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吧 关注:7,348贴子:85,677

《白话尚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伟大的百度


1楼2011-11-27 22:11回复
    吧主许久没见面


    2楼2011-11-27 22:11
    回复
      米拿们久违了


      3楼2011-11-27 22:12
      回复

        禹说:“当然!你的话可以得到实行并且获得成功。”
        皋陶说:“我并不懂得什么,我想赞扬佐助帝德啊!”
        2.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发表高见吧。”禹拜谢说:“啊!君王,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努力工作罢了。”皋陶说:“啊!究竟怎么样呢?”禹说:“大水弥漫接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顶,漫没了丘陵,老百姓沉没陷落在洪水里。我乘坐四种运载工具,沿着山路砍削树木作为路标,同伯益一起把新杀的鸟鲁肉送给百姓们。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它们流到四海,挖深疏通了田间的大水沟,使它们流进大河。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把百谷、鸟兽肉送给老百姓,让他们互通有无,调剂馀缺。于是,百姓们就安定下来了,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了治理。”
        皋陶说:“好啊!你的这番话真好啊。”
        禹说:“啊!舜帝。你要诚实地对待你的在位的大臣。”
        舜帝说:“是啊!”
        禹说:“要安静你的心意,考虑天下的安危。用正直的人做辅佐,只要你行动,天下就会大力响应。依靠有德的人指导接受上帝的命令,上天就会再三用休美赐予你。”
        舜帝说:“唉!靠大臣啊四邻啊!靠四邻啊大臣啊!”
        禹说:“对呀!”
        舜帝说:“大臣作我的股肱耳目。我想帮助百姓,你辅佐我。我想用力治理好四方,你帮助我。我想显示古人衣服上的图象,用日、月、星辰、山、龙、雉六种田形绘在上衣上;用虎、水草、火、白米、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黑青相间的“己”字花纹绣在下裳上。用五种颜料明显地做成五种色彩不同的衣服,你要做好。我要听六种乐律、五种声音、八类乐器的演奏,从声音的哀乐考察治乱,取舍各方的意见,你要听清,我有过失,你就辅助我。你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又去议论。要敬重左右辅弼的近臣!至于一些愚蠢而又喜欢谗毁、谄媚的人,如果不能明察做臣的道理,要用射侯之礼明确地教训他们,用鞭打警戒他们,用刑书记录他们的罪过,要让他们共同上进!任用官吏要根据他所进纳的言论,好的就称颂宣扬,正确的就进献上去以便采用,否则就要惩罚他们。”
        禹说:“好啊!舜帝,普天之下,至于海内的众民,各国的众贤,都是您的臣子,您要善于举用他们。依据言论广泛地接纳他们,依据工作明确地考察他们,用车马衣服酬劳他们。这样,谁敢不让贤,谁敢不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帝不善加分别,好的坏的混同不分,虽然天天进用人,也会劳而无功。
        “没有象丹朱那样傲慢的,只喜欢懒惰逸乐,只作戏谑,不论白天晚上都不停止。洪水已经退了,他还要乘船游玩,又成群地在家里**,因此不能继承尧的帝位。我为他的这些行为感到悲伤。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结婚四天就治水去了。后来,启生下来呱呱地啼哭,我顾不上慈爱他,只忙于考虑治理水土的事。我重新划定了五种服役地带,一直到五千里远的地方。每一个州征集三万人,从九州到四海边境,每五个诸侯国设立一个长,各诸侯长领导治水工作。只有三苗顽抗,不肯接受工作任务,舜帝您要为这事忧虑啊!”
        舜帝说:“宣扬我们的德教,依时布置工役,三苗应该会顺从。皋陶正敬重那些顺从的,对违抗的,正示以刑杀的图象警戒他们,三苗的事应当会办好。”
        3. 夔说:“敲起玉磬,打起搏拊,弹起琴瑟,唱起歌来吧。”先祖、先父的灵魂降临了,我们舜帝的宾客就位了,各个诸侯国君登上了庙堂互相揖让。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合乐敲着柷,止乐敲着敔,笙和大钟交替演奏,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韶乐演奏了九次以后,扮演凤凰的舞队出来表演了。
        夔说:“唉!我轻敲重击着石磬,扮演百兽的舞队都跳起舞来,各位官长也合着乐曲一同跳起来吧!”
        


