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能教育吧 关注:13贴子:227

【北京学能教育】【学能家长手册】(不断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致中学生家长:
升学竞争是在人生道路上无法绕行的、最激烈的竞争。家长们深知中学阶段的学习对人生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20岁比工作,30岁比事业,40岁比子女,家长们常常因为子女的学习成绩、学习状态不尽如人意,而黯然神伤。于是乎蜂拥而上的教育投资,希望能够尽快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拿到更好的名次,激发更好的状态。但这些冲动的背后,家长们往往忽视了一些本质的东西。比如:孩子到底有什么问题?作为家长,我真的认识清楚了么?我目前为他所做的,是否能够真的对他有效果?
也正因为很多家长对孩子目前学习状态的本质认识不清晰,导致了盲从,盲目的解决,对子女的教育措施选择简单化,主观化。学能教育在1669例北京中学生的案例中,发现多达77%的家长存在这一问题。
撰写学能教育手册,希望家长通过阅读,能够简单了解观察和沟通子女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真正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并找到最有效的帮助孩子的教育措施,这样会使你的教育方法更优秀,教育投资更理性,教育决策更科学。
本手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了目前我们对孩子观察分析中的一些误区;第二部分向家长们讲解如何运用学能知识来正确的判断孩子的学习问题;第三部分向家长介绍了学能教育特有的针对孩子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学能教育组织了“学能教育家长课堂”公益活动,学能研究院的专家将无偿为家长们传授学能教育提升孩子学习状态的知识和方法;学能教育还从2011年10月起,专门为中学生开设“学能公益体验课”活动,通过学科授课的方式来客观发现学生的学能问题,并作出具备科学参考意义的《学能提升报告及解决参考》,为今后的家庭教育服务。


1楼2011-09-30 16:12回复
    网址呢?


    2楼2011-09-30 20:12
    回复
      目录
      第一部分:对学生学习的认识误区
      父母的困惑
      父母对学生的认识误区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瓶颈
      机构对学生的认识短板
      学习状态归因
      第二部分:运用学能判断学习问题
      认识影响学习状态五要素
      采集学能现象
      根据现象推理学能问题
      学能问题分类
      第三部分:学能问题的解决
      学能问题解决思路
      学能沟通
      学能模式
      学能教育学科特色
      学能教育服务
      申请表
      第一部分:对学生学习的认识误区
      学能教育研究发现,学生们出现成绩良莠不齐的结果,归因是学习过程中学习状态的差异。学生的学习状态是通过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心态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持续发生变化的,但在基础教育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的教师,也包括中小学辅导机构,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总是有失偏颇。
      父母的困惑
      智商和学习动力基本相同的30名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中开始了初中阶段的学习,结果在初一期末的时候,30名学生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在授课教师、学习环境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就好像同样是两位种树的园丁,每天我们都在为树木浇水施肥,两位园丁对待树苗所付出的精力基本是相同的,但结果是:自己种植的树苗尚弱不禁风,而另一位园丁种植的树苗却茁壮喜人,这种事情着实会让园丁们伤心和困惑。
      


      3楼2011-10-01 09:11
      回复
        父母对学生的认识误区
        1、家长对学生学习状态的采集渠道:
        1)日常观察:通过学生课后学习精力投入,学习时效率,情绪高低,是否有兴趣等现象进行观察
        2)学生反馈:在于子女的沟通中发现学生是否有厌学、逆反、烦躁等状态
        3)教师反馈:家长会等场合,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评判形成学生的在校印象
        4)成绩变化:学生的成绩变化为家长提供了偏科、进步或下滑等直接信息
        2、家长由于不懂得学能
        1)现象归类不科学,如:贪玩、没兴趣学
        2)受子女反馈的误导,如:一考试就考不好,天生不适合学数学,老师对子女不关心
        3、家长的感性认知导致解决学能问题缺乏针对性
        1)认为子女贪玩的家长多采取的措施是抑制现象的发生,不许玩、限制玩等
        2)在学科方面也是发现子女哪不会就立刻补哪,对家教机构的要求非常明确,但仅仅能够解决局部的知识点短线问题
        3)家长对于子女学习状态的评估由于过于感性,问题归因不够科学,导致解决方法治标不治本,效果欠佳。
        


