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欧陆军队的国家化与职业化,并非凭空而起。在那个时期以前欧陆诸侯们都曾经做过一些尝试。这些尝试都未能取得完全的成功。因为建立一支属于国家的职业军队耗费巨大,这并不是当时的欧陆诸侯们能够承受的。大航海带来的商业利润提供了建立职业军队最基本的要素——金钱。另一方面三十年战争也表明,尽管雇佣军和义务军比较节省开支但是根本难以保证他们的素质和忠诚。无论是雇佣军的队长还是封建贵族都视背叛为家常便饭,在这些朝秦暮楚的将军中甚至包括华伦斯坦孔代亲王 蒂雷纳子爵这样最为优秀的将领。同时由于武器技术的进步所导致的战术革新,也要求高素质的军人。这一连串情况促成了欧陆列强在17世纪的专业化国家化改革。拿骚的莫里斯依靠尼德兰的财力和高素质的雇佣军最早开始了这一改革,瑞典的古斯塔夫第二吸取莫里斯的经验和理论打造出欧陆第一支完全属于国家的职业化新军。但是由于瑞典尽管具有国民基础但是却缺乏经济基础,古斯塔夫在外部征战之时依然要依靠大量的雇佣军以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在古斯塔夫去世的1632年,他指挥着十四万人,其中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是真正的瑞典人,其余的不是从德国当地雇来的,就是从出钱不出兵的同盟者如萨克斯·威玛的伯纳德等处来的半雇佣军人。但是这些军队都是采用瑞典的战争体制来训练。这种做法的最大的意义或许是为欧陆其他列强的军事改革提供了种子。最后承接古斯塔夫改革并将之完成的是法国的米歇尔·勒·泰利埃(Michel le Tellier)和他的儿子卢瓦(Louvois)侯爵。如果说拿骚的莫里斯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和实验古斯塔夫根据这些理论和实验创造了全新的军事体系,那么米歇尔·勒·泰利埃就是将这一体系融合于国家体系之中使之最后完成的人物。无疑尽管内战之后的法国残破不堪,但是有一群最优秀的人才可供趋势,在两位红衣主教黎塞留和马萨林法国海军的缔造者科尔贝尔 米歇尔·勒·泰利埃父子 等人的努力之下短短几十年不单使法兰西从内战的创伤中回复,并拥有数十万精兵,孔代亲王和蒂雷纳子爵等人正是凭借这样支庞大的军事力量将法兰西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并为欧陆军队的国家化职业化提供了一个完全的模式,同一时期英国和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正是按照法国的模式得以完成。法兰西又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成为欧陆各国争相学习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