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吧 关注:829贴子:4,537
  • 1回复贴,共1

破解孙子兵法的千古之谜之十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所周知;关于【孙子兵法】自班固【汉书、艺文志、兵权谋】明确首推‘吴孙子八十二篇’以来,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八十二篇吴孙子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千百年来给学术界留下了众多千古之谜,因此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成书年代、具体篇数异说颇多、众说纷纭虽经历千年,由于原始资料的匮乏,争议千年仍难下定论。,吴孙子八十二篇虽然若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如何说,它并不像某些无知的官方学者所认为的今天的传世本‘孙子兵法’十三篇是经过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曹操删除了六十九篇所谓的杂文,恢复了‘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原貌,至于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可能是后学弟子对十三篇‘孙子兵法’的某些解释或追述,简直是愚昧和无知之极,连历史上的基本常识都不懂,恕我直言,这是严重的缺乏科学依据的谬论而已,按照这些伪专家的说法,有几个问题我们不妨探讨探讨,众所周知‘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墓葬年代应该是介于‘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即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之间,相差不过四十年而已,在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残简就包括‘孙子兵法’十三篇,大家应该知道曹操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曹操(155~220年),不难看出两者之年代相差三百三十余年,那没敢问曹操难道能反活到西汉时期,去不是咄咄怪事,不知当作何解释?这可与事实严重不符,目前一些愚蠢的官方学者仍然坚持认为今天的传世本‘孙子兵法’十三篇是经过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曹操删除了六十九篇所谓的杂文,恢复了‘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原貌,至于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可能是后学弟子对十三篇‘孙子兵法’的某些解释或追述,敢问,科学依据是什么?应该清楚,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诸如吴九龙、吴如嵩所依据的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可能是后学弟子对十三篇‘孙子兵法’的某些解释或追述,不攻自破,只能是凭空臆测,根不能作为科学依据。
我们从多年来研究【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与曹操注‘孙子’来分析,曹操不可能读到【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的正文,更不可能读到韩信、张良的精辟序次语,甚至连残卷都没有读到,例如:《孙子兵法火攻》:"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曹操注曰:"若水之留,不复还也。或曰:赏不以时,但费留也,赏善不逾日也。"李筌曰:"赏不逾日,罚不逾时。若功立而不赏,有罪而不罚,则士卒疑惑,日有费也"。张预注曰:"不修举有功而赏之,凶咎之道也。财竭师老而不得归,费留之谓也。"曹操、李筌的解释并不完全和准确。
在新发现的东汉阴山人《孙武兵法考行语·命曰行第三》中,阴山人解曰:"战无功,胜无利,费道也。行无为,治无用,留道也。战胜攻取,不随其功。不随其功,主亡主凶。主亡主凶者,命曰费留"。可知"费留" 二字原来是"费道"与"留道"二词的合称,是讲战争费用及其行为的。
例2:《孙子兵法 九地》:"四五者,不知一,非王霸之兵也"。汉简亦作:"四五者,一不智(知),非王霸之兵也。"
曹操注曰:"谓九地之利害,或曰:上四五事也。"张预注曰:"四五,谓九地之利害,有一不知,未能全胜。"
何为"四五"?实在令人费解。西安新发现的张藏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其中就有一篇《四五》篇,它对"四五"作了如下的论述:" 故兵有四路五动:何以为四路?曰进路也;曰退路也;曰左路也;曰右路也。何以为五动? 曰进动也;曰退动也;曰左动也;曰右动也;曰墨践而处,迂动也。 故善知四五者,四路必彻,五动必工。......故善知四五者,使敌四路必穷,五动必忧。...... 故善用兵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而兼行,卷(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故敌以此而薄战,战必不胜矣。我饱而待其饥也,安处而待其劳也,正静而待其动也。故卒见进而不见退,道(蹈)有白刃而不还踵,身居绝境而不还生。 故知四五者,王霸之兵也。善者也。"



1楼2011-11-05 10: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