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吧 关注:213,376贴子:7,238,340

回复:鉴赏百年珍邮 倾听历史回响 勇斗铁血天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没审核过关,就先发点与“稿”字邮票相关的知识上来。由于“稿”字邮票的珍贵,前几年又传突破性的世间,居住在北京的万女士披露,她拥有新四军1943年发行的整版"稿"字邮票一张,这可是集邮界一个惊人的突破性的发现。




IP属地:四川47楼2011-12-02 23:41
回复
    新四军淮南"稿"字邮票一版倒底多少枚版始终不为人知,现在发现的整版"稿"字邮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IP属地:四川48楼2011-12-02 23:42
    回复
      整版稿字邮票的基本状况:
      1、印于白报纸,整版纸尺寸长26CM,宽19.1CM
      2、整版印有纵六枚,横九枚,共计54枚,均为红底黑字
      3、每枚票之间有浅分的压痕,便于取用。


      IP属地:四川49楼2011-12-02 23:43
      回复



        50楼2011-12-02 23:49
        回复
          这件2×3横六方联邮票是印于报纸,背后为光面,品相相对完好,纸色微黄,面积约为44×66mm,单枚邮票图幅为18×18mm,票与票间有压痕,便于撕开。


          IP属地:四川52楼2011-12-02 23:52
          回复
            真是好帖,学习了!


            54楼2011-12-03 00:06
            回复


              


              IP属地:四川56楼2011-12-03 07:56
              回复
                这个帖子真是不错,老虎继续发!!


                IP属地:山西57楼2011-12-03 08:00
                回复
                  《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旷世无双的“阔边大龙五分银邮票全张”》



                  IP属地:山西58楼2011-12-03 08:01
                  回复

                    1887年(清光绪四年),清政府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海关试办邮政。这一年,中国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全套三枚,面值用银两计算:1分银、3分银、5分银。邮票图案是一条龙,衬以云彩水浪,俗称“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共发行过3次。首次于1878年8月发行,为硬性半透明薄纸,量没有票之间距离为2.5mm,全张25枚,通称“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4月发行。当第一次大龙邮票印完后,字模被拆散了。于是,在第二次印刷时,因排版要重新组合,字模之间距离加大了,间距为4.5mm。由于邮票图案的边框和齿孔之间的距离加宽了,通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次于1883年4月发行,纸质较厚,称为“厚纸大龙”。
                    1882年第二次发行阔边大龙时,恰赶上邮件猛增,邮票需用量大。印制时,首先印制3分银票,纸张采用的是1878年印制“薄纸大龙”时所裁剩下的小纸张,因此阔边大龙3分票全张枚数为15(5*3)。印刷一分银票时采用一种不厚不薄的纸张,全张枚数为25(5*5)。最后印刷5分银票,全张也是25(5*5),纸张采用法国产的薄而宜翠裂的纸张印制。这种纸不适合印制邮票,但当时一时找不到其它纸张,只好暂且采用,印制数量也甚少,只有两万枚。5分银发行时,邮件日增,大部分用于贴邮件。出售时间段,九个月就销售一空。流入邮商和集邮者手中数量很少,存世新票仅有百余枚。


                    IP属地:山西60楼2011-12-03 08:02
                    回复
                      目前该全张估价超过2000万人民币...。。。
                      阔边大龙黄5分银新票存世数量少,大方连存世更少。美国集邮家詹姆士·施塔1920年收藏一版大龙阔边黄5分银新票全张,1931年他曾将其带到上海,我国集邮家周今觉看到后为之惊讶,说:“我做梦也想不到世界还有大龙阔边黄5分银新票全张的存在啊。”他把这件邮品赞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孤品”。周今觉欲购此邮,但施塔不肯转让。
                      1986年,瑞士苏黎世拍卖会上,1枚大龙阔边黄5分银新票起价为850瑞士法郎。
                      1990年,美国SCOTT目录标价1枚为3500美元。
                      1991年9月11日,大龙阔边黄5分银新票全张在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香港集邮家林文琰通过电话以37.4万英镑买走。
                      1999年,于北京举行的世界邮展中,林文琰将其送到北京,参加展出。


