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吧 关注:425,784贴子:19,455,521
  • 9回复贴,共1

为什么蝴蝶和屎壳郎不能成为朋友----正面回应方舟子 文/路金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承认自己的确低估了方舟子的战斗力,尤其是他虚虚实实间“制造逻辑陷阱”和“造谣使用证据”的高超本领。观众总是不嫌事儿大,甚至潜意识里希望发生点什么。这场“科学教主”领导的、以“真相”之名发动的、誓言要“推翻偶像”的闹剧,的确还没有完。 所谓“躬逢盛事,共襄盛举”,我并非受人之托(所以我的回应不能代表韩),但是作为韩寒最近的朋友,一个文字工作者,和方舟子拥有差不多话语权的人。我就许多事实与推理,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承认自己的确低估了方舟子的战斗力,尤其是他虚虚实实间“制造逻辑陷阱”和“造谣使用证据”的高超本领。观众总是不嫌事儿大,甚至潜意识里希望发生点什么。这场“科学教主”领导的、以“真相”之名发动的、誓言要“推翻偶像”的闹剧,的确还没有完。 所谓“躬逢盛事,共襄盛举”,我并非受人之托(所以我的回应不能代表韩),但是作为韩寒最近的朋友,一个文字工作者,和方舟子拥有差不多话语权的人。我就许多事实与推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1楼2012-01-27 00:42回复
    沙发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1-27 00:43
    回复
      一,心平气和地正面回答“方文”质疑
      1,《杯中窥人》《书店》(两篇)等“新概念作文”中,“涉及性、属中年人的恶趣味、行文半文半白、文笔中规中矩、和韩寒博客文章文风很不一样”----引号中的词句是方舟子的。 说实话,这些论断,我都同意。那几篇作文的风格和后来的韩寒文字的确很不一样。关于这个问题,韩氏父子不能证明---当然,方舟子也不能证伪。 因为另外一个常识是:一个人十六七岁的文风和三十岁通常不同。小伙子读了些林语堂、梁实秋、尤其是钱钟书,“装成熟”“掉书袋”(引用英文甚至拉丁文)是有可能的,就如同三十岁的姑娘也爱装嫩说“人家不要嘛”。 换位思考,如果真是韩仁均代笔,是断不会写得这么老成的。慕容雪村说“本尊要凸显自我,枪手要隐藏自我”。当时已40多岁“下一盘很大的棋”的韩仁均,理应故意模仿17岁少年的稚嫩才对啊。正是因为这几篇文章太像中年人写的,所以反而更说明是17岁少年的“装成熟”,因为枪手不会这么明目张胆。


      3楼2012-01-27 00:43
      回复
        2,韩仁均“操纵”“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可能性有多大?好吧,先做一个有罪推论,那么事实应该是这样:
        A, 韩仁均邮寄了两篇自己的文章参赛。《书店》和《求医》。这两篇看上去就有“中年气”的作文通过了初选。
        B, 韩仁均为了造成“时间差”,故意留一个错误地址,使组委会的“复赛通知书”不能送达。
        C, 韩仁均指示组委会,组委会再命令一个叫胡纬莳的编辑:给韩寒打电话,让他来补考。
        D,到达现场之后,韩仁均指示组委会:将出题权“临时、单独”授予李其纲。李其纲当然出了事先串通好的“把一块布放进杯子里”这道题。---这时,同伙李其纲演出失误了,他忘了带“布”这个道具,而是只扔了一团纸。这个细节导致韩寒试卷上第一个“纸”字涂改。
        E,开始考试后,为了方便韩寒抄带来的文章,韩仁均以“到了午饭点”为由,指示赵长天、叶兆言、陈思和等去吃饭。只留下一个林姓编辑监考。 -----好吧,就演绎到这里。你是否认同:要完成这个工作,韩仁均至少需要李其纲和赵长天(《萌芽》主编)两个同谋。----那么,干嘛要补考?直接提前几天告诉韩家复试题,由韩仁均写了韩寒去默写,不就完了?韩氏父子这是玩的“艺高人胆大”?


