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人松(又名大闺女松):
老人松的传说是明朝天启七年徐州刘家巷的一位刘姓老人,带领八个儿子,迁到永堌寨安家落户。因生活不好,大儿子刘大用出外谋生,后刻苦发奋读书有成,曾出任扬州镇台。他生前没有将家乡地址交代清楚,儿孙们只知住在徐州附近,却无法回乡探亲。其后代有一女孩,每天洗脸时,能看到脸盆中现一古松。经智者分析,可能是故乡某一特点的征兆。即派人到徐州一带探询访查无果。某日,又来到永堌山口一棵松树下,将马鞭挂在树上稍作休息,打探行人,说明情况。永堌镇刘姓族人,明知是自家人,争相不认(因封建社会,大官一人犯罪,诛连九族,唯恐涉嫌诛连)。探寻人回扬州向族人回禀时,女孩说在某日某时,脸盆水中现出树上挂着一条马鞭子,不知是什么原因?经探寻人回忆,方才醒悟:可能是永堌亲人不愿相认。由于有这段优美的传说,所以又把老人松叫做大闺女树。
3、刘邦观景处:
在楚汉相争前,秦始皇听说东南方有天子气,命徐州尉率兵搜捕。县丰邑刘邦首列为搜捕对象。刘邦闻知,于黄桑峪(今称皇藏峪)避难。待追兵出峪后,刘邦因吃食困难,又思念家乡,绕小道西行返乡,途经永堌凤山脚下,只见奇峰异水,江山娇娆。不胜惊叹,人间竟有如此美景!满腔愁怀顿然消失。再次举目四望:刘家窝的白虎山一夜未眠,现在沉沉欲睡;陆家窝的青龙山正在嬉戏玩耍,游兴正浓;凤凰山如同一只彩凤正仰望蓝天,展翅欲翔;南有铙钹山,铙钹声声,惊动一群高僧,晨起焚香敬佛;大官山,高约百丈,为四周群山之首,站在峰顶,群山尽收眼底。刘邦贪恋美景,留恋忘返,数日后才经芒砀山辗转回到沛县家乡。
4、龙凤峡谷(夫子寄宿处):
龙凤峡谷,是长龙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峡谷。由于山险谷深,又叫长山套。里面沟深山险,树木丛生,蔚为壮观,其岩巨石,悬崖峭壁,使人望而生畏。谷口朝南,斜对夹山套谷,桃李杏花之中,山村房屋,若隐若现;北为谷底,有黄罗山隔阻,宛若一把黄罗伞,横空出世,正冲向山口外行;东面青龙山,似乎正在摇头摆尾,意欲冲进黄罗伞下;西是凤凰山,如同彩凤展翅南飞。真是天然形胜,大有帝王气象。民间传说:明初,朱元璋登极后,唯恐各地再生番王,逐命军师刘伯温巡察天下,铲除各地“龙脉”。刘伯温来到永堌时,发现这里龙(山)、凤(山)齐全,帝王气象较盛。便用神笔砍掉了凤凰(山)之头,刺翻了长龙(山)。致使凤凰山无凤头,长龙侧卧,龙背向东(东部块石连绵,如同龙甲)。产生帝王、王后的风水宝地被破坏。
孔夫子周游列国时,到河南宋国遇见柳下跖,人称盗跖。夫子欲说服盗跖,话不投机,盗跖一怒,扬言要杀夫子。孔夫子无奈率领弟子连夜逃出。经河南,到芒山,次日来到厥固(永堌)小镇,当时天色已晚、人困马乏,夫子不敢投村住店,因而走进龙凤峡谷,囫囵一宵,留下夫子寄宿的传说。第三天夫子赶到天门寺,寄居寺内数日。期间为天门寺写了“仰之弥高”四个大字,并在山上晒书、洗砚,留下晒书场、洗砚池等遗址。
5、 永堌水库:
永堌水库建于1958年3月,同年8月完成,是在大跃进时期,集全县人力、物力兴建的。集水面积15.2平方公里,总库容430万立方米,均质堤型,坝顶高度海拔56.2米,最大坝高19米,坝长732米,溢洪道设计每秒流量23.8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3500亩,总投资170万元,是宿州市境内最大的小型水库。永堌水库三面环山,湖水如镜,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画船清歌,渔舟晚唱,林鸟幽鸣,荷花飘香。山因水而活,水有山则幽,为永堌景区增添了几分景色。
6、救驾沟:
传说是郑子明救赵匡胤的地方,因赵匡胤后来是大宋的开国皇帝,所故称救驾沟。此沟原是凤凰山背颈窝的山洪水道,因洪水长期冲刷,形成一条南北长二十余丈,东西宽约三丈,深约丈余的路沟(现已没入永堌水库中)。在五代十国时,柴荣、赵匡胤、郑子明三人结义为兄弟,从山西去东南一带寻求出路,中途柴荣去开封探亲,郑子明领着二哥赵匡胤第二次来到永堌,住进王家老店(客栈),月余因无钱赖帐,并说店家开黑店,由此翻脸,引起一场打斗。赵匡胤先行躲进此山沟。郑子明断后,却手无寸铁,顺手拔起路边一棵手腕粗细的枣树抵敌,因对方人多,一时难于脱身,渐渐退入沟中,幸好桃花峪的陶宗义闻讯赶来,代付店钱,平息了一场恶战,正在这时,忽听赵匡胤引颈高歌,吟《诵日》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