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acubic吧 关注:45贴子:1,210

谈中国,西方对‘自我’这个词的定义分歧及其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在巫妖名为‘点滴’的帖子中与他和竹子讨论了一下关于排他性的问题,后来我看到他在他的帖子的36L中提到了‘自我中心’这个词,在结合前段时间看了蟑螂的那篇关于Swan Song分析文的一些感想,我想就自我与自我中心这两个词谈一下自己在心理学,社会学,宗教等方面的一些观点,其中幼稚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附:
巫妖的文章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284215901?pn=1
蟑螂的文章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190106253



IP属地:加拿大1楼2011-12-02 10:27回复
    1.心理学关于‘自我’的定义-Self VS Ego
    先不说自我中心这个词, 在读此文之前,我想大家不妨先问问自己是怎么理解‘自我’这个词的呢?我并非要给这个词定性,我知道一个词从不同角度
    解释就有不同的概念和含义。所以一般情况下我发帖的时候会避免用这个词,对一些概念则采用具体解释的方法,比如--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的人。我觉得很多国人关于‘自我’这个概念的理解都有严重的谬误,这点我曾在蟑螂的那篇Swan Song的分析文中指过。另外我在这里指出的谬误其实体现在不止一个方面,从词义的翻译上首先就会引起诸多误解,甚至我自己现在也可能存在不少错误的理解,欢迎大家指正。
    首先由中文‘自我’翻译成英文主要有两个意思(Self自性/无意识自我+意识自我/自我)和(Ego自尊*[注1]/意识的中心/自我)。
    就我的理解,蟑螂在他的文中对‘自我’这个词的引用更偏向于荣格心理学中的自性(Self),他的分析手法则更偏向于从艺术,情感角度来分析,而不是从认知角度来分析。其实原本蟑螂用‘自我’这个词也算不上什么错误,顶多是不严谨罢了。毕竟就算他用自性这个更加准确的词,也并不能保证我们这些读者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就一定是他所想的那样,但问题是强哥一开始就引用了弗洛伊德的三个概念,这就问题大了。因为(Self)自性的定义是属于荣格分析心理学中四大原型中的一种(另外三种就是大家所熟知的Anima, Animus and Shadow), 它与弗洛伊德所谓的与本我,超我,组成三种对立关系的自我(ego)是指不同的概念,这就造成了词义上的矛盾,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而就词义来说,Self的含义远比Ego要广,它不仅包含Ego,还包含与Ego对立的SuperEgo(超我),与本我(id)。而蟑螂的分析文中的Self冲突很多则来自于荣格心理学中四大原型之间的相互冲突,及Self与Anima,Animus, Shadow 的冲突(不同类型欲望之间的冲突),而不是Ego,与SuperEgo, id之间的冲突(神经症的产生原因),这两种冲突因为心理学家的定义不同而属于不同范畴,这也要特别注意一下*[注2]。从学术上讲,Self更加学术,心理学家用的比较多,而Ego则更加大众化,所有人都在用。
    由此大家可以看到,明明在英文中Self与Ego是两个不同的英文单词和概念,在中文中大家却往往习惯用‘自我’这一个词去解释所有的意思,这就是我说的大家容易犯的第一种谬误---因为翻译而带来的词义上的理解谬误。有些人认为区分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当这个词跨出心理学领域,开始影响社会大众的时候,我认为其造成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这在后面有谈到。
    糟糕的是,事实上不止中国人,就是老外也未必能清楚地分清楚Self与Ego的区别,也不能排除因为地区与文化的不同而混用的现象,因为词典里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很可能非常相近,如果你不去一条条概念的死抠,同时还得区分你的对象是老外还是中国人,就很容易在随便一个概念上产生误解,无论这个概念是出现在艺术,心理学,伦理学还是政治学等领域中。