        4楼2011-10-01 09:13
        回复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瓶颈
          1、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采集渠道:
          1)授课过程观察:教师会通过学生在其授课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学生状态
          2)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通过作业、练习、测试等完成情况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预估学生的课后情况
          3)学生纪律情况:教师通过学生在校时间的纪律表现,观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4)学生、家长反馈: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心中和学生在家庭中表现得更多信息
          2、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认知具有不均衡性
          1)教师能够明确对学习状态画像的学生,仅能够占到教师所带学生的30%左右。这30%的学生往往是成绩优异及个性鲜明的学生
          2)教师对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描述学习状态时,仅为印象表述,概括幅度较大,缺乏细致入微的分析
          3)教师对学生的学科知识点问题普遍了解比较透彻,但由于学科问题由不同的教师掌握,使学生的学科问题往往无法形成汇总分析
          3、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解决方法
          1)通过学科教学措施干预,提升学生学习状态。如:提问、作业布置、重点抽查、强化训练等
          2)教师由于面对学生较多,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学能问题,在解决上缺乏持续性和针对性


          5楼2011-10-02 09:23
          回复
            学习状态归因
            学能教育研究发现,学生们出现成绩良莠不齐的结果,归因是学习过程中学习状态的差异。学生的学习状态是通过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心态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持续发生变化的,通常家长们会依据学生的学习现象,学习成绩波动来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某家长说:“我家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不好,我发现他晚上在房间学习时,不是在睡觉就是在用手机上网”。这就是典型的通过学生的学习现象来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某家长说:“这次期中考试,我家孩子的成绩下滑了20名,他最近的学习状态很不好”。这是典型的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波动来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
            注意:在捕捉这个词下面我们划了下划线,这是因为我们强调的是,作为家长往往只是通过管中窥豹的方式片面的抓取到一些学习状态信息,这是不全面的,尚且无法去触及真正影响孩子学习的本质问题,并不能说家长已经了解和清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们有的学习状态时好时坏,有的学习状态一直不错,学习状态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持续变化的。但家长不要认为这是琢磨不透的,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并不随机,而是遵循着一些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学能教育研究发现,通过学生对待学习(或某一学科)的能量感、意愿度、情绪、自我认同及信念五个要素的梳理,就可以明确把握其变化规律。


            9楼2011-10-02 15:52
            回复
              第二部分:运用学能判断学习问题
              学生们有的学习状态时好时坏,有的学习状态一直不错,学习状态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持续变化的。但家长不要认为这是琢磨不透的,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并不随机,而是遵循着一些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学能教育研究发现,通过学生对待学习(或某一学科)的能量感、意愿度、情绪、自我认同及信念五个要素的梳理,就可以明确把握其变化规律。
              认识影响学习状态的五要素
              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认识一下这五个要素:
              能量感:是指人对于自己是否能够驾驭某一事物的评估。
              例如:学生看到一道圆形、三角形综合的几何题时,出现了挠头、皱眉,没有信心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该学生对于驾驭这道几何题缺乏能量感。
              意愿度:是指人是否愿意为所面对事物投入自己的精力。
              例如:数学课开始前,学生看到了课程表的安排,会说:哎呀,怎么又是数学课,最讨厌数学课了。这个现象说明该学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上数学课。
              情绪:是指人在做某项事情时,受到了人与人关系、人与环境关系的干扰。
              例如:学生由于某些原因,不喜欢自己的化学老师,上课的时候受到这种情绪的干扰,听课并不认真,有问题也不去主动发问。这个现象说明学生的情绪收到了人与人关系的干扰。
              自我认同:是指人由于经验、体验累计的对自己的规条限定。
              例如:学生说:我天生是个文科生或者我觉得理科不适合我。这就是学生给自己的规条限定。学生说:我记忆力不好,对于历史、政治这种需要背的学科不擅长。学生的这些规条限定必然会影响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信念:是指人由于经验、体验累计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例如:学生说:上课举手发言是爱出风头的行为。学生说:我觉得为考试学英语没有意义,老外也未必能够做对我们的考试题。这两个现象鲜明的反馈出了学生的信念问题。
              学能教育将能量感、意愿度、情绪、自我认同和信念这五个要素定义为学能要素,由这五个要素所涵盖的学习状态问题称之为学能问题。针对学能问题,学能教育研究出了系统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们可以通过接下来章节的阅读来深入了解。


