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医生的心声!!值得社会关注!!
白衣天使的神圣面庞,正在被舆论被患者甚至被医生自己涂抹得有些糊涂。调查显示,大部分医生不再愿意自己的子女长大后从医,优秀的医学生纷纷到药企求职……
设想一下,当医生这个行业不再令人尊重,不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不再以治病救人为追求,这个社会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上,除了寄望新一轮医改外,go-vern-ment、医生、患者、媒体乃至全社会,是否也能做点什么?
在中国青年报正在进行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征文活动中,有读者将这篇来自网络论坛的帖子发给编辑部,希望能公开刊登。尽管,摘编的这篇文章只是一家之言,但毕竟是一个医生的真实表达。在我们听多了患者抱怨的同时,或者,也应该给医生一个诉说的机会。
我决定不再做医生,哪怕是去街边弄个铁桶卖烤红薯,哪怕是去擦皮鞋……尽管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做了近20年的外科大夫。
这个社会正存在一个畸形现象。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任何一个社会,医生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因为他们肩负着维护人类健康的职责。但最近这些年,如果经常浏览媒体,总会发现医疗方面的负面新闻,一个连着一个,舆论一边倒地倾向患者。
一
因为社会已把医生整体妖魔化,医患矛盾变得一触即发。最近发生的事包括,福建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坐诊时,竟被自己的病人用刀捅死。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人们对遇难的医生并不同情。在网上1000多条评论中,80%的评论是“理解”患者,而对医生则进行质疑和批评。
现在,一些患者用来防医生的“高招”迭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劲民说,他们来看门诊时甚至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好像要随时准备跟医生算账。
一位医生感慨:这说明,有的患者把医生当成了潜在的起诉对象。医患关系已经成了敌我关系。
即使如此,医生也只有无奈。就连法律也特地为医生将“谁指控谁举证”改为了“举证倒置”。理由是,这是一种技术工作,患者不了解其中的细节。
那我倒想问一问:什么工作不是技术工作呢?买一个手机出现了问题,你知道是哪里的毛病吗?一台电脑怎么也弄不好,你清楚是怎么回事吗?通讯行业是谁都知道的暴利行业,那么你能说出它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吗……为什么不能给这些行业也来个举证倒置呢?
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
二
记得刚毕业时,从广东电视台首开的《求医问药》起,不断有电视台开发出同类的节目,尽管那时我们只有不过68元钱的工资,心里也为社会对医生的尊重暗暗自豪。不过很快,这些节目便销声匿迹了。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医生、护士成了不少媒体炮轰的对象!成了小品相声中的小丑!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还比较有名的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是一位留学归来的硕士医生当班时,正好遇上另攀高枝的前女友得了阑尾炎需要手术,于是,他在手术时故意将止血钳掉到地上,然后趁护士去拣(注意了:是在手术台上的护士去“拣”)止血钳的那一瞬间,将这个女患者的输卵管给结扎了;然后,又一次掉了止血钳,护士又一次去拣,这个硕士把另一侧的输卵管也给结扎了。
谢天谢地,这位作家还知道输卵管是双侧的。其实,哪怕是小到如单纯性阑尾炎这样的手术,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操作?手术助手呢?麻醉医师呢?巡回护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