    IP属地:加拿大2楼2011-12-02 10:34
    回复
      2.谈谈中国人对‘自我’与‘自我中心’这个概念的普遍定性,及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而第二种谬误,则不是来自于对词义的翻译问题,而是来自于我们社会的意识形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主要的概念混淆之处基本在于很多原本属于‘本我’的特征被赋值到了‘自我’的定义上。而蟑螂的分析中似乎也有这样的倾向。而造成这样谬误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前几个年代中集体主义对近期浮现的个人主义思想的‘看不惯+戴黑帽 +和谐’--比如大家都会说什么80后自我,90后更自我之类,其实说白了就是骂你自私,骂你不听话罢了。但是我不清楚是什么人,或者哪群人,出于什么目的把‘自我’这个应该属于学术上的名词给‘按’到了这
      种社会现象中,但是其造成的影响却是不容乐观。我敢说受权威控制的媒体对这类话题向来都是大肆渲染的。--然后在我们的社会就渐渐形成了某种对‘自我’以及‘自我中心’等概念的刻板印象(当然也可称其为普遍的定性,理解了就行),这种印象同时还被父辈们强加给了我们这些所谓的80后与90后。而这种概念的定性对大家理解心理学上的‘自我’这个概念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说是伤害,这与你是否是门外汉还没有关系,我觉得即使是学
      过心理学的人也未必能逃脱这种影响。在这个国人‘被普遍定性’的概念中,‘自我’近似于自私,近似于享乐主义,近似于利己主义。这显然与心理学中的那些‘自我’概念不符。而这也是造成近代东西方价值观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因为心理学西起源于西方,所以他们对‘自我’这个概念往往更偏向于那些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而在现代,就我在大学上课的经验来说,西方对'自我'的概念的最普遍的理解应该近似于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关于自我实现理论(Self-Actualization)的定义,感兴趣的可以维基一下。虽然他的单词中运用了Self这个词,但是具体到自我实现的定义,这个自我更偏向于自尊(Self-esteem)这个概念。
      而说到‘自我中心’这个概念,在西方其实这个概念的意思更偏向于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而在我们中国,如我前面所说,则与国人对‘自我’这个词的普遍定性极为类似,更偏向于利己主义(Selfishness)。可是大家应该清楚的是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不清楚的请去维基)。


      IP属地:加拿大4楼2011-12-02 10:41
      回复
        而且至此大家可以再次从对词义的翻译中看到双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不同。
        西方人对‘自我中心’的翻译是Egocentrism(不懂换位思考的人),由此再发展到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
        而我们对‘自我中心’的翻译则是'Self-Centered(X,X,X......)',由此发展到Selfishness(利己主义)。
        我觉得上面谈的说到底就是意识形态造成的理解分歧,而放到政治上也是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一种打击手段,因为‘自我(ego)’这个概念在这后两种意识形态中起的作用相当重要,而当权威想对大众进行操控时,限制概念(比如定性,不写这个答案就不让你上大学)固然是一种手段,但是对概念加以曲解往往更加有效。前者不过是不知道而已,而且你自己也能意识到你被和谐了。而后者你甚至不知道你对这个概念的赋值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与你所关心的‘他人’不同的,这就使得人与人的价值观相距越来越遥远。而在我看来,对‘自我’这个概念的错误赋值,有意无意识地造成了大家对个人主义的错误赋值,或者成为偏见,认为个人主义等同于自私与利己主义。事实上,关于‘MZ',‘仁全'等概念都是由个人主义发展而来的。
        关于意识形态本身,我并没有说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就不如个人主义了,而是我们的集体主义非常‘抽象’,对很多概念(比如自我)的解释不是被教条主义给限制住了,就是(主动或被动地)形成了某种‘错误’的社会刻板印象。结果造成了个不伦不类的集体主义,其中集体主义相对个人主义的优势半点没有(咱就不吐槽国足了),缺点却到处可见(比如'仁全')。


        IP属地:加拿大5楼2011-12-02 10:42
        回复
          确实是加尔文一派的说法,谢谢竹子的纠正。抱歉写的太随意了。
          因为我们人类不论你我,都是神子用血赎回的,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
          关于之个我还是持保留态度,人类的神圣不可侵犯和神子什么的没关系啦,不过这是牵扯到信仰和形而上的问题,我们就不在这里争论了吧。
          另外9L说的非常好。无论你怎么看待基督教,他们对解决控制欲的方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IP属地:加拿大10楼2011-12-02 21:54
          回复
            由于环境原因昨天没条件细看,拖到了今天。
            对于ego和self的解释受教了,不过还是需要先解释一下我的原文和本意。我当时说的是坏事的是那些自我中心严重的人。加了严重二字就是因为我不认为普遍观念的自我中心一定会导致善意被扭曲,而这一部分人没办法严格界定,所以使用了这个模糊的词,达到能会意的目的即可。至于这部分人的普遍表现,我想到的典型例子是认为自己的观念是绝对的真理,别人有义务接受或是自己有义务让别人接受,当然仅以这个为界限可能会漏掉没想到的可以归入的情况,有以偏概全之嫌。
            其实我个人的观念就是人的动机来自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我对第三点中的第二条并不排斥。反倒是某些将第一条视为真理然后把第二条说得多可鄙的人容易引起我的反感——这也可以算是我上面说的那种“坏事”的人。至于第一条的意义,我的观念简单说就是人通过群居能得到更大利益,而群体合作就需要放弃一部分个人私利,所以我个人一般把集体利益放得很前,展开赘述又要耗不少篇幅了。
            理智和教育的问题下次再说吧,寝室环境不方便集中精神,身边就有这种极度自以为正确还说个没完的人(苦笑……


