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楼

张艺谋的臭鞋子现在存放在银川电影基地博物馆内
写到这儿,倒有几句似乎是题外的话。
我们总说,十几年以前开始的“文革”,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问题,除了面临崩溃的经济问题,我以为最重要的要算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现状了。从恐惧、怀疑和惰性等等里头产生出来的种种阴暗心理,是改变民族精神面貌的阻力。总起来说,就是对自己、对大家都没有信心。一个爱冲动的民族也往往是爱抱怨的。文化人也不例外。我由这种现象想到一些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作品所以有了传世的魅力,大约是因为他们并不把自己弄进一个个人和具体时代的痛苦里头,他们的艺术是会飞翔的一种。我不懂莫扎特,只听人家说,他苦过,又穷了一辈子。可他的音乐却是一只带哨的鸽子,让人听了快活的。这恐怕不能说,他不敢正视世上的苦难,而只能说,他小看那个苦难,他早早地比别人超越了那个苦难,别人听了他的音乐就知道该爱什么,该恨什么;别人也就知道,他的痛苦原来是大家的。他到达的悟境确实是少有人能企及的。
我的一位朋友曾同我争论说,他在“文革”中失去了姑姑和妹妹,他希望还有她们,历史不单是社会的历史,还是心灵和现世的历史。如果让他选择,他决不会选择“文革”。
我同意他的话,又想补充一点,既然我们没法那么有效地选择历史,是不是可以在有些事情上更看得开一点呢?尤其作为艺术工作者,是不是该从过去的灰堆儿里去寻找一点有用的东西,然后去造出点什么呢?
我由此想到艺谋。以他的家庭和个人经历的事儿看,他或许比我们更有资格去指责,去抱怨,最后把个人的痛苦搁进他的画面里头。可我们看到的确实另外的东西:很稳定、很沉着的庄严,很深情的诗意和很凝重、很安静的力量。我觉得,这是比技巧贵重得多的东西,要说这就是他的个性,那是经过锻炼的。
我常常对这样的问题犯糊涂:是什么造就了有信心又有作为的人物?是苦难吗?要是那样,苦难竟是必要的了。反过来想,没有了苦难,没有了泥里水里的打磨——像阿城说的,大家都属打鱼的,看风使帆,那还会继续生出些出类拔萃之辈吗?我拿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