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韩历史考古吧 关注:822贴子:2,720
  • 14回复贴,共1

韩国古代墓葬制度和考古调查概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韩国古代墓葬的分类
人从落地到死亡,拥有一辈子的时间,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人死之后,子孙或者所熟悉的人通过某些行为将其遗体进行处理和保存。在这些行为过程中,通过某种方法安置死者遗体的地方通称为墓葬。由于死者的生前地位和墓葬外形的差异,墓葬的名称亦多种多样。在韩国,通常根据埋葬主体进行整体划分,再根据材料细分。兹分类列举如下:
  竖穴式墓葬(根据埋葬主体材料分类)
  土圹(直葬)墓
  木棺墓
  木椁墓
  石棺墓
  石椁墓
  积石墓
  灰椁墓
  瓮棺墓
  横穴式墓葬(根据埋葬主体材料分类)
  横穴式石室墓
  横口式石室墓
  阶段式积石石室墓
  砖筑墓
  壁画墓



1楼2012-02-22 16:09回复

     壁画墓集中于高句丽的首都桓仁、集安、平壤地区,百济、新罗、伽倻地区也少量出现。


    3楼2012-02-22 16:12
    回复
       二、墓葬的选址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韩国史前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墓葬群普遍位于房屋遗迹附近区域。可能出于与祖先共处的考虑,即在史前时代的聚落内,一般墓葬、房屋具备。这些地区的居民主要生活在平地、丘陵等位置较低的地域,其墓葬群的位置没有特殊的选择。
        进人历史时期后,人死后的空间(即墓葬)与生前生活的空间(即房屋)不再位于同一个区域,墓葬形成了独立的空间。尤其是三国时代,早期多在平地上,之后墓葬的位置逐渐产生变化,选择在丘陵上或山顶等观望性较好的位置。
        比如,新罗古郡庆州的“大陵苑”(图三)和“五陵”都是三国时代早期的墓葬,它们均位于平地上,也都在生活遗迹的附近。
        相反,三国时代晚期或统一新罗时代的太宗武烈王陵、金庾信将军墓、眞兴王陵等,伽椰地域高灵池山洞古坟群(图四)、咸安道项里古坟群等,都位于丘陵卜或山顶部位。这种墓葬的选址习俗,从三国时代后进入高丽、朝鲜时代后,在风水思想的影响下,进一步定形化、规律化。
      


      4楼2012-02-22 16:12
      回复
         三 墓葬的集体化、序列化、大型化、特殊化
        考古学研究证明,墓葬是人类对于生死观念的一种反映,人类从史前时代就非常重视死后的丧葬仪式,尤其在儒家影响深入后更为明显,所谓“冠婚丧祭”的说法,死(丧)与死后的仪式(祭)更加得到重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为研究死后的世界赋予了很大的空间。
          通过对古代埋葬行为的研究可知,由于早期集团部落的形成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墓葬的形式也因此开始多样化;由于墓主人生前的身份不同,墓葬的种类和埋葬方法也有所区别。这种现象,在韩国青铜器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一般把包括巨大上石(顶石)的支石墓(石棚)安排在墓域的中心部分,周围放置小型石棺墓,支石墓和石棺墓的序列关系较为清楚(图五;图六)。
         到三国时代,社会进一步分化和发展,等级化更加明显。权力开始世袭化。为了加强世袭的权力、巩固统治,祖先的墓葬开始大型化、定型化和特殊化。用土、石头等材料将墓葬堆砌起来,形成巨大的山包,像这样用土堆积的墓葬,称为“封土墓”,用石头堆积的墓葬,称为“积石墓”,用土、石头混合堆积起来的,则称为“积石封土墓”。
          积石墓流行于高句丽时期、百济初期(汉城百济时期),封土墓流行于熊津、泗沘百济、伽倻地区。此外,新罗流行积石封土墓,墓葬主体部是木椁,其外部先堆积石头,再用土盖上,各个地方的特征很明显。在这种大型墓里,往往同时埋有墓主人之外的殉葬者;有些墓葬为方便长期祭祀,还在其周边配置了祭祀的馆舍。这个时期壁画墓葬也普遍流行,壁画的内容多为墓主人的生前形象以及反映死后世界的纹样装饰。
        


        5楼2012-02-22 16:13
        回复



          6楼2012-02-22 16:13
          回复



            8楼2012-02-22 16:16
            回复
              最近在三国时代伽倻地区大型封土石椁墓的调查中,对封土建造的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显示,封土的建造主要采用“区划盛土”的方法,即在一定的区划地点取土;也出现了所谓“分割盛土”的方法,即以一定的间隔,分别以放射线方式取黑色的粘土或以带状方式取其它不同成分的土壤。通过对封土墓葬取土方式和建造程序的了解,标明了当时的土木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且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土木工程,需要调集很多的劳动力,这也标明当时当时已形成了强大的国家体制(图九)。
                三韩时代木椁墓的形态问题较为引人注目,究竟是槽形还是箱子形?木椁墓的遗物及墓主人的地位与棺椁形态的关系,也是学术界正在考虑的问题。韩国的土壤是酸性的,所以出土木材不多,这也是发掘工作的难点,只能通过痕迹和土层来推定;另一难点是大部分的墓葬已被盗掘或者遗物已不在原位,难以判断墓内的原始状态,致使推论中难免出现很多谬误。
                三国时代石椁墓使用的石材种类与筑造方法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比如,先筑造长壁 还是短壁?石椁往右筑造还是往左筑造?对这些细节的研究,将为研究社会阶层的分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等,提供更多角度的思考。
              