            IP属地:山西12楼2011-12-03 18:55
            回复
              回巫妖:
              我文章对词义的分析也难免包含对你们原意的曲解,误解。其中也包括蟑螂的文章,如果造成麻烦,在这里说声抱歉。欢迎你们随时更正。我觉得你对那种普遍行为的解释准确简洁,非常赞同。既然是讨论普遍现象,也许就没有必要再去‘细分’或者‘盖全’了吧。
              就人的动机来说,我不太确定‘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是否算上一种合适的描述。行为心理学一派干脆认为人的动机全部都是环境因素决定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最原始的 物质/Rou 欲满足。阿德勒则否认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对优越感(相对自卑感)的追求,为此人们会用尽各种办法完善,加强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来自社会的挑战。这条有点儿类似你说的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不过,这与他是第3条中的第1类还是第2类人属于不同的概念--一种属于动机来源,另外一种属于自我价值感获得的来源。还是有必要区分其中的不同的。因为马斯洛后面关于自我实现的理论中,人的动机是随条件变化而逐级向上升的,人们必须先满足了最基本的肉龘欲需求后才会往上追求诸如认同,被爱,审美乐趣,自我实现(最高等级的动机)这类的东西。
              另外我说的这两条也容易跟荣格对人格特质描述中的外向型(Extraversion)和内向性(Introversion)搞混,需要注意。
              至于巫妖说的那种人,我觉得他们很可能拥有一种过度的补偿心理(overcompensation).就阿德勒的理论来说,这类人的自卑感其实很强烈,这导致他们过分地追求优越感来补偿自己。所以他们往往通过贬低别人来显得自己比别人优越来掩盖自己的自卑。他们也是第一类人中的极端情况,过分地在乎像面子这样表面的东西而不是现实。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怜的。
              关于集体利益,我觉得你说的很对。问题是‘很多人’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私利,那怕只是蝇头小利(笑)。而群体合作的条件最主要靠的是契约的执行效力,对各种行为进行及时,合适,有效的惩罚或奖赏。很悲哀的是我们国家的法制不具备这种效力。而光靠人的道德自觉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我们还远远没达到那个层次。
              PS:关于Self这个概念,尤其是现代西方人如何定义这个词, 我在2,3中说的还不完整,有空的话再补充吧。


              IP属地:加拿大13楼2011-12-04 13:35
              回复
                对于被煽动的原因我还是保留意见,虽然那种利用情况合适表现为自己捞取利益的人确实存在,但我觉得就普遍而言,多数还是对于他人的话不加以思索就盲从的人,这种人在我个人的观念里是非理性的。就长辈所言,文革时他们喊那些口号是真的相信的,而这种人一多才容易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如果多数人在任何时候都“理性”地为自己捞取最大利益,我觉得情况会变得和这个社会的现状一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至于教育,范畴也似乎有点不明确。我的理解是比较狭义的那种,有目的的影响人,这我觉得不是能决定人格形成的全部因素,当然人格形成还是由外界事物造成的综合影响,这也可算是间接的教育,但如你所说“人格定型期也是因人而异的”,这个我个人觉得不是单纯由外界环境就能决定,不能排除内因,当然现代科学还证明不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单凭有意施加的合适的教育是做不到让人有主见的。


                IP属地:山西14楼2011-12-04 13:47
                回复
                  3:
                  我觉得就普遍而言,多数还是对于他人的话不加以思索就盲从的人,这种人在我个人的观念里是非理性的。
                  ------------------------
                  我觉得或许我们之前的讨论中对‘理性’这个词的概念范围有分歧吧。也许我在这里重新定义一下比较好。我现在这样说,那些人都是理智的,但不理性。而这个理性的定义它的范围相对广泛,是群体性质的,是具有超道德价值的(自我牺牲),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至于理智的定义则相对狭隘,他是相对个人的(有时候看上去像是群体的),也可以是道德的(自觉遵守规则)。
                  如果巫妖还是认为这些人是不理智的,那么我们才算真正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了吧
                  什么样的人对他人的话不加思索就盲从呢?即使是最感性的人,最基础的判断和推理还是有的,区别只是理性的程度之分吧。另外盲从从各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客观结果。那些盲从的人之所以盲从真的只是因为他们的‘不理智’吗?集体潜意识(例如各种意识形态,政体,文化)对理智的人的判断没有影响?潜意识(例如各种心理疾病)对理智的人的判断没有影响?
                  其实就我个人的判断而言,我确实有种很多人好像很容易不加思索就盲从的感觉,比如在中国(笑)。但是我觉得这些人未必就真的是不经过思考,甚至是不经过慎密思考就轻易得出幼稚的结论,然后采取幼稚的行为。我觉得不能仅仅靠客观上不理性的结果来判断主观上的不理智,应该追求更深层次的原因。
                  另外我也支持有内因。纯外因决定论确实也有些过时啦。
                  


                  IP属地:加拿大16楼2011-12-05 02:22
                  回复
                    那只是偶然情况吧。其实所谓的理智的人,也应该包含他做出你说的那些偶然情况的几率比较小,不是吗?


                    IP属地:加拿大19楼2011-12-05 1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