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吧 关注:412贴子:3,385

回复:瓦砾下的一粒种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参悟成功 走出虚拟
杨永信
“第一”,不知让多少人为之癫狂,也不知让多少人为此付出代价,有些甚至是血的或生命的代价,如果你所追求的“第一”,利己又利人,理当受人夸赞和羡慕,但若相反,定会人人唾之、厌之、斥之、攻之。有些“第一”虽不至于直接害人,象小涛,但自毁其身其心,令爹妈痛心伤心,也实非聪明之举。
若想走出盲目追求“第一”的误区,也并非难事。
1、自身就是一个神奇的造化,千万亿年的生命进化,无数代人的优秀基因,亿万精子的最强者与卵子结合的唯一,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历尽成长的坎坷艰辛,穷尽父母的心血汗水,独一无二的容貌、个性,足以令你无上骄傲,健康活着就是一个奇迹。
2、虽说“胸无大志,枉活一世”“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士兵”,但“绣花枕头——一包草”,一味追求时尚,一味哗众取宠,一味满足虚荣,在不知烟火粮米为何物的情况下,一味追求游戏中的老大,当吃?当喝?若不是爹妈亲人供养,恐早成一堆粪土。


252楼2012-02-12 18:51
回复
    3、感恩父母养育,感叹自然神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拥抱现实,珍惜生命,脚踏实地,勤奋进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99%的汗水+1%的灵感”达至成功的彼岸,造福社会,万世流芳,乃真豪杰。
    4、活在当下,乐在其中。成功可以有无数种诠释,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取得非凡的成就,而更多的人也仅停留在为生存而忙碌的层面上,能够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一个养老爱小的人,做一个不沮丧、不抱怨、不颓废、不当他人包袱的人,也是一种成功。做人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成功做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5、虚拟和梦幻并无二致,无论你在游戏中多么强大,回到现实中却一无所有。在任何情景下,都不要忘了自己是现实中的生命个体,为了维持生命离不开各种现实中的条件,如衣食住行等等,而在虚拟或梦幻中所拥有的一切都不会给自我生命的维持带来任何意义。要做生活中的强者,不做游戏中的老大。
    


    253楼2012-02-12 18:51
    回复
      生命的源泉---心灵的活泉
      杨晓芸
      生命就是那行云流水,是流动着的不是静止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流动,也就感受到了身体内的能量,可是人呢,是很喜欢也很容易趋于静止、不动,这是为何呢?安全!
      因为动就会发生改变,就会有未知事情的发生,如果事情的发生如自己内心所想,那感觉还好;如果不是内心所想,那内心的恐惧便出来束缚住自己了,感到不安全了。
      


      254楼2012-02-12 18:51
      回复
        其实真的是对你不安全吗?真的会给你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吗?麻烦吗?而人的记忆是静止的,是不动的,所以人就死死地抱住记忆,如果这个记忆是美好的记忆,倒没什么。问题是这个记忆如果是负面的、伤痛的、恐惧的、压抑的、委屈的、愤怒的、悲伤的,当时又没有让这些情绪流淌出来,化解它,那么随着时间增长,它就会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成为我们的记忆,由于人是往快乐避开伤痛的本能,所以一旦感到这些,哪怕是一丝不好的感觉时,马上自动的逃避它、躲开它,殊不知你的心越逃避、越闪躲,这些负面的东西被你压的越深,你被这些负面的东西束缚越大,它所蕴含的能量就越巨大,逃避、闪躲、不面对获得的快乐,只是一时的、短暂的、空虚的快乐,只有面对它、敞开它、拥抱它、面对它、接纳它,那么它也就离你而去了,不会在紧紧地围绕着你了、缠绕着你了,你的心也就开始敞亮了、明亮了、开心了、温暖了、舒展了、自由了,真正的开心、舒服、快乐、踏实也就随你而行了,这样,我们追求的幸福人生离我们还远吗?


        255楼2012-02-12 18:52
        回复
          在我生命进入八岁那年,我随父母从农村转到城市,从此就在城市中长大、成长,也就是从那时起,因母亲对我的管教让我有了失望、委屈、愤恨、嫉妒、压抑,从此我开始闭锁了自己的内心,怀着一颗受伤的心、害怕受伤的心不再与外界沟通,断绝了与人的内心世界的交流,在我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其实早已淹没在自己的愤怒、嫉妒、委屈的情绪里了,如今我接纳了它,允许了它,容允了它,再看看我身所处的这个世界,我发现我开始感受到它们了,来往的车辆、路边的大树、我所看到的每一个人,我开始接到外界的刺激了,不在沉湎于自己的负面情绪里了,我的心身感觉舒展了,我开心了、舒心了、舒服了、放松了,开始享受自己的生命了。原先,我不能接受脏,向往干净整洁、华丽、精美、精致,如今,我能接受粗糙、不完美、不精致、不华美,反倒觉得那些华美精致不是事情的真相,不是人的本相,有些假,所以,生命还是真实的好,也接纳这真实,感受这真实,因为就是这真实给我们安全、信心、力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感受生命的流动就是那“源头活水”,我们的身心就是那“渠”,为何“清如许”,就是那生命流动的感受,源源不断向外流淌的明亮、清澈的生命的泉水,宽容、接纳、容允、包容、是,这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心灵的活泉,与天地同在,与天地同频,吸日月之能量,体生命之源泉!