        7楼2011-11-27 22:15
        回复

          【注释】
          1
          (1)[迪] 行,履行。
          (2)[弼] 辅助,这里指辅佐大臣。[谐] 和谐。
          (3)[敦叙] 敦,敦厚。叙,顺从。敦叙,使敦厚顺从。
          (4)[励] 勉励。[翼] 辅助。
          (5)[昌言] 美言。
          (6)[人] 指官吏。
          (7)[咸] 都。[时] 是,这样。
          (8)[哲] 明智。
          (9)[官] 任用。
          (10)[孔] 很。[壬] 佞,巧言善媚。
          (11)[亦] 检验。详见《尚书易解》。[九德] 九种德行,详见下文。(12)[载] 句首语气助词。[采采] 采,事。采采,动宾结构,从事其事。就是说将要试用他。
          (13)[栗] 坚栗。
          (14)[柔] 柔顺。[立] 卓立,独立不流。
          (15)[愿] 谨厚。[恭] 严恭,严肃恭敬。
          (16)[乱] 治。这里指治理的才能。[敬] 敬谨,不傲慢。(17)[扰] 和顺。《孔传》:“扰,顺也。”[毅] 刚毅。(18)[直] 正直,径直。[温] 温和。
          (19)[简] 《孔疏》:“简者,宽大率略之名。”[廉] 廉隅,方正。(20)[刚] 刚正。[塞] 充实,性刚正而内充实。
          (21)[强] 坚强。[义] 宜,合宜。
          (22)[彰] 明显。[常] 祥。[常吉] 祥善,指九德。(23)[宣] 显示,表现。
          (24)[浚] 恭敬。[明] 勉力,努力。
          (25)[严] 通俨,矜持、庄重的样子。[祗] 恭敬。
          (26)[亮] 辅助。[采] 事务。[邦] 国。
          (27)[翕] 合。[敷] 普遍。[施] 用。
          (28)[咸] 都。[事] 从事,任职。
          (29)[俊乂] 马融说:“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
          (30)[师师] 互相效法。
          (31)[百工] 百官。[惟] 思。[时] 善。
          (32)[五辰] 北辰。北辰有五个星,因称五辰。北辰居天之中,所以借喻国君。详见《尚书易解》。
          (33)[凝] 成功。
          (34)[教] 《释名》:“效也。”[逸欲] 安逸贪欲。(35)[一日二日] 马融说:“犹日日也。”[万几] 变化万端。(36)[旷] 空,空设。[庶官] 众官。
          (37)[天工] 《汉书·律历志》作“天功”。谓天命的事。(38)[叙] 秩序,引申为规定。[典] 常法。
          (39)[敕] 告诫。[五典] 五种常法,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和子孝。[敦] 敦厚。(40)[秩] 秩序,引申为规定。
          (41)[自] 用,遵循。[五礼] 郑玄说:“五礼:天子也,诸侯也,卿大夫也,士也,庶民也。”[庸] 经常。
          (42)[寅] 恭敬。[协] 和谐,协同一致。[衷] 善。(43)[五服]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礼服。[章] 显扬。(44)[五刑] 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用] 施行。(45)[懋] 勤勉,努力。
          (46)[聪] 听,指听取意见。[明] 视,指观察问题。(47)[明畏] 明,表彰。畏,惩治。《蔡传》说:“明者显其善,畏者威其恶。”(48)[达] 通。[上下] 上天和下民。
          (49)[有土] 有土地的君王。
          (50)[惠] 句中助词。[厎] 致,达到。
          


          9楼2011-11-27 22:16
          回复
            哈哈,尚书很复杂的,真的有很多相当让人头疼的内容啊……


            IP属地:北京10楼2011-11-28 19:02
            回复
              只顶不看


              11楼2011-11-28 22:25
              回复

                (52)[工] 官。[纳] 采纳。
                (53)[时] 善。[扬] 宣扬。
                (54)[格] 正。[承] 进。[庸] 用。
                (55)[威] 惩罚。
                (56)[光] 广。
                (57)[隅] 边隅。[苍生] 百姓。
                (58)[黎] 众。[献] 贤。
                (59)[时] 善。
                (60)[敷] 遍。
                (61)[庶] 章太炎读为度,考察。
                (62)[庸] 劳,功劳。
                (63)[应] 应承。
                (64)[时] 善。[敷] 分别。
                (65)[若] 如。[丹朱] 尧的儿子。
                (66)[虐] 通谑,戏谑。
                (67)[罔] 无论。[頟頟] 音è。《孔传》:“頟頟,肆恶无休息。” (68)[罔水行舟] 洪水已平,犹乘舟遨游。
                (69)[明] 群。
                (70)[用] 因此。[殄] 灭绝。[世] 父子相继。(71)[创] 伤。[时] 是,代词。
                (72)[涂山] 国名。
                (73)[辛壬癸甲] 从辛日到甲日,共四天。
                (74)[启] 禹的儿子。《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75)[子] 爱。见《礼记·中庸》郑注。
                (76)[荒] 通忙。孙星衍说。[度] 考虑。[土功] 治理水土的事。
                (77)[弼] 《尔雅·释诂》:“重也。”[成] 定。见《吴语》韦昭注。[五服] 指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78)[师] 二千五百人。
                (79)[簿] 靠近。
                (80)[咸] 都。[五长] 五国之长。《礼记·王制》:“五国以为属,属有长。”
                (81)[迪] 领导。[功] 工作。
                (82)[苗] 三苗,我国古代的部族。[顽] 顽凶。[即功] 接受工作。
                (83)[迪] 开导、教导。
                (84)[时] 依时。
                (85)[惟] 宜。[叙] 顺从。
                (86)[象刑] 在器物上刻画刑罚的图象,以示警戒。[惟] 宜。[明] 成。3
                (1)[夔] 音kuí。人名,舜的乐官。
                (2)[戛] 音jiá。敲击。[鸣球] 玉磬。
                (3)[搏拊] 一种打击乐器。
                (4)[咏] 演唱诗歌。
                (5)[祖考] 祖考之神。[格] 至,降临。
                (6)[虞宾] 虞舜的宾客,指前代帝王的后裔来作舜的宾客。
                (7)[群后] 众诸侯之君。[德] 《说文》:“升也。”升堂。[让] 揖让。宾主相见时的一种礼仪。
                (8)[下] 堂下。郑玄说:“已上皆宗庙堂上之乐所感也。下管以下言舜庙堂下之乐,故言下也。”[管] 管乐。[鼗] 音táo 。一种小鼓。
                (9)[合止] 合乐和止乐。[柷] 音Zhù。一种打击乐器,乐曲开始时,先击它。[敔] 音yǔ。一种打击乐器,乐曲结束时击它。
                (10)[笙] 一种管乐器。[镛] 大钟。
                (11)[跄跄] 跳动。指扮演飞禽走兽的跄跄而舞。
                (12)[箫韶] 舜时的乐曲名。[九成] 郑玄说:“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若乐九变,人鬼可得而礼。”意思是演奏乐曲,每曲一终,要变更九次才结束。
                (13)[凤皇来仪] 扮演凤皇的舞队出来跳舞。
                (14)[於] 音Wū,叹词。
                (15)[石] 石磬。[拊] 轻轻地击。
                (16)[庶] 众。[尹] 正,官长。[允] 进,见《尚书易解》。[谐] 通偕,偕同。4
                (1)[庸] 因,因此。
                (2)[敕] 劳,勤劳。
                (3)[时] 是,代词。[几] 将近,接近。见《尚书易解》。
                (4)[起] 兴起,奋发。
                (5)[工] 功,事。[熙] 兴盛。