              10楼2011-10-03 09:00
              回复
                采集学能现象
                学能教育认为学习状态是持续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通过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学习心态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状态。而学习状态是由特点各异的现象表现出来的。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现象采集。学能教育在总结学生现象的基础上,划分出四个明确的时间段,时间段划分能够使我们对于现象的观察更清晰。这四个时间段分别是:听讲时间、任务时间、自主学习时间、业余时间。听讲时间即学生在学校听教师讲课或参加辅导时听辅导教师讲课的时间;任务时间即学生为完成作业、教师、家长等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学习的时间;自主学习时间是指学生在无任务情况下,自主规划学习内容的时间;业余时间即学生没有从事学习的时间。
                我们来罗列一下在各个时间段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现象。学能教育对1669例北京市初高中学生进行了案例调研,归纳得出的这些现象,它们涵盖了学生学习现象的87.9%。
                听讲时间
                听课纪律类:上课游戏、上课睡觉、上课看小说、上课交头接耳、上课吃东西、上课画小人、赶写其他科目作业等;听讲反馈类:思想开小差,眼神、肢体语言对听讲收获无反馈,不主动思考、应答、发问、判断;记录类:上课不记笔记,不标记重难点,不主动对疑问进行标识;随堂练习类:不愿意做,不认真做,不会做。
                任务时间
                态度类: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做作业、抄袭作业、拖延到最后做、嫌多怕难;效率类:做作业耗时长,大量作业题不会做,做不完,准确率低;解决困难类:闷头钻研、主动问老师、主动问同学、查课本、被动等待、抄袭、置之不理;
                自学时间
                计划类:自学时间无计划,自学无目标、自学无主次,内容随意性大、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内容,什么紧迫学什么,内容规划教条,不复习,不预习,不备考;
                业余时间
                业余时间与学习时间反差大,不务正业就精神;影响学习的情绪因素:沉溺游戏、沉溺小说、恋爱、与家长关系等;