              9楼2012-02-22 16:19
              回复



                10楼2012-02-22 16:19
                回复
                  第二,遗物的随葬顺序和组合关系的问题。
                    目前墓葬出土遗物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贵重金属、特殊形态的遗物。传统的考古学重视发掘经验的积累,在西方新考古学(New Archaeology)的影响下,传统考古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在类型学编年观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考古学的理论也更加系统化和体制化(图一0;图一一)。


                  


                  11楼2012-02-22 16:25
                  回复
                     通过对墓葬出土遗物的观察,发现某种遗物因时期与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其组合关系也有所不同;遗物的随葬顺序也会因时代、地理、阶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同时,通过对遗物的随葬过程和墓葬筑造程序的研究,也能了解各种与之相关的丧葬仪礼。这样的研究方法,比仅通过政治关系了解到的领土概念,赋予了更广义的文化圈的义。
                      第三,殉葬的采用与消失。
                      至今为止,韩国三国时代以前的墓葬还没发现殉葬的例子,到3~4世纪流行的大型木椁墓中,才发现了殉葬现象。
                    在中国,通过殉葬现象可以了解到严格的身份等级、以及强大的统治体制下的权力象征。韩国情况与此相同,韩国出现殉葬的阶段,也是这个国家具备了强大统治体制的时期。不过,韩国大型墓中殉葬的形式,在各个地区之间又有明显的差异,学者们对殉葬的制度意见也各不相同。另外,殉葬现象在韩国并不普遍,仅在伽倻和新罗的大型墓中有所发现,而且数量不多(图一二;图一三)。所以,殉葬制度是否是古代国家体制下,最高权力者普遍采用的墓葬制度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国史记》中有关于新罗智证王3年(502)禁止殉葬制度的记载,《三国志》等文献也有夫馀以一百多人殉葬的记载。这些文献记载表明当时的殉葬现象较为流行,但是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并无太多的殉葬制度证据。而且殉葬也不限于三周时期,6世纪以后的墓葬中也发现了殉葬的痕迹。因此。从多方面情况和现有的资料来看,殉葬的采用与消失未必与古代国家的形成有关。
                    


                    12楼2012-02-22 16:30
                    回复
                       第四,木椁墓一十木棺墓一石椁墓的发展过程与交替期的古代国家形成。
                        “古代国家形成的时期与古代国家形成时期的考古证据是什么?”这是至今韩国考古学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韩国情况与中国不太不同,古文献资料不多,因此,以考古学复原古代社会的工作尤其显得重要。但是,因为盗墓、破坏、自然条件的限制,考古发掘资料保存状况不好,很多信息只能作局部的了解。
                        如前所述韩国土质较差导致有机物质的保存状态不良,因此,木棺或者木椁的残骸很少发现。在发掘调查技术不成熟和关注度不足的时期,甚至木棺墓、木椁墓的名称也不存在,都统称为土圹墓。以往对石椁墓出现之前的墓葬的了解,是把死者直接埋葬,现在经过了较为细致的发掘调查后,基本能够探明棺椁的结构,而且通过结构的差异,如一棺一椁、两棺一椁、一棺两椁等结构,能够复原墓葬的内部结构(图一四;图一五)。
                      


                      13楼2012-02-22 16:30
                      回复


                        


                        14楼2012-02-22 16:32
                        回复
                          总之,石椁墓阶段以前,拥有权力者的墓葬已经出现了多种的墓葬结构,遗物的随葬行为也依据一定的程序,采用了多种的方法。以往一般认为,只有石椁墓才是古代国家拥有权力者的墓葬,但据现有情况来看,在木棺墓或者木椁墓流行的阶段,已经具备了国家体制下的身份和等级次序。可见,对于墓葬制度的复原与细致的调查不仅可以观察当时社会的面貌,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些新的事实。
                            目前,韩国考古学家在发掘动工之前,需要调查的考古资料非常多。在韩国,像东亚文化研究院这类的专业发掘调查的非管利机构共有40多家,这样数量的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仍以调查为主,资料的分析还非常缺乏。在这些已经发现的考古新资料中,与中国相关的资料也逐渐增多,笔者对与中国相关的文物资料也一直非常关注,期待与中国及相关国家的学者互相交流、共同研究、共享资料,也期待有更多的中国学者关注、研究在韩国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本文仅就韩国墓葬资料谈几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15楼2012-02-22 16:32
                          回复

                            作者:辛勇旻[韩] 金优石(译)[韩] 黄晓赢(译)[韩] 李梅田(校)[韩]
                            单位:东亚细亚文化财研究院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研究所


                            16楼2012-02-22 16:33
                            回复
                              你好 请问有木有韩语版的这篇文章啊?


                              17楼2014-11-13 19:12
                              回复