                      IP属地:山西61楼2011-12-03 08:03
                      回复

                        “万寿初版大字短距2分票”因颜色翠绿,雅称“翡翠姐”,新票存世仅2枚,实寄封为孤品。


                        IP属地:山西63楼2011-12-03 08:06
                        回复
                          “万寿”加盖改值票因加盖字体大小,距离长短,版式变面使人眼花缭乱。其中,有几种著名的罕品,初版大字短距2分新票是“万寿”加盖票中最有名气的罕品。
                            “万寿”初版大字短距邮票发行于1897年6月(清光绪23年),其原票是用“万寿”初版票加盖改值的,原票为9种,用黑色加盖“暂作洋银”和英文“cent”及阿拉伯数码。加盖后面值分别为暂作洋银半分,1分,2分,4分,5分,8分,1角,1角和3角共9种。
                            “万寿”加盖票,有初版与再版之分。加盖“暂作洋银”的“银”字与阿拉伯数码之间的距离有2.5毫米的称“长距”,1.5毫米的称短距。阿拉伯数码字体稍大的,称大字,字体稍小的称小字,在“万寿”初版大字短距改值邮票中2分票是最名贵的,新票已成为“万寿”加盖中最珍贵的。据考证现存世仅有3-4枚。
                            关于“万寿”初版大字短距票曾有一段趣闻。据传,早在20年代,上海集邮家袁醴波在上海一家兼营邮票的商店,以洋银5角一枚,购得两枚“万寿”加盖票,其中有1枚“万寿”初版大字短距2分票。袁得知此票是罕品,欣喜若狂。为了求证,他请“邮王”周今觉鉴定。经周今觉仔细鉴别,确定此票为初版加盖系存世“孤品”。当时曾轰动上海邮坛。周今觉也十分厚爱这枚珍邮。为了求得此票,他向袁提出愿以“宫门倒”和“帆船3分暂作2分倒盖票”交换。袁不肯转让。1931年袁患病生活出现困难,便忍痛割爱,将邮集拆。袁当时把“万寿”初版加盖大字短距2分标价为1300元,被集邮家谭蓉圃购得。“邮王”周今觉曾对他鉴定为存世“孤品”的“万寿”初版大字短距2分票产生过怀疑,曾在《邮典》上撰文提出请邮识丰富的集邮家一起鉴别研究确定其真赝。当时有几位集邮家确信此票为初版加盖。数年后,谭蓉圃逝世,其邮集被其义子拿走,从此这枚珍邮便下落不明。
                            1961年间,英国一家著名邮商曾在珍邮拍卖中,拍卖过1枚“万寿”初版大字短距2分票,被美国华邮收藏家高达购得。1971年,高达遗集拍卖时,被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购得,成交价1200英磅,创华邮拍卖最高价。1980年间,水原明窗来中国北京举办个人邮展时曾展出此票。
                            英国这家拍卖商于1970年年间还曾拍卖过一枚“万寿”初版大字2分票,为菲律宾集邮家黄天涌喜得此票,赐名“翡翠姐”美名流传邮坛。
                            1996年4月,苏富比公司在香港举办的“远东珍邮”拍卖中,一件1897年实寄封,自上海寄镇江,贴“万寿”初版大字短距2分横双连,销上海大圆戳,估价8万港币,拍卖结果以73.5万元港币拍出。
                          


                          IP属地:山西64楼2011-12-03 08:06
                          回复
                            沈曾华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官宦家庭,祖辈数代都在清朝为官,父亲是文物鉴赏方面的专家,母亲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侄孙女,精通英文、思想开放。沈曾华从小就喜欢集邮,他时常光顾邮票商店,平时的零花钱几乎全部用来购买邮票了。上中学后,沈曾华开始深受进步思潮影响,积极参加学生YunDong;1942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离家加入中国***领导的新四军,成为一名真正的DouShi。


                            


                            IP属地:四川65楼2011-12-03 0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