                13楼2011-11-29 19:00
                回复

                  (6)[拜手]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膝下跪,两手拱合齐心,俯首到手。[稽首] 古代的最敬跪拜礼。双膝下跪,叩头到地。[飏] 《史记·夏本纪》作扬,继续。(7)[率] 统率。
                  (8)[乃] 你的。[宪] 法度。
                  (9)[省] 音xǐng ,省察。
                  (10)[赓] 继续。
                  (11)[康] 安。
                  (12)[丛脞] 细碎,烦琐。
                  (13)[堕] 坏。
                  虞夏书-禹贡
                  【说明】禹,又称大禹,是舜的大臣,夏朝的开国君主。贡,功也。见《周礼·大宰》注和《广雅·释言》。《说文》说:“贡,献功也。”禹贡,就是禹的功绩。《史记·五帝本纪》说:“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其宜。”《史记·匈奴传》说:“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可见尧舜的时候,禹的功劳最大。洪水平定以后,万民安居乐业,深深怀念尧舜的德泽和大禹的功绩,史官写了这篇文章,表扬大禹的功勋,名叫《禹贡》。
                  本篇分三大段。第一段记录大禹治理九州的功绩。第二段记录大禹治理山水的功绩。
                  虞夏书-甘誓
                  【说明】甘,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誓,是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十年,东巡狩,死在会稽,政权交给了益。三年以后,益又把政权让给禹的儿子启。启很贤明,受到诸侯的拥护,于是继承了帝位,称夏后帝启。夏的同姓诸侯有扈氏不服。夏启举兵讨伐它,在甘地大战。战前,夏启誓师告诫六军将士。史官记录了启的告辞,写成《甘誓》。
                  《淮南子·齐俗训》说:“昔有扈氏为义而亡。”高诱注说:“有扈氏,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传贤,禹独传子,故伐启。启亡之。”高诱揭示了新旧制度之争是这次战争的真正原因。
                  本篇分两段。第一段说明兴师讨伐的缘由。第二段宣布赏罚的办法。
                  【译文】
                  1. 将在甘这个地方进行大战,夏王启就召见了六军的将领。王说:“啊!六军的将士们,我告诫你们:有扈氏轻慢洪范这一大法,废弃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的惩罚。
                  2. “车左的兵士不善于射箭,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车右的兵士不善于用戈矛刺杀,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驾车的兵士违反驭马的规则,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我会在先祖的神位面前赏赐你们;不服从命令的,我会在社神的神位面前惩罚你们,我就会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你们。”
                  【原文】
                  1. 大战于甘(1),乃召六卿(2)。王曰:“嗟!六事之人(3),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4),怠弃三正(5),天用剿绝其命(6),今予惟恭行天之罚(7)。2. “左不攻于左(8),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9),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10),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11);弗用命,戮于社(12),予则孥戮汝(13)。”【注释】
                  (1)[甘] 有扈氏南郊地名。
                  (2)[六卿] 六军的主将。
                  (3)[六事] 六军的将士。
                  (4)[威侮五行] 《经义述闻》说:“威乃烕之讹,烕者蔑之借。蔑,轻也。蔑侮五行,言轻慢五行也。”所谓轻慢五行,夏曾佑说:“即言有扈氏不遵洪范之道。”
                  (5)[怠] 懈怠。[三正] 指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见《尚书易解》。
                  (6)[用] 因此。[剿] 绝。剿绝同义。
                  (7)[恭行] 恭,《墨子·明鬼》和《史记·夏本纪》都作共。共行,就是奉行。
                  (8)[左] 车左。《孔传》说:“左方主射。”[攻] 善。
                  (9)[右] 车右。《孔传》说:“右,勇力之士,执戈矛以退敌。”
                  (10)[御] 驾车的人。[非] 违背。
                  (11)[赏于祖] 天子亲征,载着祖庙的神主。有功的,就赏于神主之前,表示不敢自己专行。
                  (12)[戮于社] 天子亲征,又载着社主。不听命的,就在社主前处罚,也是表示不敢自己专行。
                  (13)[孥戮] 孥,通奴。指降为奴隶。戮,刑戮。颜师古说:“案孥戮者,或以为奴,或加刑戮,无有所赦耳。”
                  商书-汤誓
                  【说明】汤名履,又称天乙,舜的大臣契的十四代孙,商朝的开国君主。当时夏王桀荒淫暴虐,民怨很大;侵削诸候,诸侯怨恨。诸侯昆吾氏举兵叛乱,汤率领诸侯讨伐昆吾。消灭昆吾以后,汤又乘胜讨伐夏桀。伐桀以前,汤的军民不愿战争。汤在都城亳(bó 勃)告喻众人吊民伐罪的道理。史官记录这篇誓词,名叫《汤誓》。本篇分两段。第一段说明兴师征伐的原因。第二段申明赏罚的办法。篇中“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真实反映了夏国人民痛恨暴君暴政的心情,十分可贵。
                  【译文】
                  1. 王说:“来吧!你们众位,都听我说。不是我小子敢行作乱!因为夏国犯下许多罪行,天帝命令我去讨伐它。现在你们众人会说:‘我们的君王不怜悯我们众人,荒废我们的农事,为什么要征伐夏国呢?’我虽然理解你们的话,但是夏氏有罪,我畏惧上帝,不敢不去征伐啊!现在你们会问:‘夏的罪行究竟怎么样呢?’夏王耗尽民力,剥削夏国的人民。民众怠慢不恭,同他很不和协,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愿意同你一起灭亡。’夏的品德这样坏,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2. “你们要辅佐我这个人,实行天帝对夏的惩罚,我将重重地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不会说假话。如果你们不遵守誓言,我就会把你们降成奴隶,或者杀死你们,不会有所赦免。”


