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吧 关注:10,900贴子:493,118
  • 4回复贴,共1

不应给残障儿童“贴标签” 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班上有残障儿童,他们会和普通孩子们一起进行考试吗?”昨日,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让参加马山县融合教育暨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班的老师们陷入了沉思。
参加培训的二三十位老师中,就有13位老师班上有残障学生,要么一起参加考试,要么不参加考试,是大部分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不是残障儿童只要进入校园,就是融合了呢?班级有残障儿童,老师、家长、同学们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融入社会呢?
老师:不要给残障孩子贴标签
案例:扶绥一所小学接收了一名脑瘫儿童。孩子很安静,见到谁都笑。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或要求他也始终保持微笑,但就是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老师将情况向他父母反映,父母说在家里他也一样,于是老师和家长给他贴上了“他不乖”的标签。
可是事实上呢?这名孩子因为患脑瘫,除了肢体不便之外,还有听力障碍,只是家长和老师一直没注意他听不到。
建议:老师不要轻易对残障孩子下定义、贴标签。
在教学方面,老师应该降低对残障学生的要求。比如考试,可以针对他们的水平单独出一套试题考核,考核的方式可以是让他们画图、连线、口头表达,甚至点头等肢体语言表达等。考核后,请给他们打分数,因为分数对于他们的心理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校和老师可以不将他们的分数统计入班级的平均分。
在设计活动方面,老师应该考虑到残障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和内容,多让残障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参与活动。
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陷
案例:脑瘫儿童杨青秀在普通学校读书的过程中,她妈妈发现了她画画方面的潜能。现在,每天早上杨青秀都到学校上课,下午专门学习画画。她妈妈说:“她喜欢画画,她可以通过学习画画掌握一项技能,以后从事手工制作,有一项生存技能。”
建议:家长对残障儿童不能只盯着他们的缺陷看,要看到孩子的潜力。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喜欢做手工等等,这些都是在孩子日常细微的举动中反映出来的,家长们要多和老师沟通,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并通过让他们学习来挖掘他们的潜能。
同学:平常多帮助残障孩子
案例:韦启升是马山县造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是一名患有智力残疾的儿童,8岁了只有一二岁孩子的智商。有一次,韦启升只是和同学们一起玩最简单的抛球、接球游戏,但是他却特别开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笑得如此灿烂,那是发自内心的笑。”班主任蒙老师说。
建议:同学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同学有残障就不和他(她)接触。开展活动时,同学们应该和残障孩子一起玩游戏。班级还应该成立互助小组,帮助残障孩子等,接纳残障孩子,懂得尊重他们。
通过行为上的接触,同学们会发现其实残障孩子能和他们一样,通过努力可以做到很多他们能做到的事情。


1楼2011-11-18 19:53回复
    回归主流,全纳教育


    2楼2011-11-18 20:41
    回复
      我也支持全纳教育!只是实在是难以实行啊!哎……


      3楼2011-11-18 20:51
      回复
        我那天发了一个微博,内容如下:
        与其争论什么火车票半价不半价的问题,不如拉些钱去做教育!能让残障儿童跟健全孩子一起学习,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才是真事!铁道部一堆理由拒绝半价,有关部门是不是也有一堆理由拒绝提供专门的设备和资金……


        4楼2011-11-18 20:53
        回复
          挺瓜妹回复4楼:


          来自掌上百度5楼2011-11-18 2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