        4楼2012-01-27 00:44
        回复
          3,方舟子在《“天才”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之谜》中故意回避事实,造谣诽谤的几个例证:
          A,“《杯中窥人》可见到的手稿部分已可见到正确地用到“地”字。很难想象,一个已学会使用“的地得”的人,几年后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突然不会用了”(方舟子。) 路金波评论:韩寒是自称过“经常不分的地得”,但是,假使他完全不能分辨这三个字的用法,随手蒙,也有33%的概率,恰好用对了一次“地”字,所以《杯中窥人》中已见正确的“地”字毫不奇怪。即便退一步讲,《杯中窥人》里“的地得”全部都用对了,而后来在博客上则开始混用,理论也说得通,毕竟那是考场,用心分辨不难用对,而平常写博客混用则不会造成“扣分”。 “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这样的误导技巧很高明吗?
          B,“《杯中窥人》一千余字,用较为工整的行书写成,即便照抄一遍,也要用到30分钟左右的时间,那么实际的写作时间不是极短的一个小时,而是更短的剩下的30分钟左右”(方舟子) 路金波评论:方舟子先用了“即便”,但是很快,他在文章中就把这“即便”当成事实了。难道韩寒的字“较为工整”就一定是誊写过的?大家考试都写过作文,在考场上,有谁不是边想边写,一遍成功的?难道你方舟子当年“全县第一”的时候,时间富裕到有空誊写?韩寒因为从小练钢笔字,行书比较工整,所以被方舟子认定那一小时写作时间必须得减去半小时(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又不是隶书,1000字就不能是15分钟?你无非是想得出一个“剩下半小时”而已嘛。方博士啊,这会儿不用巴洛特利,我亲自操你姑奶奶一下行不?(气急了也只能骂远亲喏)
          C,“韩寒近来写作并不以手快著称,一篇回应别人的2000字文章都要花上10小时。何以对比如此强烈?”(方舟子) 路金波评论:韩寒回应麦田那2000字。是“从2点多开始写的”,第一个版本发表于4点零几分(方展示过那个版本)。韩后来修改过两次,一次是8点多,一次是10点多。若是比较其中的措辞,可以看到他删掉了一些反应过激的话。就如同韩寒回应方舟子的短文,也删掉了几句讽刺挖苦的。(韩寒比你们善良,真的。) 他因为进行了两次修改,就被你坐实了“写2000字要花10小时”,再和“扣去誊写时间只剩30分钟”做对比,然后方舟子问“何以对比如此强烈?”----方博士啊,你能少用点拙劣的“设问句”吗?你能再让**你姑奶奶一下好吗?
          D,“韩寒连文献出处都列上。如果有这种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功课也不至于那么差”(方舟子) 路金波评:韩寒自己解释过,“有一个素材本。摘录了一些名人名言”。这在“前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生文艺爱好者中颇为普遍。写作文时引用一些用来显摆兼凑字数,不足为奇。怎么就叫“过目不忘”了?况且,就算有小孩很能背诵名人名言、唐诗、


          5楼2012-01-27 00:45
          回复
            这个看了很解气.


            9楼2012-01-27 00:53
            回复
              新浪看不成,在百度看了,感谢楼主


              IP属地:浙江来自掌上百度11楼2012-01-27 01:01
              回复
                方舟子的无敌逻辑就是:
                我说你是错的你就是错的,你是错的了你说什么还不都是错的,既然你说什么都是错的那么你说什么都证明不了自己是对的,所以你还说个屁啊我就是赢了
                除了用劣质的文字耍耍无赖,我实在找不出他的高明所在
                真心觉得难为韩寒了,一个智者这回碰到一个无赖


                IP属地:安徽13楼2012-01-27 01:10
                回复
                  学学孔庆东开骂,对待君子有对待君子的方式,对待小人有对待小人的方式。
                  直接骂他兔崽子乌龟蛋就行了
                  有必要认真解释吗,疯肘子算老几啊


                  ,讲什么江湖规矩啊,群殴那小子
                  


                  IP属地:河南14楼2012-01-27 01: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