                  14楼2011-11-29 19:02
                  回复

                    【原文】
                    1. 王曰:“格尔众庶(1),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2)!有夏多罪(3), 天命殛之(4)。今尔有众(5),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6)?’ 予惟闻汝众言(7),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8)?’夏王率遏众力(9),率割夏邑(10)。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11)?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12),今朕必往。
                    2. “尔尚辅予一人(13),致天之罚(14),予其大赉汝(15)!尔无不信,朕不食言(16)。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17),罔有攸赦。”
                    【注释】
                    (1)[格] 来。
                    (2)[台] 音yí。我。
                    (3)[有夏] 夏国。有,助词。
                    (4)[殛] 诛杀。
                    (5)[有众] 众人。有,助词。
                    (6)[穑事] 农事。[割] 通曷,为什么。[正] 通征,征伐。(7)[惟] 同虽。杨树达说。(8)[如台] 如何。台音yí。
                    (9)[率] 语气助词。[遏] 通竭,尽。率遏众力,竭尽民力。(10)[割] 剥削。
                    (11)[时] 是,这个。[曷] 何,什么时候。
                    (12)[兹] 此,这样。
                    (13)[尚] 庶几,表祈使语气。
                    (14)[致] 用。见《淮南·修务》注。
                    (15)[其] 将。[赉] 音lài ,赏赐。
                    (16)[食言] 伪言,说假话。《尔雅·释诂》:“食,伪也。”(17)[孥] 通奴。降为奴隶。[戮] 刑戮。
                    商书-高宗肜日
                    【说明】高宗,指殷王武丁。他是盘庚的侄子,殷商的二十三代君主。他在商王朝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肜,音融,又祭叫肜。肜日,又祭之日。祭谁呢?旧说以为高宗又祭成汤。金履祥说:“似是祖庚绎于高宗之庙。”近人研究甲骨卜辞的记载,发现肜日上的人名是受祭的祖先,因此认为高宗肜日确是祖庚又祭高宗,证实了金履祥的预见。后说依据卜辞,大约接近真实。高宗的儿子祖庚在又祭高宗的时候,忽有一只野鸡飞到鼎耳上鸣叫,祖庚为此恐惧,他的大臣祖己趁此机会开导祖庚。史官记录了这件事,名叫《高宗肜日》。
                    祖己谏王的主要意见是“典祀无丰于昵”。晚出《孔传》说:“昵,近也。祭祀有常,不当特丰于近庙。”杨遇夫先生解释说:“这近字是说近的亲属。换句话说,就是直系亲属或直系的祖先。《伪孔传》说的近庙,也是指这个。拿龟甲文看,很明显地看出殷人对于直系的先祖与非直系的先祖祭祀礼节上的不相同。”( 《积微居甲文说·尚书典祀无丰于昵甲文证》)根据杨先生的研究,可知祖己谏王的主要意图是想改革当时的祭祀制度。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说明祖己训王的缘由。第二段记祖己劝王行义,不必忧虑。第三段记祖己劝王改革祭祀。
                    【译文】
                    1. 又祭高宗的那一天,有一只野鸡在鼎耳上鸣叫。祖己说:“要先宽解君王的心,然后纠正他祭祀的事。”于是开导祖庚。
                    2. 祖己说:“上天监视下民,赞美他们合宜行事。上天赐给人的年寿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使人夭折,而是有些人自己断绝自己的性命。有些人有不好的品德,有不顺从天意的罪过。上天已经发出命令纠正他们不好的品德,您说:‘要怎么样呢?’”
                    3. “啊!先王继承帝位被百姓敬重,无非都是老天的后代,在祭祀的时候,近亲中的祭品不要过于丰厚啦!
                    【原文】
                    1. 高宗肜日(1),越有雊雉(2)。祖己曰(3): “惟先格王(4),正厥事(5)。”乃训于王。
                    2. 曰:“惟天监下民(6),典厥义(7)。降年有永有不永(8),非天夭民(9), 民中绝命(10)。民有不若德(11),不听罪(12)。天既孚命正厥德(13),乃曰:‘其如台(14)?’”
                    3. “呜呼!王司敬民(15),罔非天胤(16),典祀无丰于昵(17)!” 【注释】
                    (1)[高宗肜日] 祖庚又祭高宗之日。
                    (2)[雊] 音gòu ,野鸡叫。[雉] 野鸡。[越〕语首助词。(3)[祖己] 祖庚的贤臣。
                    (4)[格] 通假,宽解。
                    (5)[正] 纠正。[事] 政事,指祭祀之事。
                    (6)[监] 监视。
                    (7)[典] 通腆,善,以为善。[义] 宜,指行事合宜。《淮南·齐俗训》说:“义者,循理而行宜也。”
                    (8)[永] 长。指寿命长久。
                    (9)[夭] 夭折。
                    (10)[中] 身,自己。《礼记·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注:“中,身也。”(11)[若] 《尔雅·释诂》:“善也。”
                    (12)[听] 顺从。
                    (13)[孚] 通付,交付,给予。《汉石经》《汉书·孔光传》都作付。(14)[乃] 汝。见《词诠》。[如台] 如何。台,音yí。(15)[王] 泛指先王。[司] 嗣,嗣位。
                    (16)[胤] 后代。
                    (17)[典] 常。[昵] 近亲。《孔传》说:“昵,近也。”
                    商书-西伯戡黎
                    【说明】西伯,指周文王。戡,胜。黎,殷的属国,又写作“耆”或“饥”,在今山西省长治县东南。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西伯在讨伐犬戎、密须之后,第二年,又打败了黎国。纣的大臣祖伊听说这事,很恐惧,于是往谏纣王。纣王说:“不有天命吗?”史官记录了这件事,写成《西伯戡黎》。《竹书纪年》说:“帝辛二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邗。”则以为是周武王时事,西伯也指武王。这是传闻的不同。
                    纣王说我有命在天。祖伊反对说:您的失误很多,而又懒惰在上,能向上天祈求福命吗?这里明显地表现了祖伊的非命思想。祖伊接着说:殷商行将灭亡,要指示您的政事,不可不为您的国家而努力啊!他勉励纣王振作,挽救殷国的危亡,这里又显示了他光辉的爱国思想。
                    本篇分三段。第一段写祖伊进谏的原因。第二段写祖伊指出纣王嬉游无度,不依法典,招致天怒人怨。第三段写祖伊正告纣王应当振作精神,勤劳国事。


