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1)。二公曰(2): “我其为王穆卜(3)。”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4)?”公乃自以为功(5), 为三坛同..(6)。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7),乃告太王、王季、文王(8)。史乃册(9),祝曰:“惟尔元孙某(10),遘厉虐疾(11)。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12),以旦代某之身。予仁奢考能(13),多材多艺(14)。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15),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16),敷佑四方(17),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18)。四方之民罔不祗畏(19)。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20),我先王亦永有依归。今我即命于元龟(21),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圭归俟尔命(22);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23)。”
乃卜三龟,一习吉(24)。启龠见书(25),乃并是吉。公曰:“体(26)!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27),惟永终是图;兹攸俟(28),能念予一人(29)。”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30)。
2. 武王既丧(31),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32),曰:“公将不利于孺子(33)。”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34),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35),则罪人斯得(36)。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37)。王亦未敢诮公(38)。
3. 秋(39),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40),禾尽偃(41),大木斯拔(42), 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43),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44)。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45)。对曰:“信(46)。噫(47)!公命我勿敢言。”
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48)。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49),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50)。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51)。岁则大熟。
【注释】
(1)[豫] 安。黄式三说:“疾曰弗豫,犹言身不快也。”(2)[二公] 指太公和召公。(3)[穆] 恭敬。
(4)[戚] 读为祷,告事求福。见《尚书易解》。
(5)[功] 质,今言抵押。自以为功,即以身作抵押。
(6)[三坛] 太王、王季、文王各为一坛。[..] 音shàn ,祭祀的场地。(7)[植] 郑玄说:“古置字。”[璧] 圆形的玉。[圭] 上圆下方的玉。古代祈祷要用圭、璧等。
(8)[太王] 武王的曾祖。[王季] 武王的祖父。[文王] 武王的父亲。(9)[史] 史官。[册] 写册书。
(10)[惟] 语气助词。[元] 长。[某] 指周武王姬发。(11)[遘] 遇到。[厉] 危。[虐] 恶。
(12)[是] 这时。[丕子] 读为布兹。兹是席名,布兹就是布席,举行祭祀,先须布席,所以布席就是助祭。说见《尚书正读》。
(13)[仁若] 柔顺。[考] 巧。《史记》作巧。
(14)[材、艺] 都指技术。
(15)[乃元孙] 你们的长孙。
(16)[乃] 始,初。见《词诠》。[命] 见命,被命。(17)[敷] 普遍。[佑] 读为有。王国维说。
(18)[下地] 人间。
(19)[祗] 敬。
(20)[坠] 丧失。[宝命] 指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的使命。(21)[即命] 就而听命。
(22)[归] 归于三王之所。
(23)[屏] 音bìng ,收藏。
(24)[一] 都。[习] 重复。
(25)[启] 开。[龠] 藏兆书的锁钥。[书] 占卜的书。(26)[体] 兆形。
(27)[命] 告。《释诂》:“命,告也。”
(28)[攸] 所。[俟] 期待。
(29)[予一人] 周公自称。
(30)[翼日] 明日。[瘳] 病好了。
(31)[丧] 死。《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32)[管叔] 名鲜。郑玄说:“周公兄,武王弟,封于管。”[群弟] 指蔡叔、霍叔。《逸周书·作雒解》说:“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
(33)[孺子] 年幼的人,指成王。
(34)[辟] 音bì。摄政为君。
(35)[居东] 居在东土,指东征。
(36)[罪人] 指武庚和三叔等。[斯] 乃。见《经传释词》。(37)[鸱鸮] 今存《诗·豳风》中。《诗序》说:“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
(38)[诮] 责备。[亦] 只,只是。
(39)[秋] 指“周公居东二年,罪人斯得”以后的秋天。
(40)[以] 与,和。
(41)[偃] 倒伏。
(42)[斯] 荆见《吕览》注。
(43)[弁] 礼帽,这里是戴上礼帽的意思。
(44)[说] 祷告的祝词。
(45)[百执事] 许多办事官员。
(46)[信] 确实。
(47)[噫] 唉。叹词。
(48)[冲人] 年幼的人。
(49)[新] 当作亲。马融本作亲。[逆] 迎接。
(50)[起] 立起,伸起。
(51)[筑] 用土培根。
书-大诰
【说明】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元年(公元前1063 年),管叔、蔡叔、武庚联合淮夷反叛周王朝。周公忠诚为国,决计出兵平定叛乱。讨伐叛乱的军队还没有出发,诸侯国的国君和众位大臣认为困难很大,劝周公违背龟卜的指示,停止出征。周公于是大诰各诸侯国的国君和众位大臣,驳斥他们关于困难很大和违背龟卜的说法,劝导他们同心协力去平定叛乱。史官记录周公这篇诰辞,名叫《大诰》。周公这次东征,平定了叛乱,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天下复归统一。周公东征是周代初年的重大事件,因此,这篇诰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篇分三大段。第一段宣布得了吉卜,劝导众国服从天命参加东征。第二段说明文王的大业必须完成,驳斥众国东征“艰大”的说法。第三段说明天命不可懈怠,驳斥众国“违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