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吧 关注:41,490贴子:557,523
  • 0回复贴,共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为什么要多叫指责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并不是易中天老师的铁FANS,因为我从没有多加关注过他,我看《百家讲坛》也是按到那个台刚好有,而讲坛上的人我又刚好觉得不错,我就会看下去,我觉得这就是大众的心态,这个栏目正好合自己的胃口,就热热闹闹地看下去。也许有人会觉得易中天老师在那里讲的不是历史,而正如易老师自己所说,看这个节目的并不是专学历史的学生,很多人其实都只是普通的老百姓,这些人渴望自己能多些文学素养,但是他们又没有很多的时间、经历以及耐心去做什么专门的学术研究,而易老师那样的讲的方式却恰好弥补了这种不足,所以他受欢迎这是应该的吧。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老百姓每天忙的最多的是怎么把日子过的更好,历史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过去的事了,过去了的事老百姓拿来调侃那就是一种生活乐趣,如果你硬要去计较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我们到底要为了过去做什么,那这就成了老百姓生活的痛苦。所以我觉得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吧,生活都不能一帆风顺了,还要为了过去的事斤斤计较,这就是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啊。
    另外,说到骂这个事,所谓有人红就有人眼红,当眼红的人骂出来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说这个人不是想借这个红的人使自己也红呢?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金庸先生当初被人骂的情况啊,那个“骂”人的人自己不也就越来越红了吗?其实再过几千年都是一样的,中国人就是鲁迅先生口中的“看客”,不过今天的“看客”与往日不同的是,这些“看客”都有了一定的学问,他们也会跳出来串演一次“主角”——自己导演的那部戏的主角。呵呵,但是这样的人也很容易被人利用。研究本来就是会有一些不同意见的,你不同意你可以说出来,但是却用网络使的整个事件愈演愈烈,其心就不能不可疑了啊,我相信一个真正热爱学术研究的人是不会做这样的事的,古往今来文人相轻的事就屡见不爽,但是真正热爱研究的人是会用很平和的心态找到对方,或者一杯清茶,或者登高远眺,就在这清茶和这远眺中交换双方的意见,这样才是真正的有利于治学。
    当然也会有固执己见的时候,可这世上是没有绝对的真理的,更何况对于文学一事,对于历史那过去的事,不是有句话叫做“有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不好意思哦,原句有点记不太清了,但意思是这样没错滴,呵呵!)人去看书都是会结合着自身去看的,你的经历能证明你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很多时候你却不能用你的经历去证明别人的理论就是错误的啊,所以我想讨论是必要的,但是吵架就是恶劣和不必的,我们可以多开几场辩论赛嘛,正反双方各出奇招,这样也很有利于做学问啊。
     最后还是那句话,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却也不要干涉别人的日子,只要这个人的日子没有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这日子就是不错的日子。


1楼2006-08-21 09: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