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一个数据我觉得有很多家长不理解,您说孩子在家庭呆的时间比学校时间长,很多家长不能理解。
宋春生:我们可以这样算,我们现在一周是七天,每天24个小时,国家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我们实际上都超过了。实际上我们学校是8点钟正式上课,学生到校的时间我们规定是7点50,实际上7点半左右就已经到校了,可能还有更早的,按7点到校算,这已经很早了。晚上离校4点半,走得晚一点5点,7到5点10个小时,还剩下12个小时,要在家庭度过,还有周六周日。
主持人:他有8个小时在睡觉。
宋春生:他睡觉也在家里,睡觉有安全,包括家庭的时间,也是有安排的。
主持人:很多家长会给自己特别多的理由,周末会参加辅导班、特长班,绝大部分时间没有跟孩子接触,会把责任推出来。
李唯: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虽然他觉得孩子在学校里活动时间会比较长,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是在学习文化知识。我想,对他一些习惯,一些品行,很多方面的,在家庭生活当中,包括跟亲戚朋友交往中,包括假期周末的时候,在辅导班跟同学的交往跟在学校不一样的。这些方面对一个人将来能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很多家长他的算法,你们怎么去给他们解释?
宋春生:我不认同。
李唯:我们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学校来讲,刚才我非常赞同这位校长说的关于渠道的问题,我们怎么样把家长引入到学校里来,我们有这样几个方面,我们学校做了几方面。每个班我们有父亲俱乐部,父亲俱乐部不是大家来了在这里座谈,不是的。而是他切实为这个班的学生做活动,带孩子出去。因为学生的安全比较重要,学生很难组织大规模带学生出去,我们觉得学生离开课堂到外面活动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我们来之前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我们学校场地非常小,根本没有办法在学校开运动会。正好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体育场馆刚刚开完大运会,叫竹林体育场,我要把学生拉到那里去,路上差不多走半个小时的时间,怎么样走,要过几个马路,怎么样走就是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有六年级的学生牵着一年级学生的手,一年级在中间排成两排,就是大手拉小手,我就发现六年级的学生非常认真,非常负责拉着那个孩子的手,一年级学生在那里蹦蹦跳跳,根本走不安稳,他就说,你不要跳了,你不要蹦了,你安静一点。我想那一刻他绝对体会到他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他的这种责任。这种活动中我们离不开家长,我们每个班起码有十多个家长参与这个活动。到了那个场馆,那个场馆是可以容纳几万人的场馆,场馆又显得空了。空了以后学生要到处活动,要跑,这个怎么样组织?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我们学校每个月有一天一日班主任的活动,这一日班主任我们每个班邀请一两个家长,全程跟着班主任,看班主任怎么样工作,去活动。他原来对学校老师有很多不理解,抱怨。他跟了一天下来,觉得这个老师太不容易了,这个老师在做什么。还有一个,我们学校在全国来讲可能也没有的,就是家长合唱团。家长合唱团是学校为他们提供的专业培训,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想成立家长合唱团的目的并不是家长把歌唱得多好,我们希望有一个渠道跟家长沟通交流。因为在轻松的状态下,能够说出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说你去家访,老师去都是说,你孩子表现怎么怎么样,好是怎么好,不好是怎么不好,就是很抽象。因为你没有时间说得很具体,但在那种状态下,你可以聊很多东西,并可以了解这个孩子。当时大家都讲,没有人愿意来吧,我想学校一两千个学生家长,我就不相信七八十人找不到。结果,我这个合唱团已经成立三年了,每个星期有一个晚上有合唱。我们还有一个家长义工,家长义工在学生放学上学的路上主要关口会引导学生怎么样。我们学校有重大的会有这些家长义工。我们每个月会组织一个家长义工早餐会,就在学校饭堂请他们吃饭。中国人都知道,吃饭的状态下,人是最放松的,可以聊很多的东西,我们会听到他们学校教育的一些建议和看法,我们也能够听到他们最真心的期望,大家之间就找到了一条沟通的渠道,可以达成共识,我们通过很多方面,能够把我们对孩子教育的育人目标,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传递给家长,家长也把他们对孩子教育当中一些理解或者一些困惑来传递给我们,大家来达成一种共识。
所以我想,这次我参加新东方,我是第一次参加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坦白讲,感触很深。因为我觉得,家庭教育事实上我感觉到,拿我们学校来讲,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以前我还觉得我们做得挺不错。我来了这次论坛以后,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主持人:我们学校做这么大量的工作,是因为在教育部门考核里面有要求吗?
