4、老、弱、病人遇高温酷暑天气最好减少出门的频率和时间,如果非要出门,一定要打伞并避开强光。
5、出现高温天气,市民们应适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早做防高温的准备
狂风突起如何化险
1、大风中要在轻型车上放一些重物,或者慢速行驶,必要时还要停车。
2 、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长期逗留。有的广告牌由于安装不牢,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
3 、走路、骑车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会给行人带来危险。
4、强风中尽量少骑自行车。顺风虽不会对骑车造成太大危险,但是一旦侧风向骑行,很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摔伤。
风中如何避免家庭受损
1、把容易被风卷走的东西搬进房子里或在原地固定住,如花盆、晾衣架等。在得知天气预报有大风天气后,要及时把露天阳台上的东西搬进屋,以免掉下去砸伤路人。
2、门窗要关锁妥当,迎风一面的门窗更应如此。如风势猛烈,不妨用木板或沉重的家具顶住向内开的窗户。玻璃窗贴上胶布,以免玻璃被击碎时碎片伤人。
3、准备好蜡烛、火柴和手电筒。如果大风造成停电时可随手拿到。如果有野营用的煤油灯等一些露营用具,也拿出来准备应急。
4、可以提前准备塑料袋和防水胶布,用来封住吹坏的窗户和漏洞。
5、大风起时,在屋内不要站在迎风一侧的玻璃窗前,同时要将贵重物品远离迎风的玻璃。
6、狂风大作时常常伴有雷电交加,此时应尽量拔下电器插头(包括落地灯和台灯插头),另外,电视天线引入线最好也要从电视机背后或录影机上拔下。



1楼2011-09-19 21:03回复

    大风揭瓦怎么办
    1、狂风大作时若窗户玻璃或落地大窗破碎,应迅速把贵重物品搬到别的房间,如果因此沾湿衣服、手脚,切勿碰触电器开关。
    2、屋顶瓦片被大风掀起时,暂时先不要到室外查看,以免被坠落的瓦片砸伤。
    3、用竹木、镀锌铁皮等材料搭建的房屋,一旦被大风掀了顶就可能整间塌毁,因此,狂风暴雨来临之前最好及时躲避。
    4、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天花板如有水滴下,可能是屋顶渗漏或有破洞,除了拿水桶接水以外,还可以用塑料袋等物从里面临时堵住漏水处,待风雨过后再修补。
    家庭防风秘笈
    1、留意天气预报,做好防风工作。
    2、检查门窗能否关紧,门扣和门锁是否牢靠。
    3、定期检查屋瓦、楼顶防水层。
    4、接近窗户的树枝要及时修剪。
    风中如何确保行车安全
    1、集中精力驾驶车辆,注意自行车的动向,尤其应注意低头骑车者,提防他们只顾行路而不顾机动车辆和突然闯入机动车道。同时坚持中低速度行驶,随时准备制动停车。
    2、遇到不稳定的目标,要用力鸣笛。
    3、过往交叉路口或在混合交通道路上行车时,更提防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突然闯入自己的行车路线。
    4、如果驾驶的是敞开式货运车辆,对车上装载的物品要捆扎牢固,防止被大风吹走或散落。
    5、在大风中行驶,尽量把车窗玻璃摇紧,防止沙尘飞进驾驶室影响驾驶员的呼吸和观察。
    6、在大风伴有扬沙时,应打开雾灯,使其他车辆能提早发现你。
    家庭避雷保险秘笈
    1、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雷侵入。
    2、在雷雨交加时,最好把室内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话插头。
    3、雷电天气时,居民在家中最好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
    4、不宜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冲凉,因为巨大的雷电会沿着水流袭击淋浴者。
    户外避雷十大方法
    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人们在雷电大作时,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有人遭雷击怎么办
    1、人体在遭受雷击后,往往会出现“假死”状态,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首先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
    


    2楼2011-09-19 21:03
    回复
      2025-08-06 16:22: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其次应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3、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
      遇到雷击如何躲避
      1、为了把感应雷“扼杀在萌芽状态”,一般家庭至少安装三个避雷器。
      2、不要靠近高大电线杆、高塔、大树、烟囱等物体,至少保持两米远的距离。
      3、打雷时尽量不要开水龙头,更不要洗澡,游泳时应迅速上岸。
      4、远离门窗,尽量不用或少用电话、手机或收音机。
      5、在室外突遇强雷雨,不要许多人挤在一起。雷雨时禁用家用电器,最好将插头拔掉。
      地震来临如何避震
      1、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户外避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真地震了该怎么办
      大震前会出现地光、地声、地面的初期震动等现象,这是地震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报,一般来讲,从地下初动到房屋开始倒塌会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差,专家们称之为求生时间。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有258人在求生时间中采取了紧急避震措施,188人得以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专家提示,只要事先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地震来临时抓住时机,冷静判断,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可能劫后余生。
      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专家建议,在北京这样以楼房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应该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适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3楼2011-09-19 21:03
      回复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专家建议,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唐山地震教训多
        案例一:
        这是发生在唐山二中张文成老师身上一个真实的故事。唐山地震前的一天,张老师对13岁的儿子长生说,“如果地震来了怎么办?”长生回答:“我躲进大衣柜里就不怕了。”张老师听了也没在意。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地震真的发生了,张老师先被晃醒,一边喊一边向外跑,长生被喊醒后当真往大衣柜处跑,他刚跑到大衣柜跟前,就被倒塌的大衣柜挤在墙外动弹不得,最终没能逃生。
        专家点评:大衣柜重心高容易倾斜,人们不如躲到坚固低矮的家具下或炕沿边这样更为安全。
        案例二:
        唐山地震当天夜里,一位叫陈元学的人去厨房打水,正在此时地震发生了。他刚抱头蹲下,就听到房子倒塌的声音,人随着房子往下降,降到不到二层楼高时,他随着脚下下沉的地板落在了废墟上,全身并无大碍。他居住的楼房靠南侧的大房间全部倒塌,而靠北侧的厨房、厕所这样的小开间只倒了上面两层。全楼幸存的85人中,除部分住一层南侧大房间及时躲避到三角空间幸存外,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躲在北侧小开间内而劫后余生。
        专家点评:小开间因房子整体性较好,面积小,房顶只能向一边甩,不会直接坠落,身处小开间可避免砸埋
        


        4楼2011-09-19 2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