                    15楼2011-11-29 19:03
                    回复

                      周书-洪范
                      【说明】洪,大;范,法。洪范,就是大法。这篇大法是箕子传下来的。箕子是殷纣王的亲属和大臣。纣王荒淫,不理国事。箕子进谏,不被接受,于是佯狂为奴。周克商的前一年,纣王杀王子比干,囚禁箕子。公元前1066 年,武王克商,封纣王的儿子禄父于殷,又命召公释放箕子。后二年,武王访问箕子,问殷为什么灭亡,箕子不忍说殷的恶政。于是武王改问上天安定下民的常道,箕子便告以洪范九畴,也就是大法九类。史官记录箕子的这篇话,写成《洪范》。这篇文章很重要,历代受到重视。它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史和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本篇分二大段。第一段概述人君治理国家的大法。第二段分述人君治国的九种大法。
                      【译文】
                      1.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询问箕子。武王就说道:“啊!箕子,上帝庇荫安定下民,使他们和睦相处,我不知道那治国常理的规定方法。”
                      箕子就回答说:“我听说从前,鲧堵塞洪水,胡乱处理了水、火、木、金、土五种用物。上帝震怒,不赐给鲧九种大法,治国的常理因此败坏了。后来,鲧被流放死了,禹于是继承兴起。上帝就把九种大法赐给了禹,治国的常理因此定了下来。
                      “第一是五行。第二是认真做好五事。第三是努力施行八种政务。第四是合用五种记时方法。第五是建事使用皇极。第六是治理使用三种品德的人。
                      周书-金縢
                      【说明】武王胜商后二年,得了重病。当时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怀不服。武王一身关系天下的安危,所以周公亲自请于太王、王季和文王,求以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祝告的册书收藏在金属束着的匮中。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代理政事,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因此成王也怀疑周公,骨肉之间发生了隔阂。周公东征,取得辉煌的胜利,又写了《鸱鸮》诗,想感动成王,成王仍然没有醒悟,可见隔阂之深。后来因一次偶然的天灾,成王打开金縢之匮,发现了周公请求代替武王死的册书,深深受到感动,隔阂终于消除了。史官看到金縢匮中的册书作用这样重大,于是记录了这件事来表彰周公的忠诚。为了突出金縢中册书的作用,于是名叫《金縢》。
                      本篇分为三大段。第一段记周公祈求先王让他去代替武王死,以安定周邦。第二段记成王怀疑周公,隔阂很深。第三段记成王得金縢之书而彻底悔改,迎接周公。三段之间首尾呼应,联系非常紧密。
                      西汉尚书家认为这次天灾是周公死后的事,《史记·鲁世家》也采此说。孙星衍则谓“秋大熟”以上有脱简。这些都是忽略了作者的用心所致,似不可信。
                      【译文】
                      1. 周灭商后的第二年,武王生了重病,身体不安。太公、召公说:“我们为王恭敬地卜问吉凶吧!”周公说:“不可以向我们先王祷告吗?”周公就把自身作为抵押,清除一块土地,在上面筑起三座祭坛。又在三坛的南方筑起一座台子。周公面向北方站在台上,放着玉,拿着圭,就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
                      史官就写了策书,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姬发,遇到险恶的病。假若你们三位先王这时在天上有助祭的职责,就用我姬旦代替他的身子吧!我柔顺巧能,多材多艺,能奉事鬼神。你们的长孙不如我多材多艺,不能奉事鬼神。而且他在天帝那里接受了任命,普遍取得了四方,因此能够在人间安定你们的子孙,天下的老百姓也无不敬畏他。唉!不要丧失上帝降给的宝贵使命,我们的先王也就永远有所归依。现在,我来听命于大龟,你们允许我,我就拿着璧和圭归向你们,等待你们的命令;你们不允许我,我就收藏璧和圭,不敢再请了。”
                      于是卜问三龟,都重复出现吉兆。打开藏书的锁钥查书,竟然都是吉利。周公说:“根据兆形,王会没有危险。我新向三位先王祷告,只图国运长远;现在期待的,是先王能够俯念我的诚心。”周公回去,把册书放进金属束着的匣子中。第二天,周武王的病就好了。
                      2. 武王死后,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就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会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石公说:“我不摄政,我将无辞告我先王。”周公留在东方两年,罪人就捕获了。后来,周公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叫它为《鸱鸮》。结果,成王只是不敢责备周公。
                      3. 秋天,百谷成熟,还没有收获,天空出现雷电与大风。庄稼都倒伏了,大树都被拔起,国人非常恐慌。周成王和大夫们都戴上礼帽,打开金属束着的匣子,于是得到了周公以自身为质、请代武王的祝辞。太公、召公和成王就询问众史官以及许多办事官员。他们回答说:“确实的。唉!周公告诫我们不能说出来。”
                      成王拿着册书哭泣,说:“不要敬卜了!过去,周公勤劳王室,我这年轻人来不及了解。现在上天动怒来表彰周公的功德,我小子要亲自去迎接,我们国家的礼制也应该这样。”成王走出郊外,天就下着雨,风向也反转了,倒伏的庄稼又全部伸起来。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凡大树所压的庄稼,要全部扶起来,又培好根,这一年的年成却是个大丰收。