                11楼2011-10-04 09:20
                回复
                  根据现象推理学能问题
                  我们罗列了一天之中学生可能发生的学习现象,这仅仅是我们在某个时间点上将学生连贯的学习状态做了一个截面图观察,实际上如果我们每天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这样的截面观察,就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现象发生、持续、结束的时间线,而伴随时间线的就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学生的自我心理设限,我们称之为学能问题。我们一起来预判一下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些心理设限导致的。
                  听讲时段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心理设限导致的:这科目我学不好;问老师,讲了也听不懂,不好意思问;落下太多已经听不懂;怕老师批评;从来随堂的题都不做;老师一会儿讲,现在做没用;我同桌是好学生,等着抄就OK了;这个老师上的课没意思;我上课一直是这种状态;都不会,不知该问什么;不愿意和老师套近乎;我就是个调皮的学生;别人做了我也做;有些不会忍一忍也能过去,可能将来老师还能讲;记笔记会影响我听讲;学这个有什么用;调皮才有个性;似懂非懂地过去了,对上课收获无所谓;觉得问问题没面子;不知道有什么好记的;太麻烦了,其实书上都有。
                  任务时段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心理设限导致的:做不出,没有成就感;对于任务没兴趣;先做我喜欢的科目吧;应付应付把作业交上吧;等着同学做好,抄一抄;这个科目老师很烦,作业枯燥而且很多;最不喜欢的就是数学作业了;习惯边听音乐边做作业;我就是很笨;我思考问题比别人慢;我是慢性子;劳逸结合是我的学习状态;反正老师也知道我不会做;回回交作业都被人催;最后写才效率高,我有拖延症;反正老师应该会讲,先不管了;我讨厌同学之间互相问;反正老师也不会全改;不会就不会,反正我不会的多了;同学都很忙,他们都很敷衍;我平时学习靠自己看书,上课基本不听。
                  自学时段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心理设限导致的:从什么地方学?我也不知道我该学什么;我最喜欢语文,自学的时候就多看语文;考前抱佛脚;我没有复习的习惯;我没有预习的习惯;我临近了考试复习不进去;我没有自制力;我听从父母的规定;我从来都是在自学时间偷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业完成后我基本不学习;我的学习主要是在考前临时抱佛脚;如果非要我学习的话,我就应付;我的自学是表现给别人看的;其实我的自学是应对家长的规定;学习对我来说就是看看书,做做题。
                  非学习时段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心理设限导致的:我不适合应试教育;即使我不学习我也能养活自己;我将来想开发游戏,我将来想当小说家;我最喜欢下课时和同学讨论游戏;我已经长大了,不用你们管;我需要的是心灵上的自由;你们越管我我越不听;你们不了解我;游戏也是个本事;韩寒也不学习;我觉得谈恋爱不影响学习。


                  12楼2011-10-04 09:20
                  回复
                    这么多内容啊!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1-10-04 12:25
                    回复
                      咕~~(╯﹏╰)b,根据学能教育我的能量感不高(⊙o⊙)…


                      14楼2011-10-04 14:41
                      回复
                        学能问题分类
                        学能教育将心理设限问题进行了分类。在前面文中已经提到“学能教育将能量感、意愿度、情绪、自我认同和信念这五个要素定义为学能要素,而以上罗列的心理设限问题,都能够被这五个要素所涵盖,我们称之为学能问题。”所以,学能问题实际是学生由于体验、经历等因素不断叠加,人为的给自己造成心理设限,并主导了孩子的学习状态。
                        由于每个学生的体验和经历是不同的,所以没有学能问题完全相同得学生。我们首先要承认学生学能问题的差异性,所以非常强调学生之间状态或现象比较的家长要注意,单纯通过比较来刺激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并不科学。
                        家长也不要判断出子女的学能问题,就立即采取否定的方式进行解决。学生给自己人为心理设限的动机都是好的,他们是希望能够让自己的生理感受更加顺畅或心理自尊心、表现欲、成就动机等得到满足,这是由人的潜意识决定的,并非学生刻意为之。我们要尊重这一点。
                        第三部分:学能问题的解决
                        学能教育在对学生案例的调研中发现,在年级成绩排名前20名的学生,学能问题的数量远远少于班级的平均水平。而年级成绩排名后30名的学生,学能问题的数量较多,且自我认同类问题及信念类问题比较突出。学能教育先后实施了针对初一、初二学生的1000多例学生一对一辅导,不同的是,在授课过程中学能教育不仅仅解决学生学科知识点的缺漏问题,同时还针对学生的学能问题进行弱化和消除,以学期为单位的统计结果是,学生的成绩提升幅度远远优于传统的单纯学科一对一辅导,且学生在非辅导时间的学习状态显著优化,很多好学生进入了“好学生状态”的良性循环。