          256楼2012-02-12 18:52
          回复
            住院的孩子们为什么要相互称盟友?
            杨永信
            孩子们之所以会走进网吧玩网络游戏并沉迷其中,是因为他们往往会有一帮消极圈子的朋友,他们在一起放纵、玩乐、吸烟、酗酒、打架、斗殴。在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的时候,作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和积极乐观、正直诚信的人为伍,让他们在这种氛围里相互感受正面的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引导并帮助孩子们建立了自己的同盟组织——同盟班会,孩子与孩子之间互称为盟友。在医务人员和家长的监督下,让他们取长补短,互相约束、互相提醒、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诫勉,真正达到自娱、自乐、自管、自律,既维护了病室的休养环境,又由此充分调动了网瘾孩子的自信心及主观能动性,为重返学校,回归社会做好铺垫。


            257楼2012-02-12 18:52
            回复
              网瘾孩子在一起会不会交叉感染?
              杨永信
              这种担心完全可以理解。一个人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人不同,经历的事不同,意识行为认知观念会随时发生改变。所有网戒机构或择差学校都是问题孩子扎堆的地方,有些家长曾经把孩子送到某些无家人陪护的封闭式培训机构,原本没有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享乐、攀比、早恋、骂人等),在那里倒学会了。为了避免类似现象在我们这里出现,我们真可谓是煞费苦心,首先让孩子的父母全程无间隙陪护,使孩子无交叉感染机会;其次全力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大氛围,培养全体孩子的荣辱意识,让消极的思想和行为没有生存的土壤;再者就是健全规章制度,鼓励自我晾晒问题、自我修正心结,倡导互帮互助、互相晾晒、互解心结、互相激励,全方位多角度重塑孩子健全人格,把消极的染缸转化为积极的氛围。


              258楼2012-02-12 18:53
              回复
                爸妈是鼠,孩子是猫
                网瘾孩子家长 紫阳爸
                尊敬的杨叔:
                在当前网戒行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大块时间,不辞劳苦亲临现场点评,敬业精神令我非常感动,也让我对儿子的改变充满信心,您的辛勤劳动,对现有盟友改变的成功率大幅提升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相信每一个成功改变的孩子,返回到全国各地都将是一个活生生的免费广告,无论舆论怎么打压这个口口相传的正面效应,是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法抹杀的。


                259楼2012-02-12 18:53
                回复
                  我的儿子紫阳已经来了两个多月了,为了促进它更快的改变,先将他的情况向您做个全面的介绍,供参考。
                  从2007年6月出现问题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初一上学期他的成绩还是班级的前5名,下学期由于数学听不太懂,问老师几次,被冷言冷语伤了他所谓的自尊,他说:“我还不给你学了呢!”从此各科成绩全面下降,临近期末考试时由于心里没底,要他妈妈请假几天,在家陪他复习,他妈没有答应就放弃了期末考试。从此他就一个人呆在家里,除吃饭、睡觉,就是看电视,不见任何人,提到学习就歇斯底里,异常激动,见书就撕。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先后到本地的各大医院,北医三院,北医六院等多家医院就诊,也求助过多名心理教育专家(其中北京的一名心理专家每小时收费高达一千五百元),均无效果,由于他自认为没病,在面对医生或心理专家时,不是闭目无语就是胡乱狡辩。


                  260楼2012-02-12 18:53
                  回复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想到了心理训练基地。经在网上搜寻比较,于2008年7月将她骗到了北京某心理成长基地进行治疗,三个月出院后,仍没有上学的念头,在住院期间开始憎恨父母,看见父母就绝食。后来经人介绍,又在北京一家私人的心理研究机构训练了三个月,送去之前他们答应不使用暴力,但是第三个月疏导无效的情况下,还是使用一些强硬的手段让他进课堂学习,因此心理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在此期间,他曾有过跳楼自杀的念头。2009年1月我们去看他的时候,他说想回去上学,于是将他带回家。
                    


                    261楼2012-02-12 18:54
                    回复
                      在复读这一年里,除非有生病等特殊情况,基本都能按时上学放学,即使是晚上离家出走这两次,第二天也能按时到学校,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主动接触,上学期还能偶然与同学玩玩兵乓球,下下棋,到了下学期时,换了班主任之后情绪一直不稳定,球也不爱打了,棋也不愿下了,而且六七月份,二十几度的天气,无论在班级还是在外面都依然戴着帽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在家里总是躲着我们,不在一起吃饭,做完饭放在餐桌上,我们出去之后,他再出来把饭端进他的屋里。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有时几天也见不到他的面,那感觉就像猫和老鼠的关系,可笑的是生他养他的父母成了老鼠,早晨起床躲着他,上卫生间也要躲着他,实在有事,只能隔着一层们与他对话,不管你在门外怎么说,他愿意回答就简单地说几个字,有的时候还听不清楚,不愿意回答就像没有听见一样,无声无息,如果某句话惹到他,抓到什么就摔什么,窗玻璃、花盆、碗碟都曾是他发泄的对象,最后竟发展到他打骂妈妈,同他对话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如履薄冰的感觉。就这样好不容易的完成了初一下学期,考试成绩也是可想而知的。


                      264楼2012-02-12 18:54
                      回复
                        也许他自己也感觉到不太正常,但是又无力摆脱,2010年暑假期间他有了自救的意识,曾两次跟我们说,我觉得我不太正常,在网上查山东临沂网戒中心治愈率达百分之九十,是全国最高的,我想去试一个月,第一次我们没有在意,以为他是随便说说的,过了20多天见我们没有动静,他又说了一遍,这回我们才重视起来,急忙与中心联系,于7月30号赶到临沂入了院。
                        入院两个多月以来,他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饮食和外表形象方面,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之所以啰啰嗦嗦的写了这么多,只希望杨叔能全面了解他,以便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265楼2012-02-12 18: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