李唯:没有。
主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唯:因为是这样的,深圳可能是全国的移民城市,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大。拿我们学校来讲,我们有很多教授和博士的孩子。在他们的专业当中,他们都是领军人物,很厉害,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也非常大。但是,坦白讲,他们真的不太懂得怎么做父母。也不太懂得怎么样去教育孩子,所以往往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在他看来,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我们专业人士看来,他有些观点真的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
宋春生:我们可以这样算,我们现在一周是七天,每天24个小时,国家规定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我们实际上都超过了。实际上我们学校是8点钟正式上课,学生到校的时间我们规定是7点50,实际上7点半左右就已经到校了,可能还有更早的,按7点到校算,这已经很早了。晚上离校4点半,走得晚一点5点,7到5点10个小时,还剩下12个小时,要在家庭度过,还有周六周日。
主持人:他有8个小时在睡觉。
宋春生:他睡觉也在家里,睡觉有安全,包括家庭的时间,也是有安排的。
主持人:很多家长会给自己特别多的理由,周末会参加辅导班、特长班,绝大部分时间没有跟孩子接触,会把责任推出来。
李唯: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虽然他觉得孩子在学校里活动时间会比较长,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是在学习文化知识。我想,对他一些习惯,一些品行,很多方面的,在家庭生活当中,包括跟亲戚朋友交往中,包括假期周末的时候,在辅导班跟同学的交往跟在学校不一样的。这些方面对一个人将来能否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很多家长他的算法,你们怎么去给他们解释?
宋春生:我不认同。
李唯:我们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学校来讲,刚才我非常赞同这位校长说的关于渠道的问题,我们怎么样把家长引入到学校里来,我们有这样几个方面,我们学校做了几方面。每个班我们有父亲俱乐部,父亲俱乐部不是大家来了在这里座谈,不是的。而是他切实为这个班的学生做活动,带孩子出去。因为学生的安全比较重要,学生很难组织大规模带学生出去,我们觉得学生离开课堂到外面活动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我们来之前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我们学校场地非常小,根本没有办法在学校开运动会。正好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体育场馆刚刚开完大运会,叫竹林体育场,我要把学生拉到那里去,路上差不多走半个小时的时间,怎么样走,要过几个马路,怎么样走就是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有六年级的学生牵着一年级学生的手,一年级在中间排成两排,就是大手拉小手,我就发现六年级的学生非常认真,非常负责拉着那个孩子的手,一年级学生在那里蹦蹦跳跳,根本走不安稳,他就说,你不要跳了,你不要蹦了,你安静一点。我想那一刻他绝对体会到他的父母是怎样教育他的这种责任。这种活动中我们离不开家长,我们每个班起码有十多个家长参与这个活动。到了那个场馆,那个场馆是可以容纳几万人的场馆,场馆又显得空了。空了以后学生要到处活动,要跑,这个怎么样组织?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我们学校每个月有一天一日班主任的活动,这一日班主任我们每个班邀请一两个家长,全程跟着班主任,看班主任怎么样工作,去活动。他原来对学校老师有很多不理解,抱怨。他跟了一天下来,觉得这个老师太不容易了,这个老师在做什么。还有一个,我们学校在全国来讲可能也没有的,就是家长合唱团。家长合唱团是学校为他们提供的专业培训,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想成立家长合唱团的目的并不是家长把歌唱得多好,我们希望有一个渠道跟家长沟通交流。因为在轻松的状态下,能够说出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说你去家访,老师去都是说,你孩子表现怎么怎么样,好是怎么好,不好是怎么不好,就是很抽象。因为你没有时间说得很具体,但在那种状态下,你可以聊很多东西,并可以了解这个孩子。当时大家都讲,没有人愿意来吧,我想学校一两千个学生家长,我就不相信七八十人找不到。结果,我这个合唱团已经成立三年了,每个星期有一个晚上有合唱。我们还有一个家长义工,家长义工在学生放学上学的路上主要关口会引导学生怎么样。我们学校有重大的会有这些家长义工。我们每个月会组织一个家长义工早餐会,就在学校饭堂请他们吃饭。中国人都知道,吃饭的状态下,人是最放松的,可以聊很多的东西,我们会听到他们学校教育的一些建议和看法,我们也能够听到他们最真心的期望,大家之间就找到了一条沟通的渠道,可以达成共识,我们通过很多方面,能够把我们对孩子教育的育人目标,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传递给家长,家长也把他们对孩子教育当中一些理解或者一些困惑来传递给我们,大家来达成一种共识。
所以我想,这次我参加新东方,我是第一次参加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坦白讲,感触很深。因为我觉得,家庭教育事实上我感觉到,拿我们学校来讲,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以前我还觉得我们做得挺不错。我来了这次论坛以后,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主持人:我们学校做这么大量的工作,是因为在教育部门考核里面有要求吗?
李唯:没有。
主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唯:因为是这样的,深圳可能是全国的移民城市,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大。拿我们学校来讲,我们有很多教授和博士的孩子。在他们的专业当中,他们都是领军人物,很厉害,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也非常大。但是,坦白讲,他们真的不太懂得怎么做父母。也不太懂得怎么样去教育孩子,所以往往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在他看来,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我们专业人士看来,他有些观点真的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