                      17楼2011-11-29 19:07
                      回复

                        【原文】
                        1.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1)。二公曰(2): “我其为王穆卜(3)。”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4)?”公乃自以为功(5), 为三坛同..(6)。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7),乃告太王、王季、文王(8)。史乃册(9),祝曰:“惟尔元孙某(10),遘厉虐疾(11)。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12),以旦代某之身。予仁奢考能(13),多材多艺(14)。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15),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16),敷佑四方(17),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18)。四方之民罔不祗畏(19)。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20),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21),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圭归俟尔命(22);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23)。”
                        乃卜三龟,一习吉(24)。启龠见书(25),乃并是吉。公曰:“体(26)!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27),惟永终是图;兹攸俟(28),能念予一人(29)。”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30)。
                        2. 武王既丧(31),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32),曰:“公将不利于孺子(33)。”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34),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35),则罪人斯得(36)。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37)。王亦未敢诮公(38)。
                        3. 秋(39),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40),禾尽偃(41),大木斯拔(42), 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43),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44)。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45)。对曰:“信(46)。噫(47)!公命我勿敢言。”
                        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48)。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49),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50)。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51)。岁则大熟。
                        【注释】
                        (1)[豫] 安。黄式三说:“疾曰弗豫,犹言身不快也。”(2)[二公] 指太公和召公。(3)[穆] 恭敬。
                        (4)[戚] 读为祷,告事求福。见《尚书易解》。
                        (5)[功] 质,今言抵押。自以为功,即以身作抵押。
                        (6)[三坛] 太王、王季、文王各为一坛。[..] 音shàn ,祭祀的场地。(7)[植] 郑玄说:“古置字。”[璧] 圆形的玉。[圭] 上圆下方的玉。古代祈祷要用圭、璧等。
                        (8)[太王] 武王的曾祖。[王季] 武王的祖父。[文王] 武王的父亲。(9)[史] 史官。[册] 写册书。
                        (10)[惟] 语气助词。[元] 长。[某] 指周武王姬发。(11)[遘] 遇到。[厉] 危。[虐] 恶。
                        (12)[是] 这时。[丕子] 读为布兹。兹是席名,布兹就是布席,举行祭祀,先须布席,所以布席就是助祭。说见《尚书正读》。
                        (13)[仁若] 柔顺。[考] 巧。《史记》作巧。
                        (14)[材、艺] 都指技术。
                        (15)[乃元孙] 你们的长孙。
                        (16)[乃] 始,初。见《词诠》。[命] 见命,被命。(17)[敷] 普遍。[佑] 读为有。王国维说。
                        (18)[下地] 人间。
                        (19)[祗] 敬。
                        (20)[坠] 丧失。[宝命] 指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的使命。(21)[即命] 就而听命。
                        (22)[归] 归于三王之所。
                        (23)[屏] 音bìng ,收藏。
                        (24)[一] 都。[习] 重复。
                        (25)[启] 开。[龠] 藏兆书的锁钥。[书] 占卜的书。(26)[体] 兆形。
                        (27)[命] 告。《释诂》:“命,告也。”
                        (28)[攸] 所。[俟] 期待。
                        (29)[予一人] 周公自称。
                        (30)[翼日] 明日。[瘳] 病好了。
                        (31)[丧] 死。《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32)[管叔] 名鲜。郑玄说:“周公兄,武王弟,封于管。”[群弟] 指蔡叔、霍叔。《逸周书·作雒解》说:“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
                        (33)[孺子] 年幼的人,指成王。
                        (34)[辟] 音bì。摄政为君。
                        (35)[居东] 居在东土,指东征。
                        (36)[罪人] 指武庚和三叔等。[斯] 乃。见《经传释词》。(37)[鸱鸮] 今存《诗·豳风》中。《诗序》说:“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
                        (38)[诮] 责备。[亦] 只,只是。
                        (39)[秋] 指“周公居东二年,罪人斯得”以后的秋天。
                        (40)[以] 与,和。
                        (41)[偃] 倒伏。
                        (42)[斯] 荆见《吕览》注。
                        (43)[弁] 礼帽,这里是戴上礼帽的意思。
                        (44)[说] 祷告的祝词。
                        (45)[百执事] 许多办事官员。
                        (46)[信] 确实。
                        (47)[噫] 唉。叹词。
                        (48)[冲人] 年幼的人。
                        (49)[新] 当作亲。马融本作亲。[逆] 迎接。
                        (50)[起] 立起,伸起。
                        (51)[筑] 用土培根。
                        书-大诰
                        【说明】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元年(公元前1063 年),管叔、蔡叔、武庚联合淮夷反叛周王朝。周公忠诚为国,决计出兵平定叛乱。讨伐叛乱的军队还没有出发,诸侯国的国君和众位大臣认为困难很大,劝周公违背龟卜的指示,停止出征。周公于是大诰各诸侯国的国君和众位大臣,驳斥他们关于困难很大和违背龟卜的说法,劝导他们同心协力去平定叛乱。史官记录周公这篇诰辞,名叫《大诰》。周公这次东征,平定了叛乱,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天下复归统一。周公东征是周代初年的重大事件,因此,这篇诰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篇分三大段。第一段宣布得了吉卜,劝导众国服从天命参加东征。第二段说明文王的大业必须完成,驳斥众国东征“艰大”的说法。第三段说明天命不可懈怠,驳斥众国“违卜”的要求。


