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吧 关注:19,817贴子:100,402
  • 2回复贴,共1

【转载】康熙朝诸皇子奏折考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http://tieba.baidu.com/p/1368523332?pn=1
作者:白新良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300071 )
摘要:
康熙朝诸皇子奏折是康熙朝奏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初奏折发展中也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已刊康熙朝诸皇子奏折数量、分布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由于整理不当,今刊诸皇子奏折内容及进折时间多有错误,无年月奏折甚多。
同时,由于康雍之际皇室内部斗争和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时未行全译,致使其中阙漏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一书的学术质量。
通过考辨,还可看出,奏折起源于顺治时期,其原始形态是皇室戚属致送皇帝及皇太后之请安折。康熙间,奏折使用范围扩及内外臣工,内容也改以政事为主。
与之同时,在上行文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作为奏折原始形态的继承,康熙朝诸皇子奏折亦呈现过渡状态。这些变化,对于当时政局和此后奏折发展方向,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楼2012-01-19 14:03回复

    官员,而且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奏折承担了全部军务信息传递和拥有部分监察职能,机密程度空前提高,从而使其在上行文书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空前上升,对于康熙后期政局,对于雍正以后奏折发展方向和清朝政局发展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关于诸皇子奏折在康熙朝奏折中的地位,笔者认为,虽然康熙时期奏折使用范围及其内
    容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整个康熙时期,对于其原来使用范围以及奏报内容,康熙帝却仍予坚持。尤其是康熙三十年代以后,由于康熙帝外出巡幸频繁、时间甚长以及诸皇子陆续成人,诸皇子奏折开始上升为皇室戚属奏折的主体部分。连同这一时期皇室戚属奏折,在康熙朝奏折总量中,此类奏折当占1/ 3 以上。同时,就其内容分析,作为对前此奏折内容的继承,请安折仍占相当分量。这就说明,至康熙之末,其最初通行范围及其原始形态仍予保留。当然,随着形势发展,根据康熙帝需要,诸皇子奏折中有关国事的部分也有相当分量。其中最为突出者是皇太子奏折和胤祯奏折。这些,也反映了在奏折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中,即使是在传统具折人员范围内,奏折内容也正在经历着一个深刻而重要的变化。
    再次,通过对今刊康熙朝奏折及诸皇子奏折进行研读,笔者认为,“一史馆”专家在对其中满文折件以及诸皇子奏折整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是在整理时未将原来排列次序记录在案便打乱其原来次序,统一编年,致使原来各折内部联系无迹可寻,从而出现了数量颇多的无年月奏折和无奏折可依附的朱批。其二是以相当一批请安折“千篇一律”,弃之不译,从而使内容阙漏甚多,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其三,是有违档案整理规范,于相当一批奏折进折时间误署,以致前后相连各折自相矛盾或与其他可信历史资料牾冲突。不能不说,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书的学术质量。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强调档案整理中的学术规范,以保证档案整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3楼2012-01-19 14:06
    回复
      参考文献:
      [1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 . 康熙起居注[M] . 北京:中华书局,1984.
      [2 ] (清) 圣祖仁皇帝实录[M] . 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 (清) 清圣祖御制诗文集:一集[M] . 光绪五年刊本.
      [4 ] (清) 世宗宪皇帝实录[M] . 北京:中华书局,1985.
      [5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 ] 杨珍. 康熙皇帝一家[M] .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7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M] . 合肥:黄山书社,1998.


      4楼2012-01-19 14: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