                        15楼2011-10-05 09:04
                        回复
                          学能问题解决思路
                          在第二部分中家长已经可以系统判断子女的学能问题了。但学能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学能教育对于学生学能问题解决的四项基本思路。
                          第一、学能问题归类,学能教育将学能问题按照能量感、意愿度、情绪、自我认同、信念五个要素进行分类,每一类问题都有着共同的解决方式。
                          第二、学能沟通,由于能量感、意愿度、情绪都是作用于事物过程时发生的限制状态发挥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及时有效沟通改变学生当时的状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学能模式调整,自我认同、信念类的学能问题,比能量感、意愿度、情绪类学能问题要更加深刻,体现的是学生对旧有模式的习以为常,要想解决这一类学能问题,则需要改变旧模式,依赖旧的模式只能获得旧的结果。
                          第四、学能问题是学生在学习学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然要依托于学科来解决,所以学能问题的解决方案仍然要在学生学习学科的前提下来实施。
                          学能沟通
                          学能教育在沟通的原则上一直认为有效用比讲道理更为重要。学能教育非常重视通过与学生沟通,抑制学生学习当中的负面现象,当负面现象经常被抑制就会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学能问题。沟通的作用在于能够及时打破对方对自己的心理设限,打破了这些心理设限就能够使学生在当时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提升,从而学习效率就将得到加强。学能教育先后针对200余例中学特级教师和300余例学能问题较少的家长进行了沟通画像研究,提取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十类沟通模型。掌握了这些学能教育的沟通模型,可以使家长们与子女的沟通更加顺畅,并在3至4个月的中等频次沟通后,可以明显的抑制学生的学能问题。学能沟通的十大模型分别是:上推法、下切法、先跟后带法、感知位置法、时间线法、例同法、隐喻法、动机挖掘法、潜意识引导法、目标确定法。
                          学能沟通的十种方法不仅仅只应用在对于现象的抑制和学能问题的解决过程,学能沟通对于建立亲和力有非常大的好处。由于学能沟通基本避免了与学生的心理设限直接冲突,而是技巧性的引导其认识或转变,使得学能沟通相比传统的教育沟通要有效和顺畅,学生对学能教师的好感度上升明显,能够熟练运用学能沟通的家长及教师的亲和力较好。当前学生对于教师亲和力的要求较高,对于家长的管理方式逆反情况也较严重,家长掌握了学能沟通的技巧,将非常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家庭的亲子关系。


                          16楼2011-10-05 09:05
                          回复
                            学能教育学科特色
                            学能教育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关照学能解决,设计了基于沟通技巧的学科教学方法。
                            1. 引导提问法
                            引导提问法是学科辅导中最常见和实用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其精髓在于教师在指导和教学过程中不直接讲出内容、思路和解题方法,而是通过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一步一步跟随教师引导进行思考,最终自己推出所学内容或解题方法。引导提问法中,教师常用问题有:“这道题已知了那些条件?”“这道题在考什么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有哪些定理、推论可以应用?”“通过已知条件你能得到什么?”“这道题求什么?要求这个我们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回顾一下,这道题的思路是什么?”等。
                            2. 举一反三法
                            举一反三法多用于理科题目的解决,即当学生完成一种类型的题目,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该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关键点、应用到的知识点等,然后举出同类题目相同难度或稍高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举一反三法是一种需要趁热打铁,让学生一次性全面掌握一种题型的方式。另外,学生再第二、第三道同类题目时将变得较为容易,也是能量感提升的方式之一。
                            3. 总结归纳法
                            总结归纳法更多的运用与语文英语的教学讲解中,语文英语的学习和做题往往不是举一反三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在一个题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一个语法点或者考点,让学生以后不论在何种题型(单选、完形、阅读、作文)中遇到该语法点都能够顺利的完成。
                            如:当学生昨晚一道英语题目后,教师可以问“通过这道题目你学到了什么,它考了哪个语法点?”,或说“那我们现在一起总结一下这个知识点……”;当给学生讲解玩一篇说明文阅读后,可以问“那你说说说明文阅读都会考哪些问题呢?


                            18楼2011-10-05 16:27
                            回复
                              看得有些费劲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1-10-11 1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