                        18楼2011-11-29 19:07
                        回复

                          【译文】
                          1. 王这样说:“哟!遍告你们众国君主和你们的办事大臣。不幸啊!上帝给我们国家降下灾祸,不稍间断。我这个幼稚的人继承了远大悠久的王业。没有遇到明哲的人,指导老百姓安定下来,何况说会有能度知天命的人呢?唉!我小子象渡过深渊,我应当前往寻求我渡过去的办法。大宝龟帮助前人接受天命,至今不能忘记它的大功。在上天降下灾难的时刻我不敢把它闭藏着,用文王留给我们的大宝龟,卜问天命。我向大龟祷告说:‘在西方有大灾难,西方人也不安静,现在也蠢动了。殷商的小主竟敢组织他的残余力量。天帝降下灾祸,他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困难,民不安静。他们说:我们要复国!反而图谋我们周国,现在他们动起来飞起来了。这些天有十位贤者来帮助我,我要和他们前往完成文王、武王所谋求的功业。我们将有战事,会吉利吗?’我的卜兆全都吉利。
                          “所以我告诉我的友邦国君和各位大臣说:‘我现在得到了吉卜,打算和你们众国去讨伐殷商那些叛乱的罪人。’你们各位国君和各位大臣没有不反对说:‘困难很大,老百姓不安宁,也有在王室和邦君室的人。我们这些小子考虑,或许不可征讨吧,大王为什么不违背龟卜呢?’
                          “现在我深深地考虑着艰难,我说:‘唉!确实惊扰了苦难的人民,真痛心啊!我受天命的役使,天帝把艰难的事重托给我,我不暇只为自身忧虑。你们众位邦君与各位大臣应该安慰我说:‘不要被忧患吓倒,不可不完成您文王所谋求的功业!’
                          “唉!我小子不敢废弃天命。天帝嘉惠文王,振兴我们小小的周国,当年文王只使用龟卜,能够承受这天命。现在天帝帮助老百姓,何况也是使用龟卜呢?啊!天命可畏,你们辅助我们伟大的事业吧!”
                          2. 王说:“你们是老臣,你们多能远知往事,你们知道文王是如何勤劳的啊!天帝慎重地告诉我们成功的办法,我不敢不快速完成文王图谋的事业。现在我劝导我们友邦的君主:天帝用诚信的话帮助我们,要成全我们的百姓,我们为什么不对前文王图谋的功业谋求完成呢?天帝也想施加勤苦给我们老百姓,好象有疾病,我们怎敢不对前文王所受的疾病好好攘除呢?”王说:“象往日讨伐纣王一样,我将要前往,我想说些艰难日子里的想法。好象父亲建屋,已经确定了办法,他的儿子却不愿意打地基,况且愿意盖屋吗?他的父亲新开垦了田地,他的儿子却不愿意播种,况且愿意收获吗?这样,他的父亲或许会愿意说,我有后人不会废弃我的基业吗?所以我怎敢不在我自己身上完成文王伟大的使命呢?又好比兄长死了,却有人群起攻击他的儿子,为民长上的难道能够相劝不救吗?”
                          3. 王说:“啊!努力吧,你们诸位邦君和各位官员。使国家清明要用明智的人,现在也有十个人引导我们知道天命和天帝辅助诚信的道理,你们不能轻视这些!何况现在天帝已经给周国降下了定命呢?那些发动叛乱的大罪人,勾结邻国,同室操戈。你们也不知天命不可改变吗?
                          “我长时间考虑着:天帝要灭亡殷国,好象农夫一样,我怎敢不完成我的田亩工作呢?天帝也想嘉惠我们先辈文王,我们怎能放弃吉卜呢?怎敢不前去重新巡视文王美好的疆土呢?更何况今天的占卜都是吉兆呢?所以我要大规模地率领你们东征,天命不可不信,卜兆的指示应当遵从呀!”


                          19楼2011-11-29 19:08
                          回复

                            【注释】
                            (1)[王] 指摄政王周公。[若] 如此,这样。
                            (2)[猷] 哟。叹词。
                            (3)[多邦] 众诸侯国。[越] 与,和。《广雅》:“越,与也。”[御事] 治事大臣。(4)[吊] 善。
                            (5)[割] 害。《经典释文》:“割,马本作害。”
                            (6)[延] 间断。《尔雅·释诂》:“延,间也。”
                            (7)[洪惟] 句首语气助词。王引之说。[幼冲人] 年轻人。冲,稚。
                            (8)[大历服] 历,久。服,事。大历服,伟大久远的事业。指王业。
                            (9)[造] 遭遇。[哲] 明智的人。
                            (10)[迪] 引导。[康] 安。
                            (11)[矧] 况且。[格] 度量。江声说。
                            (12)[已] 唉,叹词。
                            (13)[攸济] 攸,所以。济,渡。攸济,所以济渡。见《释词》。(14)[敷贲] 大龟。[敷前人] 辅佐前人。敷,通辅。详见《尚书易解》。(15)[闭] 藏着。[威] 可畏的事,指灾难。
                            (16)[宁王] 文王。古字宁和文形近,因而致误。
                            (17)[绍] 读为■,卜问。[天明] 即天命。杨树达说:明是命之假借字。(18)[即命] 即,就。命,告。就龟而告。
                            (19)[越] 在。[兹] 这时。[蠢] 动。
                            (20)[腆] 主。小主,谓武庚。黄式三说。[纪其叙] 纪,组织。叙,馀。组织他们的残馀。
                            (21)[天降威] 威,通畏,可畏的事。天降可畏的事,指武王死了。(22)[疵] 病,困难。指成王年幼,周公被疑。
                            (23)[鄙] 鄙视。图谋。王先谦说:“古文■为鄙,与图形近,其义当为图。”(24)[今蠢今翼] 蠢,动。翼,通翌,翌即翊字,《说文》:“翊,飞貌。”今蠢今翼,现在动起来、飞起来了,形容形势危急。此俞樾说。
                            (25)[日] 近日。[献] 贤,指贤人。[翼] 助。予翼,即翼予。(26)[敉] 通弥,终。黄式三说。[图功] 图谋的事业。(27)[大事] 兵事,战事。[休] 好吗?曾运乾说:“犹言休否,问辞也。”(28)[肆] 所以。[越] 与。[尹氏] 史官。[庶士] 众士。(29)[惟] 谋。[以] 与。[于] 往。[逋播臣] 逋,逃亡。播,散。逋播臣,指禄父。(30)[惟] 有。[王宫邦君室] 指管叔蔡叔等。
                            (31)[越] 句首语气词。[予小子] 庶邦君自称。[考] 考虑。(32)[翼] 或,或许。
                            (33)[害] 通曷。何,为什么。
                            (34)[肆] 今。
                            (35)[允] 信,真的。[蠢] 动,惊动。[鳏寡] 指苦难的人。(36)[役] 役使。
                            (37)[遗] 读为惟,《诗》其鱼唯唯,《韩诗》作遗遗,可证惟与遗相通。[投] 掷。付予。[艰] 难事。
                            (38)[越] 句首语气词。[昂] 我。[恤] 忧虑。(39)[义] 宜,应当。[绥] 安慰。
                            (40)[无] 不要。[毖] 畏慎,恐惧。
                            (41)[宁考] 文考。
                            (42)[替] 废弃。[不敢替上帝命] 《孔传》说:“不敢废天命,言卜吉当必征之。”(43)[休] 嘉惠。
                            (44)[绥] 安。
                            (45)[丕] 大。[基] 事业。
                            (46)[惟] 是。[旧人] 老臣。
                            (47)[省] 省识。
                            (48)[若] 《尚书正读》:“若,如何也。”
                            (49)[閟] 慎重。[毖] 告诉。[所] 道,办法。《礼记·哀公问》注:“所,犹道也。”(50)[极] 通亟。快速。王引之说。
                            (51)[化诱] 教导。
                            (52)[棐] 辅助。[忱辞] 诚信的话。指宝龟所示的吉兆。(53)[考] 成就。
                            (54)[攸终] 攸,通猷,谋求。终,完成。攸终,谋求完成。(55)[毖] 劳心。
                            (56)[休毕] 休,善。毕,消除疾病。孙诒让说。


                            20楼2011-11-29 19:09
                            回复

                              (57)[若昔] 黄式三说:“如前也。”[其] 将要。[逝] 往。
                              (58)[艰日思] 艰难日子里的想法。
                              (59)[厎] 定。
                              (60)[堂] 基,打基矗[构] 盖,盖屋。
                              (61)[菑] 新垦土地。
                              (62)[播] 播种。
                              (63)[翼] 或,或许。
                              (64)[越昂] 越,在。越昂,在我自己。[敉] 终,完成。
                              (65)[考] 终,死。
                              (66)[友] 群,成群。
                              (67)[养] 长,长官。[民养] 人民之长,指诸侯和官员。
                              (68)[肆] 尽力。《尔雅·释诂》:“肆,力也。”
                              (69)[爽] 明,清明。[哲] 哲人。
                              (70)[惟] 有。[十人] 《孔传》说:“谓民献十夫来佐周。”[迪] 引导。[越] 与。[棐忱] 辅助诚信的人。
                              (71)[时] 是,代词。[易法] 即易废,怠弃的意思。金文废多作法。尔时罔敢易法,即尔罔敢怠慢是,否定句的代词宾语前置了。
                              (72)[矧] 况且。[戾] 定。指定命。
                              (73)[大艰人] 大发难的人,指三监和武庚。[诞] 通延。[邻] 邻国。[胥] 相。(74)[穑夫] 农夫。
                              (75)[休] 嘉惠。
                              (76)[极] 放弃。《仪礼·大射仪》注:“极,犹放也。”
                              (77)[于] 往。[从] 重,再。[率] 循行,行视。[指] 旨,美。有指即美好。
                              (78)[以] 率领。
                              (79)[僭] 不信。
                              (80)[陈] 示。[若] 顺从。[兹] 哉,语未助问。见《词诠》。
                              


                              21楼2011-11-29 19: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